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洪中的头像

李洪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7
分享

班彪及其子女班固班超和班昭

翻看中国历史,如此神奇的一家,实属罕见。他们是东汉初年的班彪和他的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女儿班昭。

史书记载,班姓的先祖为楚国令尹子文。子文生下来就被抛弃荒野,后被老虎哺育成人,因此楚人称老虎为“班”。班彪这一家人就是子文的后代。

班彪年幼时,跟随父亲游学于长安,敏而好学,热衷于读史,是《北征赋》的作者,是《汉书》的创始人。他培育了三个子女:一个是撰《汉书》的史学家班固;一个是拢西域五十小国归汉的定远侯班超;一个是写过《汉书》和《东征赋》的文学家、史学家班昭。

为何要写两千年前的一家人呢?一,这一家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二,我在新疆旅行寻到了班超的足迹,一桩桩可歌可泣的故事燃起了我的创作激情。三,我和这一家人中的班昭有着乡亲关系。

什么乡亲关系?套近乎了不是?非也。我乃长垣人。公元113年,班昭随儿子曹成来我乡赴任,班昭在我家门口写就大作《东征赋》,曹成任长垣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市长。

班昭娘俩和圣人孔子、孔子门生子路、君子蘧伯玉、文学家王安石等诸多名人一样,为长垣留下了政绩、足迹、诗赋、赞语,因为有了他们,长垣的天空多了几许光亮,长垣的历史多了几许厚重,长垣的人民多了几许美好记忆。

1.家长班彪

班彪出生于西汉末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祖父班况,成帝时做过越骑校尉,在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祖姑班婕妤,成帝刘骜的妃子,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少见的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父亲班稚,哀帝时做过广平太守。班彪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显贵的家庭。

由于家庭原因,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后汉书》中说他:“自幼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班彪不仅家庭条件好,还是一个少有大志之人。

然而,班彪所生活的年代却是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两汉之交,王莽篡位,改朝换代,群雄逐鹿,战火四起。在这样的年代,谋生存求发展是很不容易的。第一你要有真才;第二你要能看清人和事;第三你要走对路。

班彪21岁时,京城一片混乱,无法谋生,就跑去投奔远在天水拥兵称雄的隗嚣。

经过和隗嚣的交往,他觉得此人非常危险。他劝隗嚣归汉而隗嚣却要自立为王。劝说无果后,班彪愤然离去,又去投靠了河西大将军窦融。窦融非常赏识班彪的才华,以师友之道待他,还给了他一个从事的岗位。

班彪这回觉得是找对人了,于是就积极地为窦融出谋划策。后来刘秀称帝,窦融奉诏回京,刘秀问窦融:“你所上的奏章很有见识,是谁帮你谋划的?”窦融就把班彪介绍给了刘秀。班彪从此为朝廷所器重。开始举他作司茂才,为徐州令,他因病没能到岗,后来就留在皇帝身边做司徒玉况府的工作。

班彪自幼好古,又爱写作,在司徒玉况府工作有很多便利条件。一方面是有一个安定的写作环境,有丰富的皇宫文献可供查阅;另一方面,常在皇帝身边,深知皇帝的所思所想,能借古喻今,为皇帝书奏一些好的建议,以博得恩宠。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著的《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武帝,为后人所喜爱。司马迁死后,虽然有褚少孙、刘向、杨雄等人续写《史记》,但在班彪看来,这些人续写的水平太差,与《史记》不匹配,于是班彪决定续写《史记》。班彪采集前朝历史遗事,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分析,续写了60余篇《史记》文章,为后来儿子班固编撰《汉书》奠定了基础。

公元54年,班彪因病早逝,死前嘱托儿女们务必要完成他的未竟之业——写一部可以和司马迁的《史记》媲美的史书。

班彪能从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实属不易。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而他就工作在皇帝身边,却一直能顺风顺水,非有过人之才华是不行的。而最重要的是他培育的三个子女一个比一个优秀。

班彪终年52岁,死于官位。

2.长子班固

班固是班彪的头生孩子,出生于公元32年。古往今来,头生孩子往往都是父母最用心呵护和倾注了更多爱的孩子。

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说,班固九岁即能属文,及年已成人,博通书籍,所有九流百家诸言无不穷究。

《中国通史》中说,班固十六岁入洛阳太学。

你瞧瞧,班彪对长子的早教是多么用心啊?

