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爱林的头像

李爱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5/31
分享

一声惊雷话野菌

是旷野中的一朵奇葩,惊艳四溢,它从惊雷声中横空出世,勇者无敌,它是大自然的一道奇观,没得可比。它又是百姓餐桌上的小菜一碟,令人馋嘴无疑。
题记

    从我有记忆起,每年一声春雷,奇特的野菌就在这时出现。大人们忙不迭地各自拎着篮子去寻找。野菌的生长,大多在腐烂的稻草堆里,陈旧腐朽的烂木丛林中,或者是大山的牛粪旁。记得那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惊雷狂轰乱炸过后,一场滂沱的暴雨哗哗啦啦地迅猛袭来。第二天清晨,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眼望去,清晰如洗,明媚妖娆。呆会儿,母亲兴致勃勃地从老屋旁的稻草堆里,捡回一筲箕白花花的像极了伞状的野菌。我和弟妹们像看稀奇似地迎上去,都想亲手摸一摸。母亲说:“不要随意拿,它容易揉碎。”还说:“把野菌蒸鸡蛋吃,既有营养又鲜嫩可口。”那天早餐,母亲真的打两个鸡蛋,然后,掰上几块野菌勾兑里面,就蒸鸡蛋了。当我们吃的时候,那个味道比没加野菌要鲜几倍,馋得我们一扫而光。过去年代,农家是舍不得吃鸡蛋的,那次为了证实野菌蒸鸡蛋好吃的说法,母亲特地大方一回,让我们姊妹都尝尝鲜。
由于野菌从惊雷声中走来,乡亲们称它为“雷打菌。”而这名称又从远古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后来长大的我们,只要到这个时候,也去捡雷打菌。母亲怕我们不会区分有毒无毒,还特地跟我们介绍:“稻草堆里,杉木柴篼旁的,老刺槐树旁的,其他的就不要随意捡,怕吃了中毒,”照母亲的说法,我们天不怕地不怕地到处寻找,除了房前屋后的,还跑到山上去找,就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里唱的那样:“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
我和小伙伴敏敏、美美、英子、小华还有几个男孩一起,虽然拎的竹篮,但意义一样。走到一起的我们,漫山遍野,跑遍山岗,山坡、山坳、穿越在茫茫的丛林中,那些长满青苔的地面上,腐朽的柴兜旁,东一棵西一棵,也有一窝一窝的白里泛黄到处都是,这时的我们,个个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大家一起顺着捡。几个男孩有时还把好捡的地方让给我们,他们到不好站不好爬的地方去捡。不知为啥,小小年纪的他们格外懂事,不与女孩争抢,口里还说:“丫头们哪行。”听到这话,心里不但不气,反而热乎乎的。
记忆中,牛粪旁的野菌特多,多得围绕牛粪周围,密密麻麻全部都是,但是不大,都是细细的,瘦瘦的,一撮撮,那种野菌都带灰白色,肯定不能吃的,莫说有毒,那也很脏啊。看着它,我们只是闹着好玩儿。此时站在山峦上的我们,斜身倾耳听风曲,山坳的风格外悠长,一声呼——吹到山坳还回头,好像风还会旋转似的。那风暖暖的,我们任它吹拂脸颊,吹拂我们的小丫丫辫,我们也像野菌那样,享尽大自然的精华,吸吮大自然的气息,湛蓝的天空,宽阔的原野,风光旖旎,那么温柔,那么恬淡,我们在那里沐浴春光,那山,那草,那长满青苔的石头,都是我们领略不尽的原生态风光。那里碧绿如海,天地一色,在我们心目中如殿堂般地的神圣,我们尽情地徜徉在那片迷人的景色里,与春相惜,与莺飞共舞。
说说笑笑的我们,也一起议论一个话题:“野菌为啥一打雷就长出来了呢?”带着这个迷,我们就去问大人,大人的解释为:“那些肥沃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衍生物,一到打雷,就顺势而成。”“或者是它们已经成为雏型,借助雷的力量迅猛露头。”这无疑不是大自然的奇观。这个不解之谜,直到今天,还没找到答案。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我们照捡不误。
到八十年代中期,一天同事说:“哎,昨天下了一场暴雨,又打雷了,说不定东湖磨山丛林里会有蘑菇。”听她相约,本来就想去的我,立马拎着篮子,随她而去。那天,我们沿着去往磨山的羊场小道,穿过几座自然村,经过一条东湖大堤坝,就到了山脚下。一眼望去,那里葱茏无限,湖水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空气清晰,丛林里的野菌,生长在这样一个优良的环境里,不言而喻,它的营养价值绝对不菲!
我随着同事,一路上山,一会就气踹吁吁,当我们走进丛林深处时,奇迹出现了,那些大树脚下,柔柔的青苔上,东一窝西一窝,遍布都是,顿时,我盎然兴奋,惊奇万状。其实,我已经是做妈妈的人了,重拾儿时的故事,无不心花怒放,高兴得上到半天云去了。并惊讶地说:“哇——好多呀。”同事说:“松林里的野菌,基本都带微黄色,它比稻草野菌的味道更鲜。”听她的介绍,我俩沿途顺着捡,不一会功夫,就捡一篮子。同事的打算是拿去卖,我就给朋友邻居分一点,自己留一点吃,尝尝鲜就够了。
据记载,菌之类的食物,有三大特点:“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纤维含量高。”这些营养成分人体易吸收。记忆中,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大力提倡科学种植,许多农民转产,改单一的种植稻谷为多种经营,那些菌之类的品种易学易种。人们习惯称它为“蘑菇。”人工种植的蘑菇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它极大地丰富了菜市场,也鼓胀了农民的钱袋子。尽管是人工种植的,它的营养价值颇丰,是值得大家亲睐的。
岁月如梭,天地悠悠,古往今来,野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如今,野菌已经从百姓家庭走进大雅之堂,荣登为山珍海味一簇,各大酒店,各种品牌的野菌菜肴深受大众欢迎。一个野字,野出了它的珍贵价值,野出了它的风采,野出了它独一无二的品味。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那些弥足珍贵的纯天然野菌渐渐退出视野。即便有也不敢随意享用,食之中毒事件会随时发生。不知为啥,我常常为那些逝去的野菌,心中倍感痛惜。
惊雷声中听风雨,丛林深处觅野菌。如今,那些雷打菌的往事,一直留存在记忆里。那山,那小径,那原野曾经留下我们快乐的笑声,留下我们成长的记忆,更有我们不曾改变的友情,它是我们永远写不完的童话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