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总有那份美丽,等候我去回忆,那份美丽让我无法逃避,我没有理由不去追寻。
从我有记忆起,就感觉明月那么神奇,月光温柔,恬淡,祥和,它不受四季云雨的羁绊,不受四季交替的干扰,始终保持着它那温文尔雅的姿态,文质彬彬的风度,宠辱不惊的沉稳品质。它来,不急不燥,缓缓地徐徐地向你走来,静静地伴随在你的身边,它走,默默无闻,毫无声息地挥挥手,落入天际。让人实在感觉可亲可敬,深得亲睐。我喜欢月光,更喜欢在月光下不畏劳苦,勤扒苦做的乡亲们。
一、
那是在集体化的年代,时值夏日的七月十日至月下旬的二十五日左右,这之间是月光下全村人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这时的月光也是最旺盛期。
在季节的交替中,夏至一过,天宫爽约,每天狂起南洋风,风,经过荷堰上空,将那荷叶吹得哗哗啦啦地响,发着粗粗的吼声,如黄河独奏曲那样的咆哮着,它不断催熟了夏日的庄稼,更把气温一天天吹得直线上升,气温一天天猛涨,常常高达四十多度,在那酷热的天气里,乡亲们必须完成双抢任务。
那时提倡不插“八一”秧,一到七月中旬,大开镰的时候到了,它将迅速拉开双抢的序幕。乡亲们白天甩开膀子大干一天,晚上还要乘着月光,赶紧在稻场上脱粒,我们称之为打谷。稻场上堆满了从田间挑回的稻谷,谷粒必须也要尽快地脱下来,不然堆起来,容易发霉,或者谷粒变色,到手的东西,就会毁于一旦。
在我十二、三岁时,正值文革初期,加上夏季放了暑假,只要能干活的人,全部上马,我就理所当然地自觉参加生产队的双抢劳动,白天在抢收抢割抢栽的队伍里,晚上就在打谷场上。
稻场一般选在村里最高处,面积大约在四至五亩,它可迎四面八方风,因为扬谷,必须有风,借助风力,一掀一掀地把谷扬干净,没有瘪谷,保证粮食的质量,那时还要交公粮。
晚上,站在稻场上的我们,都能亲眼目睹那轮明月,缓缓地从遥远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中旬的月儿,又圆又大,常常在太阳光的反照下,相互产生光辐射,红红的,如磨盘,如一只大大的红灯笼,悬挂在空中,轻风拂过,月影飘然,放射着极诱人的淡淡光芒,不刺眼,不伤害皮肤,再忙再累,谁都愿意多看一眼,寂静的夜空,在明月的辉映下,到处都是如水般的清澈,清波浩淼,夜空下的村庄,是那样寂静,没有丝毫的喧闹,唯一的就是从打谷场上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声。
那时基本实现了简单的农业机械化,打谷不用牛碾,用打谷机。
每晚伴着明月的初升,稻场上的打谷机发出隆隆的声音,一粒粒谷子从打谷机的尾处源源不断地奔泻而出。稻草从中部纷飞,机头就是站着不断输送稻谷的操作手,操作手的下方,站满了不断上传稻谷的帮手们。还有的就是分别捆稻草,另一部分人,就是分堆谷子,那就是期盼的一粒粒谷子渐渐地堆成小山包一样,堆放在稻场上。一个夜晚基本都要完成白天收割下来的全部稻谷,这时,打谷人个个都累得汗流浃背,打谷飞扬出来的灰尘,裹满全身,又脏又痒,大家都忍耐着,坚持着,齐心协力地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朝着一个目标奋发。
二、
打谷的社员们,一般分为两场,上半夜,下半夜。
随着夜空的深入,下半夜一般就凉爽些,夜空下,凉气渐渐降落,打谷场上的乡亲们,就可以享受一番夏日的清凉。下半夜还有个更有趣儿的是:那轮明月还没有完全西下,东方发出鱼肚白,清清郎朗地可以看着太阳直匆匆地升起,有幸目测日出,在这迎月送月之间,感觉月亮比太阳走得慢。这一幕在打谷场上可以看得真真切切,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天长,夜晚短。”熬过半夜的乡亲们,看着太阳的升起,又丢下手中 打谷的任务,奔忙到田间抢收。因为在那半个月中,所有的抢收抢栽要完成,不留死角,不留遗憾。因为接下来的是大面积的晚稻田间管理。
