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红廷的头像

刘红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1
分享

小镇的变迁

湖北省利川市的一个边区小镇——长顺坝,与我老家重庆市黔江区龙池村隔着一条清幽的郁江河遥遥相望。

长顺坝乡场老街最早形成于哪个年代,已然无据可考。我从祖辈断断续续的叙述中知道,长顺坝地跨渝鄂,脚踏彭水、石柱、黔江和利川四县,连接着文斗、黎水、白石、连湖、马武等地。悠悠郁江水趟过川东南产盐重镇——郁山,因地理和水运的便利,来自东南西北经长顺坝贩盐的人便络绎不绝。在撑船摇浆的吆喝声里,在背盐客摔落汗珠溅起的光晕中,在客店老板笑眯眯地眼神里,长顺坝便因盐而兴,渐渐发展成为渝鄂间重要的边贸集镇。解放前,我的祖辈也放船从长顺坝将桐油运到郁山换回盐巴、洋火、洋瓷盆和煤油等洋货,用自己的汗水改变着家庭。

小时候的我们,见过最大的地方就是老家的这个小镇。赶场天叫卖的吆喝声、一排排低矮的瓦房、一条百来米的狭窄街道、缓缓流过小镇的一条郁江……这些简单的元素,构成了复杂的乡愁,伴随着时光的宛转,慢慢沉淀了下来。

今天的长顺坝老街依旧保持着鄂西乡场最典型的特征,一条狭窄的街道,逢农历二、五、八赶场时,两旁都是摆摊设点的商贩,有卖叶子烟的、卖猪肉的、卖棉花糖的、卖油炸粑的、卖牛肉汤锅和绿豆粉的……临近年关,打工回到老家的人,不管挣没挣到钱,都必须寻一家牛肉汤锅餐馆坐下来,邀上三五儿时玩伴,喊上两碗汤锅牛肉,来二两老白干,一边吃一边叙旧,直到太阳落下山梁才收场。坐在牛肉餐馆里,听赶场的人讲述庄稼、节气、收成,听餐馆老板讲老街的变化,亦或听听哪家少爷或姑娘又考上了北大或出国留学了,哪家的娃儿打工挣了大钱,种种奇闻趣事,不时引起人们开怀大笑…… 在蜕变中成长起来的邻乡小镇,悄然间发生着许多变化。低矮的瓦房逐渐被一栋栋高大洋房取代;小街慢慢地变宽、变干净;高山移民新村初具规模;赶场天的吆喝声似乎变少了,一个个超市在小镇诞生。只有郁江的河水依旧清澈见底,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偶尔回到老家,我一定会到长顺坝,站在狭长的街道里,向记忆中慢慢找寻儿时长顺供销社副食门市部的美女售货员和她柜台里一角钱能买8颗的水果糖,还有长顺旅社姜兆龙餐馆的绿豆粉,还有郁江河里的巴岩鱼……有时也刻意驻足与街边那些商贩讨价还价,那浓浓的乡音,香甜悠长。

到一些古镇旅游,那些悠远岁月的老物件,一下子就把我带进儿时长顺坝老街的记忆里,那高低错落的石板路、郁江边上的渡船、撑船的红衣少女……温馨而又甜蜜,源源不断地慰藉我那一生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