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笔锋的头像

笔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5
分享

第一次穿军装

看到那张鲜红的《入伍通知书》和那本鲜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转业证书》,从军的点滴在我脑海里像放电影般慢慢不自觉呈现……

——题记

收到《入伍通知书》时,我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蹦跳了起来。那天,村上的干部来为我送行,村支书李永成代表村上还特地送我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上面写作:“赠:新兵入伍战士李洪峰留念。石永乡李子沟村党支部 村委会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字迹很流利好看,我非常激动。那一年,我们村就我一人入伍。他们敲锣打鼓送我到乡上,还给我胸前挂一朵绸缎面料的大红花,质地光滑,手感柔顺,非常漂亮。我的家人和亲威,也跟我一起上街,一路上很多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认识我的就知道我是哪家的,不认识的就捣来捣去地问,这是谁的孩子,当兵了,好光荣哟!

我在父老乡亲的羡慕眼光和议论喝彩中来到了乡上。我们乡的入伍新兵先在乡大礼堂集中开会,乡武装部部长何树清主持欢送大会。他是部队营职干部转业的,他讲话声音洪亮,有激情,振振有词,讲了很多有关入伍后的注意事项,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在部队好好当兵,建功立业,为家乡争光,为父母争光。同乡战友游启武代表入伍新兵表态发言。然后,何部长把我们送到区公所。其实区公所与乡所在地都在我们一个街上,两个大礼堂相距不远。在区公所大礼堂,我看到了很多战友,是我们区其他乡的。全区共有43名新兵,那时相互之间几乎都不认识。在区公所大礼堂,营职转业干部、区武装部部长冯永明点完名后,也讲了话,对我们全区的入伍新兵提出了要求和殷切希望,望我们个个当一名好战士,为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接兵干部田俊也讲了话,并给我们发了军装,叫我们当场从里到外从头到脚全部换上,当天必须理发,要求是平头,并简单宣布了下纪律,说从现在开始,不许乱走乱跑,有事要请假报告。我们一群新兵,背对送我们来的亲朋好友,现场就换上了军装,把自己之前穿的便服,给一同上街来送行的父母了。随我一起来街上的几个表姐,看我穿上军装后,说太帅气了,并给我钱。我当时不要,但还是经不起她们的好意,说我这一走,要几年后才能见到,叫我要好好干。

我暗暗下决心,去部队后,一定要好好干,决不辜负他们的一片期望。

我穿上军装,感觉衣服很肥大,无论上装,还是下装都肥大。军装全部都是绿色的,我非常好奇。穿袜子时,很有意思,直接穿上往上一拉,一下到位,而且小腿部分很长,弹力非常强,可以拉很长,还不会断,我说军用品就是不一样,质量太棒了,别提多高兴了。换好军装后,我们全体新兵在区公所办公楼前合影。然后,各自又与家人照了相。

那个年代能照相是非常奢侈了不起了。在这之前,我小时候只照过三次全家合影相。一次是一九八〇年堂兄当兵走时,大伯专门在街上去请照相馆的师傅来家里照的,有爷爷奶奶,大伯一家人,我们一家人,三叔一家人,都照了合影;另一次也是这个堂兄从部队探家回来,用他的照相机照的;还有一次就是我上高三时,妹妹初中毕业后在广东打工,写信说她想家人。暑假的一天,我和父母、弟弟在街上去照了一张合影,给她寄去。而这次照相,是我第一次照彩色,以前的都是黑白。

在区公所办公楼前,我和父母,妹妹以及她的未婚夫照了一张合影。弟弟由于在县城读书,没有回来,所以就没有合到影。

穿上军装后,我专门向接兵干部请了半小时假,去看我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家就住在街上附近,走路十分钟就到。外公外婆看我穿上了军装,非常高兴。然后,我到街上十字路口读书时常去的那家理发店理发,跟李师傅说理平头。但最后师傅只是比我当学生时的剪得短而已,根本达不到部队平头的标准,到部队后,班长见我头发还是长,又重新去理了,这是后话了。

摸着光滑崭新的军装,还带着一股清香的味,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情。激动、高兴、兴奋,等等,都有。

那个年代能有一件军装穿,是莫大的荣耀,常常是只要看到穿军装的人,都要投以羡慕的眼光,何况我们学生了。在学校,只要是谁穿的军装,哪怕是上身是军装或下身是军裤,或军鞋,同学们都要对他刮目相看,至少没人敢欺负他。一看军装,就知他家有人或亲戚在部队上,那是多么光荣和神气的,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那衣服就是象征,他即便不是军属,至少跟军属能沾上边。我上高中时,我大姑家的大老表当兵时给我邮寄了一双高腰胶鞋和一件上装。上装只有胸前有两个口袋,我纳闷,怎么是这种样式?我当兵后,才知道那时的军装样式和区别:战士的衣服就只有胸前有两个口袋,而军官或志愿兵的就是四个口袋,通过这个上装的款式,就知道是兵还是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军当时还没有恢复军衔制,只有一个红五星,一幅红色领章,代表着军人的标志。曾经这红色组合是一代军人的标配。真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非常别致,耀眼,令人记忆犹新。