那时候班彪一家都住在京城洛阳,班彪已是当时知名的文吏、学者,家中常有社会名流来往,班固耳濡目染,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很有好处。

班彪逝世时班固和班超已有20多岁,班昭尚未长大成人。班固入过太学,学识丰富,完成父亲生前遗愿——续写《史记》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而且,父亲的遗愿正是他今生的志愿,他决心写一部比《史记》更全面、更受人欢迎的史书。

父亲逝世后,家中在洛阳的生计出现了困难,母亲只好带着一家人迁回扶风老家居住,班固从此就开始在老家扶风闭门修书。

公元62年,班固正在家中写史修书时,突然有狱吏来家中将他拘捕带走,罪名是“私改国史”。这是班固第一次入狱,幸好有弟班超在家。班超觉得事情不妙,立即骑快马飞奔京城洛阳,直接上书明帝为哥伸冤。明帝召见了班超,并阅读了班固的书稿,对班固的才华和文笔大加赞赏,立即下令释放班固,并诏班固进京,拜为皇家校书部兰台令史。

班超第一次展露胆识,就让坏事变成了好事。他不仅救了哥哥,也救了哥哥后来编撰的《汉书》。班家又重新搬回了京都居住,班固也由私费写史变成了公费写史,同时还有皇家丰富的秘藏文献供他查阅使用。

进入校书部后,班固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这回他的视野和目标就更大了。当初父亲的愿望只是续写《史记》,现在他决定要重写一部完整的汉朝史书。名字他也想好了,不叫《续写史记》,就叫《汉书》。不但要扩充内容和增加篇幅,还要根据更准确的皇家秘藏文献,大胆修正《史记》中错误的地方。他不仅要写皇帝,还要写大臣、诸侯;他不仅要写礼制、官制,还要写天文、地理,等等。

由于这部《汉书》的内容过于庞大,写起来非常费时费力。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的情况下,班固又一次被捕入狱。这一次入狱的原因是因窦宪案而受牵连。弟班超远在西域,在无法相救的情况下,班固就在狱中被折磨死了,死得不清不白。皇帝得知后勃然大怒,严厉惩罚了当事人种兢。幸好,有妹妹班昭在,妹妹及时出手,搜集整理书稿,续写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汉书》这部历史巨著才得以完成面世。

八十万字的《汉书》是班彪、班固、班昭一家两代三人共同完成的巨著,其中包含了班固一生的心血。它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最重要的史书。出书时,由班昭做主,只署了班固一个人的名字。

《汉书》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时间已过两千年,我如果只这样介绍《汉书》可能不会令你震撼,我如果将书中的内容目录摘抄一些出来,你即便是没有读过《汉书》,也会为之震撼。

《汉书》十二篇的“纪”是从汉高帝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纪,如《高帝纪》《武帝纪》等。

八篇“表”包括《诸侯王表》《功臣年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等。

十篇“志”包括《天文志》《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等。

七十篇“列传”包括《贾谊传》《苏武传》《酷吏传》《外戚传》《匈奴传》等。

如果没有这部史书,中华民族两千年前的许多历史事件、许多灿烂的文明故事,早就被岁月的尘埃所湮没了。

当然,如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去评价《汉书》,难免有某些不恰当的历史观问题。班彪、班固、班昭他们三人都受汉朝正统的儒家封建思想所熏陶,他们的某些观点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正如毛泽东在评点二十四史时所说:“关于王莽变法,汉时一般做史的人——范晔、班固、班昭——因为他吃的汉朝的饭,要给汉朝说几句话,把王莽说得怎么坏。”

总之,《汉书》奠定了班固的文学成就,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他写的《两都赋》《终南山赋》《燕然山铭》等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班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写尽汉朝一朝兴衰和百官八荒的轶闻,却不能保自己善终,真是天大之悲剧也!

