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爱林的头像

李爱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8
分享

一次桥梁文化之旅 —— 武汉桥梁国博会参观记

纵观我国桥梁建设史,它像一条条精美的纽带,连接着神州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如同画卷般地铺展在祖国各地。它为推动历史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为促进经济腾飞,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力。更展示了华夏儿女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永无止境的探索智慧。

一、古代桥梁的构想

国博第一展区,是荒无人烟的远古时代,但又那么近,历历在目。森林,荒原,峡谷,沟壑,以及溪流,河床,均没有桥梁。为了生存,人们必须跋山涉水。一根倒下的树木,一根越涧的藤蔓,或者是一堆散落在河流中的乱石,一条崩塌的石板,人们借助它来过往,慢慢地走的人多了,聪明智慧的人类,就把它称为桥。也许就是因为这一道道天然的桥,给后来人带来浮,梁,拱,索建桥的构想。

对大自然只是敬畏。因为它淳朴地孕育着一代代生生不息,孕育着大建造,大发展的广阔前景。它为智者提供了发明与创造的空前机会,是能工巧匠的神奇天下,是华夏湍流不息的思源。从而,胆识与进步齐驱,发明与独创共存。它是后来桥梁建设的基石。

由李春设计建造的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就是一座杰出的代表作。它始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至今历时1400年。它的建成,没用一颗钉子,没取一根木头,石块代替了它们。牢固的镶嵌粘黏技术,领先国际,它又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设计灵魂。令人赏心悦目。站在它的面前,仿佛建设者的身影,在眼前一一掠过。那不畏艰辛的雄姿,身着蓑衣芒鞋的壮汉,布满皱纹的脸颊,长满老茧的双手,挥动的板斧,用自己肺腑喊出的劳动号子,在那个时空中,依附着洨河源远流长。那是他们的骄傲与自豪。赵州桥是中国第一座单孔石桥,就是这部杰作,开启了中国桥梁建筑史的先河。赵州桥的建成,经过世代专家们的评论:它是美学的化身,是建筑学的精髓。如此看来,他们何其古代,他们永远与现代进步相媲美。我的灵魂在为他们颤动:生产工具那样落后的时代,建造出无可复制的桥梁,真是奇迹!

与赵州桥相提并论的唐朝元和年间建造的苏州宝带桥,是人们心中的圣典。它的建造,结合大运河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成为当地乃至历史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生憎宝带桥头水,半入吴江半太湖。”讲的是苏州刺史王仲舒,为建桥带头捐献了一条据说是御赐的玉质宝带的故事。经过风雨沧桑,至今人们仍然把它形容为:“风韵犹存。”

著名的卢沟桥同样如此,蔚为壮观,狮吼天街。是建桥史上的一张名片。

建桥,古代人总结经验为:建桥特别要注重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协调性。选址、选材,设计体现东方审美情趣。包括对称,等跨结构。刚柔、动静、阴阳、虚实等“八纲”在桥梁上的运用,这都成为往后建桥者们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由此可见,古代人十分重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既保证质量又注重造型美观,这给参观者带来深思。显然一个建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完美更便捷的目的,而不是添乱。

赵州桥同样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桥梁建造史的创新和辉煌成就。

二、宏伟,在长江上矗立

名言:“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卷气势恢宏,一道磅礴的力量,是建设长江大桥的有力描述。第二展区,一幅幅近代建桥的展篇,在参观者的眼前铺开。尤为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长江第一桥,让参观者不舍挪步。有的参观人亲眼见过大桥通车的盛大庆典:人山人海,欢呼雀跃。他们感叹万分,半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记忆,成为永生的怀念。

那是建国初期的1955年,大桥建设者们,背着行囊,不管坦途荆棘,浩浩荡荡,向着大桥建设的方向挺进。那是华夏的奋勇,是民族的搏击。向落后宣战,向腐朽告别。江水滔滔,热血喷涌。十万人的怒吼,乾坤为之动容。浩浩长存。又是一座华章,即将铺陈烟雨江南。面对长江大桥建设者的雄壮,我心生崇拜。

曾几何时,“长夜难明赤县天。”没有桥梁的大江,是阻隔历史进程的横沟。望江生叹,是一抹内疚。趸船忧忧,江心愁愁。落后滞留,运载缓游。多少奋起的岁月被淹没,多少繁重的日夜被拖累。壮志未酬心犹在。江上企盼,两岸期待,成为千百年历史的呼唤。华夏人永不服输的骨气,总有一天会崛起。

那是值得歌咏的日子。江城人,祖国人,国家领导人,自尊自强,自强不息,豪情万丈,从四面八方腾升。不依赖外援,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志气,鼓舞着大众。一种精神,一股力量,铺展宏图大略。将落后视为动力,将贫穷化为抗争。以建国为己任,群情振奋,热火朝天,用生命,用青春谱写誓言。成功就是召唤。他们的豪迈,把我邀进了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同享奋斗者的情怀,与时间共荣光,与困苦同在。人民心里明白:建桥的上世纪1955年,正是刚解放的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多少建设鼎待上马,政府却将它纳入首要任务,这是何等重要的决策。它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自部署与指挥。

