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自幼在山里长大,或可能不止一次领略过太行山的雄伟高耸,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真正了解太行山。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巍巍太行八百里,纵贯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有“表里河山”、“天下之脊”之称。平均海拔1500至2000米,山高崖陡,峭壁丛生,多雄关奇陉,著名的有“五关八陉(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分别是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和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巍巍太行的每一道沟、每一座梁都有一串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古往今来这里曾留下了无数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造就了许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农民起义军张角、黄巢率部百万,起于太行,纵横天下,使八百年汉室轰然坍塌。唐高祖李渊蹈光养晦于晋,暗筑根基,终成霸业。三国曹操攻上党途径壶关感于太行山之艰险,慷慨赋诗:“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诗仙李白出长安至太行,心中郁郁不得志,愤而写下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千古名句。
然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7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命令八路军129师深入太行山区,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八年中,太行区军民作战53493次,消灭日伪军131650名,有17345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如今行走在太行之间,耳边仍不时回响《太行山上》那熟悉的旋律: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苦干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了一条“人造天河”-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抒写了一部新的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和生命赞歌。
巍巍八百里太行如一条青色的巨龙,蜿蜒盘旋,时而高耸入云,时而峡谷深陷。太行山的美是不同寻常的美,美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美得奇峻壮观、裂石穿云。大峡谷、峡谷群,峡峡奇瑰,林虑山、云台山,山山叠翠。伫立太行,放眼四野,千山万壑,色彩斑斓,一丛丛、一片片黄栌、秋枫、繁花,或艳如玫瑰,或红若杜鹃,或黄似葵花,或绿同橄榄,赤橙黄绿青蓝紫,汇集成一幅多姿多彩、壮阔无比的画卷。
太行山的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层层叠叠,一道道、一重重,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沉积、重压而成。它的一章一节,记载着大自然的无数风风雨雨,电闪雷鸣,岁月沧桑,也记载着祖祖辈辈太行人披肝沥胆、不屈不挠的不尽故事。我相信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有一个故事。太行山与许多名山大川相比,有的是不屈与倔强,缺的是丰饶和富裕,它显得总是那么荒凉、贫瘠,裸露着青白色、赭红色的胸膛,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酸枣和刺槐才能扎根生长。太行山人有着与山一样的坚强性格,无论是在抵御外侮,还是在建设时期,都不缺少拚命抗争、无私无畏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血汗为太行山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做为一个太行山人,每一次漫步太行山,每一次重睹那刚强倔强的峭壁悬崖,每一次看那绿树山花,我都会萌生新的感受,这种感受会渗进我的心田血脉,会融入我的全身,让我与这脚下的太行山紧紧地连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