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记忆的门楣,踏进童年的时光,往事如缕缕春风,温暖地吹拂着整天为生活奔忙而疲惫的身心。那金色的童年,如一树花开馥郁芳香,氤氲着每根为活着而跳动的脉搏。
记忆里,在我七 八岁的时候,年历记载为六十年代初,那年头,村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三 四个兄弟姐妹。毕竟是建国后,有一定的医疗条件,出生的孩子们,都能存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中渐渐长大。孩子们随意走在一起,就是一大群。像一滩滩麻雀,叽叽喳喳雀跃非凡。尤其是放暑假了,小伙伴们在一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玩得不亦乐乎,那些最原始的土里扒叽的玩法到如今仍犹意未尽回味无穷。
那时,只要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男孩女孩分别玩自己的项目。如果女孩玩的项目,有个男孩参加了,会带给大家的是哄堂大笑,玩的劲头更足,必定男孩的鬼主意多,窍门也足。当时村里七 八岁的孩子,大约一二十人,各自的兴趣爱好,各自的强项汇集一起,简直就是一场赛事。
如跳绳子。那是家里系箩筐用的,大约三至四厘米粗,二至三米长,只需一个人拿就行。跳绳子有几种玩法,有个人跳的,那叫单跳,看谁跳的个数多。一个人跳,几个人在旁边数,一般一个人能跳一百个,不成问题。
还有一种快单跳的,两脚很快地一上一下,这样的跳法基本都在一至二十个左右。绕住绳子,就算死了。这种跳法非常刺激,看谁的能耐大。谁有能耐,谁就赢。参加这个单挑项目的基本都有三至五人。
还有一种跳法就是:双人跳,一个人甩绳子,另一个人钻进去,四条腿,要节拍一致,两人一起跳,这就考验两个人的步调一致,两人合拍,更能检验两人的心智是否敏捷合拍,这种基本都可以跳十至二十下,因为一不小心,踩着绳子,那算死了,换下一班人,这个项目最少四个人,两班制,有一个比赛的氛围。
另一种就是:三个人一起跳,甩绳子的那个先跳起来,然后分别钻进去两人,如果跳得好,后面再钻进去一个人,四人一起跳,这样的项目,最考验心、行、智。要不然完全跳不好,但是,那时的我们跳得非常成功。
还有一种:就是三米长的绳子,两人拉开,甩起来,然后大家排队,一下钻进去,跳一下,紧接着就跳出去了,后面的人紧紧跟上,这样十来个人跳最有趣。跳绳的场所,随便哪家门口就行。农村的家门口都宽敞,去玩的人,齐齐动手,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就玩起来了。村里几个伙伴:英子、小华、敏敏、美美、我,几个人经常在一起玩。敏敏姐最好,总是她牵头,组织我们在一起玩。
那时,绳子跳腻了,就换一个项目,跳房子。跳房子就是在地下连着画三个四方块型,上面再画两格并联横着的方块型,两格上面再画一个半圆形,那叫大海。跳的玻不小心,跳进去了,那叫跳进大海去了,就输了,重来。或者下一个人来。那个比赛方式就是,看谁能一口气跳成功,成功的次数多,谁就赢了,反之,就输了。跳的时候,玻不能压线,压线也输了。有时为了一个玻压点线,都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时最能协调的就是敏敏姐,她略大一点,说话也在点。所以大家都听她的。
那时,我们手下都有弟弟妹妹,玩的时间基本都在下午,或者晚上。因为白天大人出工,我们还要负责带好弟妹,以及收拾家务等。
在一起的我们都非常活跃,尤其是大家都能互相体谅,从不骂架,也不古怪,都合群,彼此之间亲密相处,一起玩的时间半小时,一个小时都行。
如果下雨天,我们就玩抓石子的游戏。我们叫打果。就是五颗果,抛出去一颗,再抓地下的四颗,然后要接住抛出去的那一颗,口里还唱着打果的歌:“马琅果,地歪歪,你是我的好乖乖。”一曲唱完,四颗果就换着抓完了,这一盘就完了。这个游戏,就是看你能否上下反应灵敏,要眼尖手快,抛出去,接得准,要不然抛出去的那颗接不住,就算输了,换下一个人。这样来回几盘,成功的次数最多,晋级最快,就赢了。七、八岁的我们,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大家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有趣的是,每个小伙伴的妈妈在为我们洗衣服时,从荷包里掏出的尽是瓦片、石子。大人乐不可支地说:“这些鬼门,不得衣服破,没装个正经东西,都装些石子、瓦片。”
那时的大人对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笑的是:孩子们自己会玩,气的是把衣服都钻破了。不懂事的我们,还吵着母亲做衣服,一定要做个荷包。是啊!那时这些玩具是我们的宝贝,它伴随我们走在童年的时光里,也充实了我们童年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群聚的性情。
后来,我的女儿四、五岁时,荷包里也装满了瓦片和石子,我完全能理解,看着女儿舒心一笑,可爱的女儿也长大了!
