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耀德的头像

李耀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1
分享

泰山脚下“乡愁馆”里“忆乡愁”

在泰山东麓风景旖旎的麻塔河北岸、美丽古村碾底峪南首,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这里群山环峙,草木葱葱,溪水潺潺,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纷纷前来,品泰山民俗、忆古村乡愁。

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占地一千九百平方米,馆陈物品一千余件;以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讲述上个世纪“泰山人家”母慈子孝、男耕女织、勤俭持家、乡邻和睦的家风故事;生动再现泰山儿女勇攀高峰的挑山工精神、勤劳智慧的工匠精神、耕读传家的仕农思想、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走进博物馆,伴随着浓郁的乡音,一个个家风故事,一段段尘封记忆,穿越时空,映入我们眼帘。

“泰山挑山工是泰山独特的人文符号,千百年来与泰山伴生共存”。走入“挑山工及工匠展区”,跃入眼前的是吃苦耐劳、敢挑重担的家中老大,他用一根扁担、两条绳子,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挑起了生活的希望。其他几个兄弟从事木匠、石匠、铁匠等行业,朴实勤劳,兄友弟恭,为我们呈现出了“泰山人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

“传承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农耕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浸透着历代先人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在“农耕文化展区”,木推车、锄头、扬叉、木耙子、镰刀、老式手动纺车、马灯等数百件展品,真实再现了“泰山人家”勤劳耕作、发展兴旺、更替变迁的农耕生产景象,宛如时光穿梭,让我们穿越回到了久违的田间生活,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泰山民俗文化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泰山人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时令节日、民间娱乐等活动,勾画出了泰山古村纯朴的民情民风。进入“民俗文化展区”,充满乡土气息的风俗画、数十年前的老式结婚证、旧桌子、旧椅子、旧暖水瓶、旧茶壶、旧算盘、旧粮票、旧布票……这些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老物件,镌刻着“泰山人家”的浓浓乡愁,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苍桑岁月。目睹一件件旧物,倾听岁月无声,让我们瞬间重回百年之间,恍若隔世一般。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通过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已经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基因中。在“传承家风展区”,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是当代中国社会和家庭建设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有口皆碑的优良家风,洗涤心灵,催人奋进。“家国两相依”,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了全社会的好风气。

走进“泰山人家红色记忆展区”,寻找家风初心,感悟家国情怀。“泰山人家”最小孩子老五少年有志,勤奋读书。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优良家风和进步思想熏陶下,毅然弃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报国杀敌。有国才有家,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正是有了无数个优秀华夏儿女的奋起抗争,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座博物馆,几多乡愁。古村乡愁博物馆虽然小,只是关于“泰山人家”的家风印记;但它又很大,记载了“泰山人家”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泰山人家”是齐鲁家庭的缩影,是泰山家风文化的根,是泰山儿女的精神家园。泰安市政协委员、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馆长周传武告诉我们:“乡愁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挖掘乡愁文化,定格那些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让它们重新绽放,为乡村振兴服务,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

绿水青山,老屋炊烟,吃穿住行,风土民情。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乡愁的独特注脚。对于周传武馆长而言,乡愁是儿时的难忘记忆,是魂牵梦萦的成长音符,是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他把乡愁“装”进了的古村博物馆,为人们保留了一块“乡愁之地”。

如果说,一座博物馆是一本书,那么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这本书,无疑是厚重的,乡风色彩浓厚,乡愁气息馥郁。

夕阳西下,远山如黛,依依惜别,留在心间的是亘久的敬畏!

《泰山脚下“乡愁馆”里忆“乡愁”》,首发于《齐鲁文苑》2020年4月19日,原名《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游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