记忆中,为慰问在双抢中辛苦的乡亲们,大队文艺宣传队,也乘着月光下的夜晚,下队慰问乡亲们。他们敲锣打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吧,前面举着几面红旗,后面跟着大队书记、大队长、以及宣传队员们,他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乡亲们中间,也来到稻场上,搞慰问活动。稻场一般是队里文化娱乐中心地,加上又是双抢期间,乡亲们最集中的地方。宣传队一般带来的是小型文化节目,有独唱,那时最流行的就是《地道战》中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当歌曲一唱完,乡亲们就爆以热烈的鼓掌,表示祝贺。还有独奏,有诗朗诵,对口词等,宣传队员都是各生产队抽调有文化的青年,他们用业余时间排练,利用休息时间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那些主题都是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颂扬在双抢中表现突出的好人好事,节目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大家熟悉的人和事。看节目的人,都随意坐在稻场上,他们忘记了沿途的疲劳,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享受一下精神大餐,活跃的人与他们一起互动,彰显出干群一家亲的氛围。
月光下的夜空,广阔无垠,看不到远处的方向,稻场上的歌声、欢笑声、掌声,显得格外响亮浓郁,格外突出。那阵阵欢乐声不时回荡在村庄、田野,表现着农民朋友的那种最淳朴,最粗犷,最豪爽的气魄和热情,大家在一起累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这一慰问,乡亲们苦干加巧干的气势越发高涨,干活不计报酬,多干活少拿钱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双抢期间还有一个口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战十五天。”乡亲们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炎热,战酷暑,掀起你追我赶的豪迈热潮,每天都是挥汗如雨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拼命干,谷子割了又捆,捆了又挑,田间的泥巴有时踩到大腿那么高,衣服的汗渍像画出的地图湿了干,干了又湿,在乡亲们的吃苦耐劳下,将双抢任务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内。
其实季节也不饶人,抢占了季节,就夺回了丰收,双抢完毕,立秋时节也到了。
三、
初秋,还有一段时间的酷热 ,大人们叫秋老虎。
秋日的月光格外明净,月辉洒落大地,洒落在晚稻秧苗上,为它们献上最殷勤的问候,轻轻地抚慰着它们片片稻叶。很快,在半月之后,晚稻秧苗看着发棵,就是望着长大长壮长粗。那白昼的光合作用,很有利于庄稼的生长。月光挂满树梢那会,更让人神往,月影婆裟,月辉清纯,表现出它那特有的气质,宁静致远,高深莫测,更有容纳之万物一体的胸怀,尤以让人恬静安然。仿佛躺在它那寂静的怀抱,无需担忧尘世间的繁扰,它的宁静,也完全取代了白天的喧哗,它的柔美,完全替代了白日阳光直射的坚硬,带给人们都是至真至纯,尽善尽美,都是那份无法再描绘的天人合一之天籁。
这时没有抢收任务,相比之下,乡亲们就轻松多了,就是乡亲们说的“农闲。”
农闲的稻场,成了乡亲们的休闲地。
记忆犹新的,放映队乘着月光,送电影下乡。地点还是稻场上,那里容纳量大,又宽敞又方便,来观看电影的乡亲们,各自带上凳子,带上自家炒的米泡,手里拿着芭蕉扇,边吃边看,快和得像过年一样。
送来的电影基本都是八个样板戏的影片。乡亲们喜欢看的《海港》《智取威武山》《红灯记》还有更喜爱的《龙江颂》,龙江颂中的李炳淑,代表着乡村妇女主任,妇女队长的形象,乡亲们最容易接受。大家很随意将队里的妇女队长与她相比。她们经常拿担任妇女队长的母亲开玩笑说:“王队长蛮像李炳淑,一心一意为集体。”
四、
有首歌里唱得很好:“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是啊,稻场上堆起的谷堆,是乡亲们欢乐的笑声与歌声,更有乡亲们的深情厚义。
