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笔锋的头像

笔锋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2/25
分享

扶贫随感

扶贫工作终于迎来了验收,这几天心情异常激动、兴奋。曾经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回下乡走访、多少次冬去春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赢得民心,换来了老乡们的信任、理解、支持,换来了每次离开都要送至村口的不舍。扶贫路上的点滴始终在我脑海里萦绕。

我已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开始走基层了。记得第一次走基层,我所到的村,几乎都是泥巴路,车根本就进不去,全凭双脚。那年,我来到一个叫谭家湾的村庄走访看望贫困户。天公不作美,雨后的乡村泥泞小路,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要用技巧,脚趾必须死死用力通过水鞋扣紧地面,这样才不打滑,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四肢朝天。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谭家湾,村庄住有十几户人家,但没有多少人在家,年轻人都在外地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几个小孩。我所走访的人家,有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成年的痴呆儿在家,房屋是土墙、瓦房结构,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他们在政策内享受扶贫。由于路不通,村庄的房屋都是就地取材盖的,要么是石头、要么是泥土。村庄的人见我到来,都围拢着我问这问那。有问路啥时候能修通的、有问房屋漏雨啥时候能补上的、有问啥时候有卫生室……我边记录边解答,快了快了,摸清底数后就要实施了。临走时,村民们送我到村口,希望我还去。

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我的心很酸楚,一下被揪住了,好想自己是一台铺路机立刻把泥路铺成水泥路,好想自己一把大伞遮住屋漏的雨,好想自己是神医妙手回春把那痴呆儿治好……

二〇一六年六月的一天,我和同事们去扶贫村,经过高速、国道、乡道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驶向村道。村道是泥结碎石路,坑坑洼洼,我们的车一路颠簸行驶至半路前进不了,只见一棵松树横躺在马路中,是几天前被大风连根带泥刮倒的。周边没有村庄,车上也没有斧头之类的工具。我与同事们下车连推带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个“拦路虎”移到了路边。当行驶至一处竹林中,车再也前进不了,眼前的道路被一水沟拦腰割断,只好步行。那天我们走访完扶贫对象用了近三个小时。

那天在村小,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一幕。村小不大,有六间教室,共三十几人学生,有一副乒乓球台,有半个球场,在球场边的国旗台上升着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正值中午,教室的孩子们刚吃完学校的免费午饭。我悄悄来到一间教室后门,生怕打搅孩子们,只见他们并没有午睡,而是在静静地写作业,没有吵闹声,共五个学生。其中一个孩子回头看到我,顿时都调过头来,我索性来到前门,拿出手机留下他们灿烂的笑容。我问他们上几年级,一个小女孩甜甜地微笑着说三年级。放学后孩子们有走村道回家的,有走山路回家的,他们的家在不同的方向。多可爱的、多懂事、多自觉的孩子啊!

二〇一七年十月的一天,我到村上去看望扶贫对象老朱,刚进他家门,就听到老朱“唉哟唉哟”直叫,邻居老谭说被毒蛇咬了(左手无名指被咬了)。我立即一边用布条扎住老朱的左手腕防止蛇毒漫延,一边联系医生,紧急用车送他到县医院。后来医生说,由于送治即时,保住了老朱的手指,再晚点生命就有危险。自那以后,每次去老朱家,淳朴的老两口对热情得让我感动。

今年大年初九,我又来到老朱家,他老伴非要我吃一碗她亲手煮的醪糟开水蛋。我借口说一同下乡的同事给我打电话,叫我开车去接他们到村委。老大娘端着煮好的醪糟开水蛋跟着我车子急匆匆地追。此情此景,我还有什么可推脱的呢?一下想起了当年我母亲送我参军,远远跟在接兵车后面目送我远去的场景。瞬间,我眼眶湿润了。

扶贫这么些年来,我常常想,扶贫到底要怎样去干。扶贫,不是为了给他们送点什么物资,最重要的是要扶心、扶志,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把他们当亲人一样,拉家常,聊聊天,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有盼头,就像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一样。我们敬他们一份,他们会回敬我们十份。乡亲们是很忠厚的。

如今,看到一道道村村通的水泥路,一条条蜿蜒于院落之间的便民小道,还有村上的文化广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报栏、农民夜校、广播、闭路、网络、wifi……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砖房处处林立,屋漏和危房永远成为历史,就仿佛看到了老乡们一个都没掉队向小康路大踏步迈进。

2019/2/2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