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洪中的头像

李洪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09
分享

谒海瑞故居有感

行走海口,有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个人是海瑞。海口有海瑞墓,有海瑞故居,有海瑞大桥,有海瑞学校,还有和海瑞相关的丘海大道,等等。走进海南博物馆,放在显眼位置大篇幅介绍的是海瑞。五公祠中本没有海瑞的灵位,但也把海瑞拉进去壮大阵容。

海瑞在海口,像是一颗常亮的星,像是一口常鸣的钟,像是一座让海口人常常仰望的山,像是一张让海口人常常引以自豪的神牌。

前些年在海口,我曾去丘海大道拜谒过海瑞墓,那座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占地10000平方米的墓地,规模甚是宏大。

此次再来海口,当我得知红城湖路上还有一座海瑞故居时,就寻着走了进去。

海瑞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红城湖路175号。故居在红城湖以及红城湖路的南侧,故居的广场就紧挨着红城湖路。

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四脚三门牌坊,牌坊上“南海青天”四个金色大字非常醒目,行走在红城湖路上就把你的目光吸引过来了。走进广场,走过牌坊,是一尊站立雕像。这尊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为政清廉、刚正不阿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海青天”、“南包公”的海瑞雕像,巍然屹立在海瑞故居门前,已被历史定格为正气的永恒。雕像上的海瑞,胡须花白,器宇轩昂,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本书卷,那书卷不是别的,正是上疏给嘉靖皇帝的、堪称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1514年出生在琼州府城朱桔里海宅塘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华村)。海瑞祖籍本在福建,始迁祖海答儿因从军来到海南岛,从此海氏一族在岛上安了家,扎了根。到海瑞这一代,已经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了。

海瑞出生后家境不好,4岁丧父,靠母抚教。海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科举却不得志,37岁才中举人。1553年海瑞选授为福建南平县教谕,5年后因教绩显著擢升为浙江淳安县知县。官场上的海瑞刚直不阿,为政清廉,“遇孱弱则扶,遇强暴则摧”。百姓爱之,权贵恨之,升迁不顺。1562年调任江西兴国县知县,1564年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这时候的海瑞已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之岁。历经半世风雨,阅尽人间冷暖的海瑞,到了知天命岁仍不改刚正秉性。1566年海瑞在户部云南司主事的位置上,向嘉靖皇帝上奏了一份《治安疏》。《治安疏》措辞激烈,怼皇帝也毫不留情。《治安疏》中怼道:作为皇帝,你沉迷道教“一意玄修,竭民脂民膏,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更大胆的是海瑞还把民间室内骂嘉靖年号的话都写到《治安疏》上了:“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财也!”这样的奏疏够上杀头罪了吧?

已经五十有二的海瑞没有自知之明吗?有的。他自知此疏必然触怒皇帝,事先已做好了被杀头的准备:买棺材,遣童仆,别妻儿,找到同乡王弘诲将后事一一拜托。

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疏后,恼羞成怒,暴跳如雷。嘉靖皇帝把奏疏重重地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掉!”左右说:“海瑞上奏疏之前就知道犯上的后果,已买好棺材等死,他不会跑的。”嘉靖皇帝听此言,冷静少许。过了一会,他把奏疏捡起再读后,长叹一声:“此人堪比比干,然朕非商纣王也!”

最后的结果出乎海瑞意料,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嘉靖皇帝没有把海瑞处死,只是将他关押大牢。再后来,嘉靖驾崩,隆庆继位,海瑞获释,官复原职,不误升迁。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朝代,不像秦、汉、唐、宋那样光彩照史,可歌可泣,唯谏言之路畅通,且不杀谏臣,值得一书。

在海瑞故居,我想起了家乡的双忠祠。双忠祠建于1495年,那时候海瑞(1514—1587)和嘉靖(1507—1567)都还没有出生。双忠祠所祀“双忠”为本县乡贤夏朝谏臣关龙逢和邻县商朝谏臣比干。

《资治通鉴》有载:桀无道,关龙逢进谏,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史记》有载: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夏朝灭亡后,后人把关龙逢之尸骨辗转迁葬于家乡龙相,即今河南省长垣市恼里镇龙相村。明朝中期,长垣人因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戮的乡贤,便在县城南关修建双忠祠。《民国长垣县志》有如此记载:双忠祠,明弘治八年(1495)知县杜启建修,在治城南关。前门二重,北向,内神堂三间,祀夏臣关龙逢、商臣比干。神位前有方石,篆曰:一片忠心。祠内有碑,名曰三绝碑。

三绝碑即双忠祠碑。三绝者,乃关龙逢、比干两位忠贤和明朝才子李梦阳(1473—1530)撰、书之碑文也。

令人遗憾的是,到了清朝末期,双忠祠因黄河发大水而圯,只有李梦阳撰写的《双忠祠碑文》和后人凭吊双忠祠的诗篇留存后世。

桀杀谏臣关龙逢,夏遂亡。纣杀谏臣比干,商遂亡。嘉靖没有立杀海瑞,嘉靖驾崩后,明朝又延续了5朝60余年。

大明王朝就像一个苹果,到嘉靖这朝已经出现疤痕,但是还没有完全腐烂,所以,像海瑞这样正直的谏臣尚能存活。

现在想来,长垣知县在明中期建双忠祠并非偶然,当时王阳明(1472—1529)“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风已在全国盛行,一股树正气、敬忠贤的风尚在全国上下暗流涌动。双忠祠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中诞生。

由此推及,海瑞冒死上奏《治安疏》也非偶然,嘉靖朝没杀海瑞,到隆庆、万里朝继续重用海瑞,都非偶然,可能都和那个暗流涌动的大气候有关。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都有敬仰忠贤、祭祀忠贤的传统和美德。在民国之前,我长垣一个小县,境内就有好几个规模宏大的祠、庙。如祭祀关龙逢、比干的双忠祠,祭祀君子蘧伯玉的蘧公祠,祭祀圣人孔子的学堂岗圣庙,等等。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家乡那里,人们在上小学之前要去十多里外的圣庙给孔圣人磕头的事。

在古代,祭祀圣哲先贤不仅是一种风尚,还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祭祀的过程中,会对圣哲先贤产生一种敬仰和崇拜,这慢慢地就会影响到人生观的确立了。

海口的海瑞故居是1992年在其原址上按照原故居的结构布局重建的,重建的海瑞故居参照明朝海南琼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建造,坐南朝北,由前堂、正堂、后堂、书斋、花厅等组成。阔大的广场,典雅的牌坊,庄严的雕像以及广场左边立的铜钟,右边挂的铜镜都是重建时增加的。前堂墙壁上有一则介绍,说海瑞故居是海瑞家的祖宅,是海瑞的祖父海宽置备的,后流传于海瑞。海瑞出仕前在此居住37年,后因罢官又回来居住16年,前后加起来,海瑞在此居住50余年。所以,海瑞曾自称“世居琼山”。海瑞去世后,因无子嗣继承,故居逐渐衰败,到清初已转鬻他姓。清康熙时,琼州知府佟湘年对故居的境遇深为不安,以官价赎回重修,并刻石立碑,标明其界限四至,明令禁止不得侵占挪用。

海南岛是南海一颗璀璨的明珠,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是岛上最大、最繁华、最宜居的大都市,全国各地的人正在不断地疯狂涌入,房产逐年紧俏,房价水涨船高,地皮寸土寸金,可谓居大不易。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的海瑞故居,一直能稳稳地坐落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供人们凭吊、缅怀、学习实属可贵。相比家乡的双忠祠,已毁百年,尚无复建,常使后人感叹无凭吊、缅怀、学习之所,甚是遗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