有时,乡亲们一天劳作后,晚上就到稻场上去乘凉。
我们村是个拥有三百多户的独姓大户村,就是全村都一个姓,全姓李,一个祖宗下来,没有其他杂姓。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不分彼此,不分例外其乐融融。来乘凉的人各自带上自家的竹床,凉席,木板,靠椅等等,洗澡后的男将们清一色上身赤膊、下穿一条棉布大裤衩,脚上拖着一双木制拖鞋。女人都是穿着圆领衫,一条半长裤,来了随意选个地方躺下。村里数二爷爷最活跃,看来的人多了,打开话夹子,谈古论今《薛仁贵征东征西》,什么李闯王号召农民起义,他讲得最多的是:京剧《四郎探母》,楚剧《翠花女捡过》,时而带点戏腔,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翠花女捡过》的故事为:说是往年一位员外家的三个女儿为娘拜寿,大女儿带的钱,二女儿带的绫罗绸缎,三女儿带的荞麦莫,娘看后,十分不满意,晚上睡觉,大女儿睡上房,二女儿睡下房,三女儿睡马棚,还吩咐马倌把草拿走,怕她睡脏了草。三女儿无法睡眠,冻得浑身打哆嗦,一气之下回到自己家里。几年后,大女儿家发大火,一瞬被烧光,二女儿家遇到百年罕见大水,一夜之间冲得干干净净。
娘这时没依靠了,一天腰缠草绳子讨饭来到了三女儿家门口。几年后的三女儿经过勤劳奋斗,家里日子渐渐过得殷实起来,三女儿看着是娘,不想接受娘。娘就说:“女儿啊,你不亏娘养,亏娘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娘奔死,儿奔生,如今你也为娘啊”一席话,说痛了女儿,女儿连忙迎进娘,将娘安顿好。听着这故事,就是为人要勤奋,要知娘的苦,一生记得感恩于娘。
十二、三岁的我们听着那故事,心里触动极大,在往后的日子里,时刻没忘记感恩自己的父母,报答自己的亲娘,尊重长辈,爱护弟妹。
秋日的月光,从不吝啬,天天带来明净的夜空。
一天村里几个伙伴:双英,美美,毛子,约我到湖边去走走,我随她们来到湖边,走在岸上的我们,看着静谧的湖面,水月一色,它不比太阳光那样有射线,霞光万丈。而是块块的波光,微风荡起轻波,柔柔的 ,一波接一波,好个掬一抹水月,缱绻你我的惬意。它们是那样不吃辛苦地拍打着湖岸,远眺,水上月空的倒影,那就是天空有多高,倒影就有多深。我们站在湖岸,感觉深邃的倒影就像月宫一样,而且它还随着轻波摇曳,荡出一种神秘的色彩,让你如梦如幻,感觉一不小心,会踏入月宫与它亲吻,其实那是水,掉下去是没命的。几个疯丫头边走边说说笑笑,我们不知不觉来到队里的瓜地旁,我们知道,瓜地全种的甜瓜、香瓜、八方瓜。白天队长分给我们吃,是又甜又香。这时的我们一同想去摘几个吃它个够。我们披着月光,高一脚低一脚,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瓜地里,伸手就摘,哪晓得,我们 吃在口里,个个都苦,月光下,看不清楚那个瓜长熟了,哪个瓜还是生的。几个疯丫头做出害人的鬼事。说白了,就是偷瓜吃。第二天,被队长知道了,他老着脸严厉地喝斥我们一顿。我们面面相觑,自讨没趣,羞愧的我们从今以后再不做那鬼事了。
五、
月儿从来就是温柔的,它不受气温的影响,始终沿着它行走的方向,任劳任怨地眷顾着大地,眷顾着周围的人们。
冬天,雪后一轮朗月悬挂顶空,明净的月光,与雪地吐出的银辉,相互交融,构成银白的世界,银光闪烁,天地一色。凝眸,那村庄的房屋,如座座成型的冰雕,牢牢地矗立在皑皑的白雪中,那高高的刺槐树,苦楝树,枣树光秃秃的枝桠上,被雪花包裹,结成串串冰凌,构成玉树琼枝,傲然临风,在月光的映衬下,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如一幅幅素描,悬挂在村庄的周围。顿时村庄那潜在的丽质,在月光下,演绎得微妙微肖,此刻,大自然的景物,把你带进了绝美的境地。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日的明月,更会勤勉于生长的万物,它会倾尽全部力量,拥戴似锦的繁花,葱茏的绿叶,会给众多文人墨客提供诉不完,写不尽的诗情画意,会带来更多的素材共大家分享。
月儿,你劳苦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