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笔锋的头像

笔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11
分享

走进邻水

在川东地区有一个人口上百万的大县,那就是我生活的邻水。邻水古称邻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距今已1470余年历史。

初中时学校发了本课外读物《邻水历史》,我并没有好好去读它,只是偶尔翻翻。然而这并不影响我长大从这里走出去14年后又回到她怀里,并深深地爱上这座城。

我第一次到邻水县城,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那时父亲在县人民医院培训。他是名赤脚医生,受组织安排,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3年。一年暑假,二孃要到县人民医院看病,问我去不去城里,到父亲那里去玩,我不假思索答应了。第一次出远门到大地方去,我很是惊喜,一路上总爱对二孃问这问那,二孃不厌其烦回答。我和二孃坐客车,从公社到县城,大约需两个半小时。客车翻山越岭,行驶至铜锣山的卧龙坡时,我不敢从窗外往下看,那是万丈悬崖。客车穿行于茂密丛林,翻过这座山,过了芭蕉河,再爬一个长坡,七拐八拐的,就来到了县城。

从县车站到县人民医院,要经过210国道,一直走到双河口,中途一段全是公路,两边没有房子,更不说商铺了。我不敢下脚走公路,专走路边草丛,路面上的沥青被火红的太阳晒化了,粘得我满脚都是,走草丛又硌脚,里面有小石子,那段路我走得很艰难。因走得匆忙,在老家梁子上碰到二孃来看望我婆,我跟在坡上做农活的母亲说了一声就随二孃进城了,连鞋子都没穿。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在夏天几乎都打光脚板。

县城被护城河隔成两部分。靠云顶山一侧就是老县城,俗称老街,青瓦楼群,典型的川东木质结构建筑,那时公园、电影院、商场、银行、机关部门等都在那边,很红火。在护城河外边,沿210国道有一些现代的楼房,也不高,不过七八层,都集中在南门、乌龟碑一带。县人民医院还建得远,在双河口。双河口是个地名,所以老百姓常用双河口医院称呼县人民医院,直到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这么叫。

父亲见我脚板被粘了一层厚厚的沥青,很是心疼,专门打了一盆热水帮我洗掉,应该说他是用手指扣掉的,因为根本就洗不下来,粘得太紧了。洗干净后穿上父亲给我买的新凉鞋,就不怕走公路了。脚下有鞋,更有父爱。

第二次来县城是参加高考,间隔时间较长,与第一次见到的发生了较大变化,南门、乌龟碑一带建了很多房子,百货商场也从老街搬了出来,很是热闹。那时也没好好逛这座城,考完后老师就把我们拉回了乡下,不允许单放。第三次来县城更是匆忙,只待了不到1个小时,从镇上坐车到县车站下车,再转车到重庆坐火车,到新疆参军入伍了。

后来零星的几次探亲,县城只是我的一个中转站,我根本没有过多地停留,父母在乡下望眼欲穿,我归心似箭的心情占据了我的全部。县车站还是我七八岁进城时见到的那个,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军校毕业提干在乌市成家后,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2003年底第一次带妻女回老家探亲,在县城下车后,我一时没打住方向。车站搬了,建得气派。2006年10月转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我才深深地零距离触摸这座城。

转眼回到地方工作16年了,这些年来邻水县城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城市扩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交道便捷,车站再搬,常住人口20多万的新县城拔地而起,G65包茂与G42沪蓉高速交会于县城南郊,单程到达全县最远区域1个小时……护城河改造后,水清了,鱼儿来了。沿滨河路散步的人们跟鱼儿一样络绎不绝,走得欢快。一个个垂钓者在护城河钓鱼,把夕阳和晚霞也带回了家。

在《邻水历史》中启蒙,在邻水历史中长大。我读懂了境内的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三条山脉构成独特的邻水地形地貌——“三山两槽”(东槽、西槽),形成的俊山挺拔、峡谷深幽、沟壑纵横、平地开阔、溪水潺潺和大洪河、御临河蜿蜒;读懂了“近代以来代表中国宣示南海主权的第一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革命的游雪程、小说《红岩》主要人物许云峰原型红岩英雄许建业等一大批忠烈爱国人士的故事。

位于铜锣山与华蓥山之间腹地的邻水县城,被两山怀抱,安详而怡人。生于斯,长于斯,怎能不让人爱恋而奋斗于斯、充盈于斯呢。

2022/11/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