我们是冬季入伍,接兵干部发了很多衣服给我们。由于我们是去新疆当兵。所以是寒区的衣服,一大包,还发了一个军用迷彩背包,专门装军装,或自己的一些小件物品,满满一包,还有棉衣棉裤。尤其是那双大头毛皮鞋,穿上又笨重又不方便。所以当时我们都没穿,放在包里,穿的胶鞋也不觉得冷。连内裤都是绿色的。到部队后,才知道老兵们给这军用内裤取了一个非常特色而又形象的名字,称它为“八一大裤衩”。它宽大,穿上空敞,非常舒服,跑起步来,不会摩擦到裆部。战士们在夏天训练,经常就只穿一条这样的内裤,训练四百米障碍、五公里。反正训练场上又没有女兵,也不觉得害羞。贴身穿的内衣内裤都是纯棉质的。还有棉衬衫,更是非常安逸,在部队后,我们用开水煮,它都不会坏,而且越洗越白。还有一件绒衫,也是贴身穿的。但无论什么样的上装,都有衣领。因为有衣领,穿上外套军装常服后,系上风紧扣,配上军衔标志,非常好看,既显庄重,又不失美观,透出一幅英武之气,英姿飒爽。难怪老百姓看到穿军装的军人,就说好看。这的确如此。我军的军装,不仅讲究庄重威严,而且美观大方,很有美感,体现中国特色。

换上军装后,我们就不许回家了。当天晚上,我们全体新兵在区公所招待所住宿。我父亲在街上一家亲戚家住的。我的母亲、妹妹以及她的未婚夫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吃过早饭,集合在区公所广场,石永中学的高中女学生为我们每个新兵胸前佩戴一朵小红花,花上面挂着一段绸条,印有“光荣入伍”四个字。我不知道为我戴花的那名女学生是谁,只是借着微微的街灯,隐若能看清她的面容,清秀、漂亮,扎个马尾巴。她笑容满面害羞地轻轻地对我说:“祝贺你,在部队去好好干”。

送兵车的车头,挂着一朵非常大的红花,车两边贴着一幅标语“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送兵车已经发动,在寒冷的冬天,冒着热气,隆隆作响。有很多战友的家人都来送行。我东张西望,眼含泪水,但没有掉下来。正当我右脚踏上客车的踏板时,突然,我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父亲。他急匆匆向我跑来,上气不接下气,边跑边向我招手。我退下车,站在车边上。此时,父亲也不知道说什么了,以前在家教育我时,总是滔滔不绝,大道理一堆,而面对我要离开他们时,他却不怎么说,一时无语了,只时用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把我的双手紧紧抱住,默默地看着我,此时,我一生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眼含泪花。接兵干部在一旁催我赶紧上车。当我双脚踏上车的瞬间,父亲终于说出了半天说不出的话,叫我“在部队一定要听干部的话,好好干!”

我们新兵全部上车后,送兵车开始缓缓开动,在一片殷殷希望和道别声声中慢慢离开了街上,远离了送行的亲人。

刚上车那会儿,我们在车上有说有笑,可一会儿集体沉默,沉入了一片恋恋不舍的深情中。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第一次远离家乡,而且是到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边陲,至少要两年后探家才能见到亲人。我座位旁边的战友李强,哭得最凶,甚至哭出了声音,我安慰他,叫他大声哭出来。他果然汪汪大哭,眼泪涮涮直掉。我跟他摆龙门阵,冲淡这种情绪,一会儿,我们又说又笑。这时,不知是谁唱起了郑智化的《水手》这首歌,我们全体不约而同也唱了起来。顿时,整个车箱响起了“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激昂振奋的歌声,飘出窗外,飞向远方。

当送兵车开出不到一公里时,在路上突然停了。原来是车前面有人拦车。定睛一看,是我母亲、妹妹及她的未婚夫,他们叫司机停一会,给我点钱。我坐在后面倒数第二排,把窗户打开,跟母亲说不要。接兵干部说拿上吧,这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我把手伸出窗外,接过母亲递上来的钱。我妹妹的未婚夫是个退伍老兵,在我入伍那年退伍的。他们在来街上的路上,一路上就看有无挂大红花的客车,因为妹妹的未婚夫当过兵,他知道我准是在这辆车上。本来他们是到街上为我送行了,只因要走近十多里的路,天不亮就要起床,那时家里也没有一个时钟,全靠鸡叫来判断时间早晚,所以没有赶上现场道别。不过,多少年来,我一想起那天送行的情景,才真正理解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情感所在。真是母子连心啊!因为头一天下午他们回家时,说好的第二天早上到街上为我送行的,直到车开动了,还没见不到他们。在车上,我一直把头侧向窗外看,没想到在路上他们想了这个办法,终于见到了。头天晚上,我在区公所招待所时,父亲跟我谈了很多话。

我拿着还有母亲手温的钱,心里一股暖流灌满全身。送兵车再次开动。我回头看着他们挥动的双手,他们的身影慢慢变得模糊,我无声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从此,我启程踏上了从军之路……

一晃二十八年多过去了,可那时的情境,依然历历在目,犹如昨天的事,一辈子忘不了,永远挥之不去。(《兵之初》之四)

2021/1/12草,2021/1/13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