班固终年61岁,死于狱中。

3.次子班超

班超是班彪幼子。史书记载是班超与班固同岁,都出生于公元32年。既然是同岁,孰大孰小?所见史书均说固为兄超为弟,很一致。

兄弟俩同岁但不同志,兄喜文,弟尚武。兄著书立说,与《汉书》流芳百世。弟出使西域,拢五十小国归汉,使丝绸之路再次畅通,官至西域都护,封号定远侯,邑千户,名垂史册。

时过境迁两千年,我在新疆喀什盘橐城看到的班超,依然是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当然,那是后人为他树立的雕像。

现在的新疆喀什地区,就是两千年前疏勒国的地方。这里北有天山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有喀喇昆仑山雄峙,东北部与河西走廊隔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公元73年,班超带领36名勇士西出边塞,穿行戈壁荒漠,边走边打边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征服西域三国,最后占领了疏勒国的王宫盘橐城。随后18年,盘橐城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他立足疏勒,摧毁了匈奴盘踞在天山南道多年的各种顽固势力,完成了统一西域和再次开通丝绸之路的伟大使命。之后,班超又在龟兹设立都护府,长期驻守龟兹。

班超从40岁出塞到71岁应诏回京,戍边西域31年,功勋卓著。

起初,班超也是为文,跟兄班固一样,也做过兰台令史。史书上说他曾“靠佣书供养母亲”。

40岁时,班超投笔从戎。第一次从军是跟随都尉窦固西征匈奴,仗打得出奇的好,都尉非常满意,回朝后就奏请皇上同意,派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因为西汉末年国内动乱,西域复被匈奴掌控,敌视汉朝,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也早已被中断了六十余年。班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使西域的。

班超出使西域的第一年就展露了他的外交才能和军事谋略。史学家蔡东藩对班超有一番评价,他说,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皆一时人杰,不可多得。而班超之功在张骞之上,因为张骞重耗了国家财力,“班超挈吏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杀虏使,已见胆识,厥后执兜提,定疏勒,指挥任意,制敌如神,而于中华财力,并不妄费,此非有大过人之才智,宁能及此?”

我循着班超的足迹去过“焚杀虏使”的鄯善,去过“执兜提”的疏勒,去过“诈计御虏”的莎车,去过“以夷攻夷”的龟兹。我仿佛走进了两千年前的历史现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全走进了我的视野,清晰如昨。对于这位两千年前的大英雄,我的感觉已不再是敬而远之,而是敬而近之。在他的雕像前,我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班超71岁时回到京城洛阳,任射声校尉,旋病亡。终年71岁。

4.女儿班昭

班昭,班彪之女。关于她的出生年月,很多史书上都是“生卒年不详”。有野史说她出生于公元49年,如属实,她父亲逝世时,她才5岁。

班昭这一生是不幸的。第一,她博学、富贵的父亲早亡;第二,她十四岁早嫁,丈夫又早亡。但她也是有幸的,除了她身边有一文一武两个好哥哥外,还有一个已经逝去的祖姑母班婕妤也是她学习的榜样。

祖姑母班婕妤是成帝刘骜的妃子,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和文才所吸引。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成帝要班婕妤与他同车出游,却遭到了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只有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三个末代君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侧,而这三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国灭身亡。我如果经常同你同车出进,那不就跟她们相似了吗?成帝认为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班婕妤失宠后,将精力集于辞赋创作,成为一名难得的辞赋大家。在《团扇歌》中,她自比秋扇,“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由洁白丝绢制作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天凉时,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班昭丈夫早卒时,班昭还很年轻,但她一生清守妇规,没有再嫁,且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为世人所称赞。班昭逝世时,当朝皇太后亲自穿白色丧服哀悼,并派遣使者监护治丧之事。

