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海松的头像

李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8
分享

广播声声喇叭响

秦皇岛  于金凤

那些年,每天清晨五点整,小山村家家户户挂在墙上的“纸片舌簧喇叭”就开始“放广播”了,歌颂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东方红》的歌声激昂动听,响彻全村。喇叭声声,唤醒了沉睡的小山村,家乡的清晨,从此不再是单纯的鸡鸣、犬吠、猪哼哼、牛马驴骡吼叫声了,而是被那悠扬的广播声所打破......

曾经,村中的老人们摇着扇子,围坐在村中心的老槐树下,家长里短,低声细语。年轻人劳作归来,或背着锄头,或挑着水桶,默默走进自家小院。那时的家乡,纵有云彩山、青龙河、绿林果园,景色优美,更有鸟语花香,四季变幻,六畜兴旺,但信息闭塞,外面的事情啥也不知道,乡亲们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

忽然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人,说是公社广播放大站的,和村里商量”通广播“的事情,他们对大队支书宝山大爷说:全公社七个村,就你们村没通广播了,乡里下达个通知啥的,中央、省、市、县的新闻你们啥也听不着,外面的事情就更不知道了。村支书宝山大爷听说要给村里通广播,自然是喜不自禁。兴奋的咧开了那厚厚嘴唇的大嘴:忒好,忒好!谢谢你们!他握着乡广播站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乡广播站的人说,在你们村通广播路途很远,架广播线路很长,乡书记老井指示,由乡到村的主干线路由乡里架设,由村到入户的线路由村里负责。所有的小喇叭由乡里购买,免费发给各家各户。他拿出了“预算”---电线杆多少根,电线多少,电葫芦等器材多少。

宝山大爷开始听说给村里通广播非常欢喜,但一听说村里还得出电线杆和电线啥的就有点犯了难。

乡广播站的人说:李书记你们再想想,回去我在和乡里老景书记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给村里解决一下啊!

宝山大爷打断了他的话:你们就别和老井书记汇报了,不就是几根电线杆,几个电葫芦、一点电线吗?我们村里就是砸锅卖铁,拿裤子当袄,也得把广播通上,让大伙听到北京的声音,毛主席的声音......

村里说干就干,没有电线干,自己打!没有电线,自己买。

为了能让村里听到广播,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通广播,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电线杆和电线的问题。村民们自己动手,在乡广播站技术人员得指导下,翻山越岭,从外地买来水泥,钢筋,用水泥和石子儿钢筋浇筑起电线杆,村里抽调十几个青壮年劳力加入到制作电线杆的行列中,老人们来了,年轻人来了,孩子们也来了,他们都想为村里通广播出点力。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村民们硬是用简陋的工具和原始的方法,筑起了一根根高高的电线杆。

接下来,面临的是购买电线的难题。由于小村的经济条件有限,村民们的收入微薄,无法承担昂贵的电线费用。但困难吓不倒朴实的乡亲们。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拿出了家里积攒的零钱,有的村民卖掉了家里的鸡蛋和粮食......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凑齐了购买电线的钱。

当一条条银色的广播电线依靠村民肩挑人扛运到小山村的时候,村民既高兴又怀疑:这些粗铁丝子,整到电线杆子上,喇叭就能响?

乡广播站运来了好几个大箱子,说是“广播扩大器”、”“三用收音机”,话筒啥的,尤其多的是几大箱“广播纸片喇叭”,更是引起村民疑问:这个小纸片片,就能听广播?”人儿“在里面也呆不下呀?咋说话呀?

村民们像是看“西洋景儿“一样,天天跟着”立电线杆、架电线”的施工队“看”热闹“,他们一定得看看,电线杆怎么架起来的?电葫芦是怎么拧到电线杆上的?电线是怎么缠在电葫芦上进入各家各户的?”小纸片片喇叭“是怎么连接上的?又是咋响起来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当电线连接到广播设备上、家里的”小纸片片“里唱起《东方红》歌曲的时候,整个小山村村沸腾了,朴实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我们村通广播了,我们村能听到北京的声音了,能听到毛主席的声音了,那一刻,村民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从此以后,小山村的广播响彻云霄,外界的信息通过那个”小纸片片 “传递给了每一个家庭,每个人的耳中......

孩子们对啥都好奇,村里通了广播成为我们这帮孩子的新奇东西,有一天我和小二儿、发子、片儿头等十几孩子去南山上拾柴火,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小喇叭:

”奇怪,你说那小喇叭里的广播员天天说,不累吗?“发子说。

”你说那小喇叭那么小,广播员在那里说话,咋钻进那里去的呀?“片儿头问。

”你说那个小纸片,声音咋那大呢?“小二儿说

“干脆,我回家把那个小喇叭从墙上拿下来,我好好看看,到是咋回事?看明白后我给你们讲!”我自作聪明的说,他们,都

“嗯嗯”地点头!

拾柴火回家,快晌午了,老爹老妈和几个哥哥姐姐们下地还没回来,”。小喇叭里说”第二次播音开始了“我趁着家里没人,站在板柜上,双手够到高高地挂在后房山墙上的小喇叭,使劲一拽,”咔“地一声,小喇叭就从墙上被拽了下来,正在播音的喇叭声音戛然而止!

“糟了,惹祸了,这可咋办呀?”趁老爹妈哥哥姐姐们下地没回家,我啥也不顾,撒腿就跑,冲出屋子,冲出院子,边跑边想,把喇叭整坏了,挨揍是肯定的了,我一直跑收到青龙河边,想钻进河里,可一模水太凉,没敢!

我一直坐在青龙河边,直到天快黑了,老爹和哥哥到河边来找,我才耷拉脑袋回家了......

到家后,老爸妈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揍我,只是骂了几句。这事就过去了。后来,老爸专门走了二十多华里山路,又到乡广播站”以旧换新“一只”新纸片“喇叭。

村里自从通了广播,小山村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闭了,寂寞了,外面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村里,国家省市县包括乡里的大事乡亲们都及时地掌握。

广播喇叭里还播放着时事新闻、农业知识、天气预报,还有那脍炙人口的歌曲。乡亲们在一起唠嗑,或笑谈间提及某个新闻,或哼唱起熟悉的歌曲。下广播喇叭成了村中的信息集散地,也成了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

尤其在农忙时节,喇叭里的声音更是不可或缺。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家乡的田野上时,喇叭里便传来了催促大家下地劳作的声音。傍晚时分,那悠扬的歌声又响彻村庄上空,仿佛在告诉大家:今天的辛勤劳动即将画上句号。

这舌簧喇叭所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政策,还有村里的新闻、邻里的故事、农作物的收成……一切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都会通过这个神奇的喇叭传递出来。正是这神秘的舌簧喇叭,成为村子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个传递声音的工具,更是村民们心中的希望和信仰。

如今,家乡的大喇叭依旧每日响彻云霄。它不仅传递着信息,更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当回想起小村办广播,乡亲们听广播的过程,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声音仿佛在诉说:无论走到哪里,家乡始终是我最温暖的港湾。广播的声音成为了小山村的灵魂,那悠扬的声音将永远回荡在山谷之间,传递着家乡的故事和温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