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洪中的头像

李洪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0
分享

邺城寻铜雀台记

早年读《三国演义》时知道了邺城和铜雀台。有一年从北京驾车返程时突然想起去看铜雀台,从邯郸下了高速,印象中铜雀台位于邯郸市的临漳县。那时候导航还没有普及,我们从邯郸市找到临漳县,从临漳县找到铜雀台景区,足足用了三个小时,下午6时走到铜雀台大门口的时候,正赶上人家下班关门,让我吃了个闭门羹。后来才知道,高速下早了,如果在河南河北两省高速交界收费处再下高速,就近多了。

今年夏天,曹操高陵对外开放了,看过曹操高陵后,我想再去看看曹操的邺城和铜雀台。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而在曹魏时期介绍曹操高陵时会这样说:高陵位于邺城铜雀台西30里西门豹祠附近。我打开导航查找地图,导航显示从曹操高陵到邺城遗址17.5千米,到铜雀台13.5千米。古今基本吻合。

从曹操高陵往东,过南水北调河,过107国道,再往北过漳河大桥,顺漳河大堤往东行是邺城遗址,往西行是铜雀台。河南河北两省以漳河为界,曹操的高陵在河南省,曹操的邺城和铜雀台在河北省。漳河的宽度是两省的距离,邺城到曹操高陵的距离是历史的跨度。时间倒回1800年,河南省的安阳县,河北省的临漳县、磁县都是邺城的近郊。号称七朝古都的安阳,其中有六朝都在邺城。那时候邺城、铜雀台和曹操高陵都在漳河之南。

史书上说,铜雀台在邺城的西北角,我们决定先找到邺城再去找铜雀台。按照导航指引,我们顺着漳河北岸大堤向东行进。漳河两岸是华北大平原上的大田野,田野里绿莹莹的玉米苗已经盖过了收麦后留下的麦茬。在北岸大堤上行进了3千多米后,导航提示:目的地已经到达,在左侧。我下车站在大堤上向左侧遥望,漳河北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哪有什么邺城?再仔细寻找近处,连一通邺城遗址的碑石都未发现。

我们无不失望地调头返回,去寻找铜雀台。

铜雀台就在漳河桥西的漳河大堤之下,到了景区大门,忽然想起,我上次是从景区的西北方向找来的。

走进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广场中矗立的曹操雕像。曹操高陵的雕像曹操是骑马挥鞭,这里的雕像曹操是站立按剑。只见他右手背后,左手按剑,昂首挺胸,霸气十足。

走过雕像,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横在眼前,近前看,阁楼洞门上方的匾额是“三台胜境”四个大字,洞门两边的对联是:“临六朝都邑似见戎马争峰帝京繁华,登千古高台犹忆魏武雄风建安诗篇”。

对联写的好啊!正合我两次前来找寻之胸意。但我能如愿吗?刚才去找“六朝都邑繁华” ,看到的是一片玉米地,让我失望而返。铜雀台,你还在吗?

我从曹操高陵来,那里对曹操的溢美之词已经灌满了我的耳朵,我对邺城亦有所了解。我不相信曹操这个死后才称帝的人也会和其他帝王一样,喜欢御用文人为他编故事。故事是这样编的:公元213年,曹操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便掘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其实曹操是喜欢这里的,第一,他认为这里是中国之中,方便于平定四海和管辖全国;第二,这里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土地平坦,交通方便;第三,这里有他的根据地和人脉资源。因此他要在这里建都,要在这里建铜雀台,连死后的陵地他都选择了这里。

一条登台的阶梯正对着阁楼的洞门,在阶梯的一侧立着一块简介牌,题目很醒目,是金凤台三个大字,我心里一凉,我要找的是铜雀台,怎么是金凤台?移步过去细看,上面写着:“初名金虎台,由曹操始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位于邺城西部,是金虎、铜雀、冰井三台之一,位于铜雀台南面。曹魏时期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间。后为避后赵建武帝石虎讳,改为金凤台。十六国后期,战争频繁,三台残破。到明代中期以后,漳河泛滥,冰井台全部,铜雀台大部被漳水冲没,唯金凤台巍然独存,后游人多将金凤台误认为铜雀台,相沿至今。”