班昭最为长垣人所喜爱。据《长垣县志》载,公元113年,班昭之子曹成任职陈留郡长垣长(相当于后来的县令),正月,班昭随其子曹成赴长垣任职。

他们从洛阳乘车出发,经过偃师、巩义、荥阳、卷城(今原阳县),夜宿阳武(今原阳县)之桑间。第二天,经平丘(今封丘县)进入匡城县(今长垣县),随之进入长垣。

班昭在长垣生活居住期间,让她想起了诸多先贤们和长垣有关的故事,如“匡人围孔”“子路结缨”“宫门蘧车”等。特别是当她看到长垣境内的田园、村舍和城墟之时,感触颇多,遂将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吟诵成赋,并依父班彪《北征赋》之名定为《东征赋》。由于《东征赋》是班昭在长垣生活和居住期间吟诵而成,且属光耀中华文坛之名作,故两千多年来,长垣人民一直将《东征赋》视为才女班昭在长垣大地上播下的一颗诗赋的种子而倍加珍爱和传颂。

《东征赋》贯穿“东征”二字,纪行言志,吊古思今,多次使用《诗经》《论语》《楚辞》《史记》《左传》等名作中的名句和典故。同时还立意于赞美和效法孔子、子路、蘧伯玉、吴札、公绰等前贤之美德。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吴札称多君子,其言信而有证。”《东征赋》中这些写到长垣历史的名句犹为长垣人所喜爱。《东征赋》一方面证实了蘧伯玉生于长垣葬于长垣,为后世的名人之争提供了最早的证据;另一方面是引用吴国季札的话赞美蘧伯玉为君子,长垣所属的卫国多君子。长垣被称为“君子之乡”也由此而来。

班昭为《汉书》的编撰、出版、发行和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哥哥班固入狱后仓促而死,此时《汉书》尚未完稿,班昭深知此乃父亲和哥哥两人之心血,便挺身而出,搜集整理和保存散乱的书稿,续写未完成的部分,然后又在出版和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当朝皇帝很看重班昭为《汉书》的完成所作的贡献,多次召班昭入宫,请她为皇后和贵人们讲解《汉书》中的有关篇章,要求皇后和贵人们以师之礼侍奉班昭,并称其为“大家”。

大哥班固死于狱中,班昭没能挽救,十分惋惜,现在二哥班超已年满七十,还在西域都护任上,令班昭非常牵挂,她决定冒死上书皇上,让班超卸任返乡。班昭在奏书中写道:超刚出塞时,就立志为国捐躯。他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出塞的人早已做古。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西域如有什么突发事件,恐有损害国家多年之功业。据我所知,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和不服役的时间。现在我冒死请求陛下能让超归国还乡。超壮年时,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若衰老时被遗弃而死于荒凉旷野,是多么的悲哀可怜啊!假若超有个三长两短,或命丧异域,希望他的家人能免于受到牵连。

皇上看到班昭的奏书后非常感动,立即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使班超终于能告老还乡。

班昭终年71岁,寿终正寝。

5.结语

班彪置身于古代政局动乱时代,说话做事能合乎道义,从政为官能选择正道,著书能为社会树正气,育子能为国家做栋梁,令人敬佩。

班固的才华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他的名字会随着《汉书》流芳,令人仰望。

班超在西域出生入死30年,没有一颗忠诚的心是做不到的。在西域,我多次为他传奇的人生而深深感动。

班昭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既能管家教子,又能著书立说,可谓女中豪杰。

注:本文非虚构,参考书目有《后汉书》、《中国通史》、《后汉演义》、《长垣县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