搜索
刘利华的头像

刘利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7
分享

幼时垂钓轶事

     

    
        如今的渔具花样翻新,几乎应有尽有。垂钓爱好者们只要舍得投资,简直可以武装到牙齿。而30多年前我第一次垂钓时,可是连一件能算作是渔具的设备都没有呢。
        见大人们在池塘里抛钩甩线,我的钓瘾也上来了。正如电影《创业》里周挺山所说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首先是鱼竿。大人们那粗壮结实的长条子我是无力弄到的,只锯取了一根刚从竹笋里窜出不久的嫩枝儿,――有几尺长就行,我并不考虑它的强度和韧性,因为我不敢奢望这嫩条所不能承受的大鱼被我钓着,要那样我还担心我拉它不上岸它反把我拉下水呢。我只想钓个小参子或小鲫鱼就不错了。钓鱼线嘛,大人们花几角钱在街上买的那种尼龙丝我买不起,何况蛮远蛮远的街上我也去不了。比我大九岁的姐姐当时正学裁缝,于是我盗用了她的“广线”。再就是钓鱼钩,同样材取于就地――当大队会计的父亲有成盒的大头针,那还不是信手“拈”来?至于锡块,牙膏嘴一剪就得。最后一个配件是浮标,这更不难解决,祖父用高梁穗扎的扫帚多的是,随便折下一截剥掉表皮用线一系便成。
        我就拿着这别出心裁的自造渔具出发了。――当然,蚯蚓、喂子、小凳一样都不能少。人所俱有,我都俱有。
        我的钓址是离村半里路远的六步塘。因不是节假日,亦非阴雨天,当我这闲人到达目的地时,举塘“别无他钓”。但我并不孤独,有初升的朝阳作伴。虽然我觉得他在看我的笑话,并且在他的注视下有点手足无措,但我还是好歹学着大人的样子把蚯蚓拍死,掐断,上钩,然后打食,抛钩甩线,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序。直到钩投塘里,线沉水下,标浮碧波,剩下的就是严阵以待了。
        也真算奇哉怪也,不到五分钟,便有鱼咬钩了,而且是只点了两下,便将浮标一拖不见踪影。这是初涉钓坛的我万万没想到的。我既喜出望外又十分紧张,心几乎跳出口来。但由于见过大人拉起上钩之鱼的“技法”,我也玩起了松松紧紧,收收放放的把戏……
        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多少回合的较量,总算收获起我钓鱼史上的首番战果。――当筋疲力尽的上钩者被气喘吁吁的垂钓童拉上岸时,我惊喜地发现:这竟是一条比火筷还长的鲶鱼!
        如果教我现在再用嫩竹、广线、大头针钓起一条同样大的鲶鱼来,我绝无把握,可当年却千真万确地钓起了。正因如此,才成其为“垂钓轶事”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