它是一场生产领域的战役。参战者们不惧风雪,不屈饥饿,不畏江水吞噬,天当被,地当床,以一声怒吼江水停的气魄,潇潇洒洒挥舞铁锤,钢钎,为提高生产力,原始劳动与科技相结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用汗水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雄厚的人力资源,势不可挡。面对苏联撤走专家,面对重重困难,勇士们没有退缩,只有担当,乃至牺牲。建设者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江水长流。

一曲曲颂歌从建设工地谱写,一幅幅壮丽图景,从建设者手上闪烁。唯有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一个峥嵘岁月的时代随着大桥的建成而崛起,它的建成,开启了九省通衢的新纪元。它是建国一五规划的杰作。

这座从1955年9月1日始建,到1957年10月15日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与两山相得益彰。青松掩映,华灯闪烁,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天地和谐,天人相融,水域畅通。壮观,壮美,宏伟。

它的开通,相对船运产值的不知多少倍。

几十年来,桥体稳如泰山,桥梁浮雕成为珍品。一个个建设者们栩栩如生,刚柔并济,意气风发。他们向新时代迈进,向崇高奔去。

它是伟岸,是脊梁,又是国道。无可否认,大桥的建成,一展华夏人顶天立地的雄伟气派与风姿。标志着神州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彩虹飞往港珠澳

随着第三展区,我们走进了新时代。来到港珠澳大桥投影展前,一如身临其境,那么传神,那么真切。似游览,似观摩,欣赏,又领略。它不同于其他桥梁,一条直线通达。而是像一条长长的波纹,蜿蜒地荡漾在海水里;它又像一条巨龙飞舞,仅仅用奇观来形容,微不足道。它简直就是海上长城,我们见证了它的开始,往后会成为亘古。古长城区分关内关外,这座桥梁通往世界。它是建桥史上的巅峰之作,是大国重器。又有何等的长远意义!

它的伟岸,把我带进了那遥遥的海域,湛蓝的天,湛蓝的海,空旷无垠。辽阔的视线,将它一览无余。我的心随之宏观而澎湃。桥,虽然没有高山峻岭的阻隔,却会有暗礁埋伏。

回首建设历程,我们不会忘记从电视屏幕传来的真实解说:以设计师林鸣为首的开拓者们,面对西方国家的无情卡壳:仅仅只是沉管隧道的设计就要高额费用,又是一个洋人的刁难,面对蛮横无理,冷酷无情,以林鸣为首的设计者们断然决定,拿回方案,自己设计。这是豪言壮语,怀揣博大精深。在通过8年之久的辛苦建造,克难攻坚,一举夺得成功。让世界瞩目。就连西方专家们肯定地说:“旷世桥梁,超级工程”“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的,建桥者们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将生命融入日日夜夜,将血汗浇灌根根桥墩。人民记得他们,历史不会忘记,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作验收,10月24日开通运营。

大桥的建成,独具匠心,领跑世界。它让我们看到了建设者们的艰苦卓绝与探索。它具有时代的深远意义。昔日的香港,澳门,如今的大湾区,多么亲切的呼唤。这是大桥带来的宜人环境,拉进了人心距离,提升了城市形象,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大桥的建成,也标志着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缺一不可。

桥梁,是古国的一脉文化。它集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于一体,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罗哲文说:“其科学技术的成分较之辉煌的宫殿、坛庙、寺观更为突出。”无可否认,桥梁是建筑学的瑰宝。

虽然历史不断前行,我们不会忘记一代代桥梁建设的工匠们;不会忘记桥梁专家茅以升,詹天佑等。在20世纪30年代由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享有盛名。全场还展示了祖国各地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造型的各种桥梁。于浮、梁、拱、索等。可以说这都是从原始基础上发明创造而来。

层出不穷的桥梁建设,以空前发展的态势,促使国民经济突飞猛进。我们熟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福州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等等,包括我们亲眼目睹的长江上相继矗立的几座,十几座大桥乃至祖国各地数不胜数。所有这些桥梁的建成,像一根红色的彩带飞舞在神州大地上,更飞舞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一次平凡的参观,成为一次学习之旅,一次特有的对桥梁建设的大领略,大长见识,大开眼界。是它,带来祖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是它,把祖国人民带向更高的领域。试想:在它的背后,饱含了多少民族人的心酸血泪史,见证了多少人为之奋斗的顽强与拼搏。

一次桥梁国博会的参观,耳畔时常回荡着桥梁建设的历史回声。穿越那道充满传奇的悠久岁月,那些惊魂般的奇迹,让灵魂得到启迪,让视野更宽广。古往今来,桥梁建设一直在路上。它是国家富强的象征,是经济腾飞的动力。更有广泛的民生需求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