男孩子玩的是打水枪,弹弓,打撇撇,弹珠子。那弹弓,就是用铁丝做成,上面系上橡筋,橡筋中间夹个石子,然后再拉橡筋,放手弹出去。男孩子基本用它来打麻雀,打下来的麻雀,用来玩。
玩水枪,就是互相射击,看谁射得准,这样往往会若出祸来,弄不好还打起来了,过后又玩在一起了。要是男孩子之间玩不好,就参与我们女孩子们玩。尤其是跳绳子。参与的人最多。
我们还有一个最有趣的事:就是到湖里去点水玩。那是我们在各家房前屋后的屋檐下,因掉下来的破瓦片,那些男孩子都捡来,在沙石上反复磨得薄薄的光光的,分给大家,我们一起到湖边去玩。那种玩法就是我们在湖岸上站成一排,然后斜着身子,手拿瓦片,平着点出去,那一点,就在水里啪,啪,啪,三下,有的四下,也有五下的,那就看谁丢出去点的次数最多,多的就赢了。尤其是那个飙风似的声音,嗖嗖嗖嗖地,非常好听。这个游戏,那是男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女孩子们甘拜下风。这种游戏是:看你会不会掌握平衡点,同时也练背力的。
所有这些玩的过程大家都十分投入,谁也不甘落后。谁也不想输给谁,基本都不差上下。
踢毽子也是一项十分吸引人的游戏。每年过年,家家户户杀鸡,大家就在鸡身上拔毛,拔下来的毛,就多做几个毽子。做毽子的铜钱,外圆内四方。我们把一根粗鸡毛管子用线和布缝在铜钱上,然后再往粗管子里插鸡毛。鸡毛是各种颜色的,金黄色、黑色、灰色、白色的等等。如果大家走在一起踢,各自带着自己的新毽子,像比美似的,看哪个的毽子漂亮,看哪个踢得最好。
踢毽子有脚弯朝里,也有朝外的,也有跳起来的,跳起来的那种玩法最难,但又是最美的一种踢法。因为踢毽人要轻盈地非常自然地跳起来,跳的人往往两手一瞬间的分开,一瞬间的合拢,如两个翅膀飞翔,两脚一瞬间绕着去接住抛出去的毽子,还要踢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踢。踢毽人是非常灵巧的,反应快,接得准,否则算死了。这种踢法非常吸引人,就连大人看着我们踢的时候,感觉有点馋,也要上前踢几盘,叫“过个瘾”。每当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大家竭尽全力,起跳,落下,再起跳,再落下。那姿势,如雏燕,轻盈地飞舞,柔中有刚。此时,大家心花怒放,完全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那发自内心的咯咯咯咯的笑声,如银玲般敲响灵魂的时钟,吐出脏腑中的糟粕,伙伴们的轻松愉快,与踢毽子的激情紧紧相融,辉映着洒落在我们身上的阳光。那一刻我们如春花灿烂争奇斗艳,如夏日般炽烈,如秋月明朗,如冬雪悄然。那时刻,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写满的尽是幸福、激情与阳光。健康向上伴我行。
秋日里,明净的月光洒落大地,把村庄映照得通明。树影婆娑,田野里传来阵阵蟋蟀声,树林的蝉鸣紧一阵松一阵地催促着晚上乘凉的人们。那稻场是乡亲们最好的去处。初秋时节,也是进入农闲期,大家兴致勃勃地赶往稻场去悠哉悠哉。我们那群伙伴们也不约而同到稻场去凑热闹。
这时最好的游戏就是玩老鹰抓小鸡。稻场平坦宽敞,大家随意都行。老鹰派一个能跑的男孩,小鸡排头也派一个能带动队伍的男孩,后面跟着一大排稍微小一点孩子们,或者女孩。游戏一开始,老鹰毫不示弱地两边乱跑,老鹰的心事就是打乱队伍,就可以抓住小鸡了,但是排头的母鸡可不示弱,拼死也要保住后面的小鸡,有时他们碰到一起去了,结果两人死死地抱住不放,天真无邪的我们,个个被这样的游戏闹得捧腹大笑,前冲后仰东倒西歪。那发自肺腑的快乐,将稚嫩的童心诠释得酣畅淋漓。简直就是一曲天籁。
如今的孩子们固然条件好,各种玩具齐全。有的孩子玩人机大战,往往玩得天昏地暗,最后找不到自我了,心理素质一度出现彷徨,孤独,失望等等。这时又去硬生生地要求孩子的情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多参与群体活动,把关爱融入到他们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中去,使他们身心愉悦。在培养智商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商。一个没有良好的人群机缘,那能种出优质的情感之花呢。
每当回想童年趣事,人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在那经济萧条,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们不因贫穷落后而呆滞木讷,而是只要有生命的蠕动,它就会寻求自己生存的方式,而且还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尤其是那颗纯真的童心,在成长中不受艰难困苦的压抑,始终有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把自己的童年演绎得多姿多彩,光焰夺目。
我常常庆幸自己,生在那么好的年代。虽然国家经济暂时贫瘠,但我始终感觉,那时的精神富足情感丰富,是后来任何时候不能比拟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中华儿女,有着千年的传统美德,团结、友好、和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爱我的伙伴,更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