说的还算明白。金虎、铜雀、冰井三台相连,冰井台连同台上的建筑已被河水冲走,铜雀台冲走了一多半。能留下金凤和铜雀的部分台址也不错,以铜雀台为基点就能把六朝都邑的邺城找到了,因为史书有载,说铜雀台位于邺城的西北角,其中冰井台就挨着北城墙。如果以这里为基点,我刚才导航到的地方应该是邺城东门的大概位置。

登阶梯而上,心中默数,阶五十有三,一个普普通通的金凤台门楼和阶梯相接,门楼两侧是近年砖砌的红色围墙。围墙围着一个四合小院,院内古木苍翠,碑石林立,正房和侧房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平房。正房是文物陈列馆,侧房是建安七子馆、邺城及遗址现状展示馆。

一目了然,这金凤台和台上建筑亦非原貌,毫无古意。五十三个台阶哪有八丈之高?台上的房屋既不古亦非仿古,是普普通通的近代建筑。

小院中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游客,我一个人屋里屋外寻寻觅觅,看的非常仔细。

院内一通立着的石碑上刻着宋朝王安石的诗:“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声名动世人。”

我揣摩半天,方解其中之意。在宋朝之前,铜雀台的名声很大,因为曹操死前遗命诸子及大臣,死后葬邺之西陵,诸子要常来铜雀台遥祭陵墓,诸妾及伎人要在铜雀台上对着西陵遥拜与歌舞。这件事大概就成了后人拿曹操开涮的话柄。王安石的“西陵歌舞”就是用了此典。王安石来时,这铜雀台可能已经破烂不堪了,很多古迹已经成尘,一些当地人从此捡得屋瓦,加工成砚台到处显摆炫耀。王安石在来此的路上,还写过另外一首遥望曹操高陵的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这首诗后来让人和“七十二疑冢”联想到了一起。名人效应自古都不得了,一言一诗,不论好坏都能流传下来。

东围墙上开着一扇小门,我从小门走出,顺着东围墙走到院后。啊!院后还有一个好大的平台。原来金凤台的大部和铜雀台的部分台址正是这里。平台很宽大,平平整整的,上边没有树木也没有建筑,只稀稀疏疏地长着一些杂草。

烈日当空,炎炎若火,平台的西北端有一颗大槐树,我走过去站在树下四处寻觅遥望。根据我的眼力判断,这块平台南北长约八、九十米,东西宽约有六、七十米。东边紧紧挨着三台村,参照村中参差不齐的两层楼房判断,这个平台的高度应该在十米以上。

推测,铜雀台的遗址位置应该就在我脚下,这平台上唯一的一颗大槐树就在我的身旁,我在树荫下细细打量。

1800年过去了,我没奢望能看到那铜雀台上辉煌的楼阁,能站在当年曹操和建安七子们吟诗作赋听歌观舞,宋朝王安石遥望西岗曹操高陵的地方,我已经很是满足和幸运了。

当年,铜雀台落成的时候,曹操命诸子吟诗作赋。根据那些诗赋判断,站在此刻我所站之处,向西望去,漳河从西南而来,在到邺城不远处,主流向北绕城而去,一支支流被曹操从铜雀台下引入邺城城内的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然后又穿城而过,奔向远方。漳河之南有连绵不绝的沙丘,后来那里就成了曹操的陵地。

北边不远处,走过冰井台就是邺城的北城墙。向东,向南观望,那就是六朝古都邺城。邺城是一座按中轴对称规划的都城,是最早称为北京的城市。洛阳为之纸贵的《三都赋》最红火时,这里的魏都还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1800年后,到我站在这里的时候,那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云烟无处找寻。

西望是苍茫的原野,一条京港澳高速穿原野而过,那南来北往的过客,不知有几人还能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座辉煌了四百多年的都城?

北望,在苍茫的原野中有一处邺城博物馆已经落成,它正在那里默默地完成着复活邺城历史的使命。

东望就是近在咫尺的三台村,这个村庄和一千多年前的辉煌历史贴的最近,三个高台曾经像一座大坝一样为他们挡住了西来的漳河洪水,现如今又因为铜雀台而扬名全国。

往南望,金凤台上的陈列馆挡住了遥望漳河的视线,那条迎来邺城又淹没了邺城的水系一直也没有远离。

今天,我冒酷暑而来,虽汗流浃背而不虚此行。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这是1800年前铜雀台刚落成时,曹植对铜雀台的赞美和祝福。这位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文学才子,可能不会想到,1800年后还会有人站在这里,吟诵他的诗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