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爱林的头像

李爱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8
分享

红岩魂

你还记得那本叫《红岩》的书吗?你还记得书里记载的那些革命先烈们为拯救中华民族而牺牲宝贵生命的故事吗?

早年在我读完《红岩》这本书后,一直期盼有机会能到“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圣地参观学习。

4月20日上午,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到白公馆参观学习。

我是随旅行团前往的。当车行驶在进入白公馆的红岩路上时,越是快到的时候,越是迫不及待,白公馆到底是啥样?是不是和书里描写的一样?

一下车,我疾步前行,进入白公馆路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栩栩如生的“许建业革命烈士”石雕像,雕像为坐姿,给人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坦然的沉稳气质,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视着前方,那是他以坚定的信念,向往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给游客以足够的信心,鼓舞着人们无论艰难险阻,奋蹄前行。他又是那样地安静,悠然,一介书生的样子,好像是在广场传播文化知识,仿佛在说: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他又是一张国泰民安的脸,含情脉脉,一点也不忧伤地许以太平的安逸感,他的身后,簇拥着苍松翠柏,青葱覆盖,他的精神宛如苍松一样,万古长青。

随着游客的队伍,来到白公馆门前。正门上写着“香山别墅”字样,看到这字样,谁又能相信这是一座吞噬无数革命先烈的魔窟。

而它,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地区,外观森严壁垒,后面是高山,左侧是岩壁,右侧低矮,是一道陡坎,防止攀爬,周围是一根根带刺的铁丝网,左上方的山坡上立着黑木制的所谓哨所。

据说:它的前身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10月开始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

游客熙熙攘攘,上下川流不息,我跟着大家的脚步,进入一楼庭院,这里相对宽敞,呈不规则斜三角形状,也是当年“疯老头”韩子栋《红岩》书中的华子良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地沿着里圈反复癫跑的地方,这个地方,该留下了老人多少沉重的步伐,留下了老人多少次自己有机会出去,而又为了大局利益,主动留下来的行踪。我没能站在那里看到当年的实况,不难想象,当年老人会是衣衫褴褛,佝偻着背影,饿着肚子,残喘不息地反复着他那被人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行为,他的行为是为了掩护革命同志提供更好的联络方式。当时的背景,只有他才能完成监狱与党组织联络的任务。春去秋来,十四载,他无疑不是以牺牲生命作代价,以顽强的毅力坚守着那个不是岗位的岗位。

眼下的庭院,人来人往,干净适宜。当年那里绝对滴满了烈士们的鲜血。紧挨着它左边的巷子进去,是一个所谓的防空洞,后来改为审讯室,也是魔爪残害室。一道锁着的铁拦杆,游客能看到现场摆放着各种粗细不等的铁链,老虎凳,以及皮鞭,火盆等刑具,不难想到暴徒们踩着革命者的血印,对他们任意残杀与迫害。

当这里发生一桩桩血腥拷打时,多少星辰还在睡梦中。然而,他们哪里知道,革命者们以天下为己任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以顽强告慰奋斗不息的同伴们。我们的观看,无一不是一种灵魂的警示,启迪后代这幸福来之不易,告诫一代又一代人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楼右侧拐角处,是一株石榴树。那里树的一个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许晓轩被罚做苦工时从狱外带回栽种的石榴树......”火红的榴花,是许晓轩带给人们温暖的问候,是给时代种植的崇高理想。

整栋楼为二层,颜色为灰黑色。狱室分下四室,上五室。每室都陈列着当年被关押革命同志的个人先进事迹和简介。一楼展室给我们带来振奋人心的故事:“我们也有一面红旗!”时间在1949年10月7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白公馆,同志们激动万分,他们要举着红旗走出监狱,庆祝重庆解放,迎接自由。于是由白公馆平二室的罗广斌、王朴、陈然、丁地平、刘国志、毛晓初等几位同志积极参与自制红旗。可想,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在那样严密的监控下,在敌人虎视眈眈的眼皮底下,同志们毫无畏惧,同心同德同力地献计献策,将罗广斌的一床红色绣花被面,缀上黄纸制作而成。这面红旗代表党组织,代表民族利益,代表他们的坚定信念。红旗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的象征,他们虽然身陷囹吾,但胸怀华夏,放眼乾坤。他们的行为没有丝毫个人图谋。可惜,除了罗广斌,毛晓初在历史的前夜大屠杀中力争脱险外,其他同志都牺牲在敌人残酷的大屠杀中。就如先驱刘国志所说:“我死了,党还在。”这豪言壮语,是刺破敌人肝胆的利剑,是摧毁黑暗的号令,是拯救腐败者灵魂的宣誓词。

虽然牺牲者没能举着红旗走出去,但那面红旗不是被面制成,是所有革命烈士的鲜血凝固成了永不消逝的“红岩魂”,他们为后代留下了无可摧毁的正气,一种藐视敌人的傲气。一袭血染的风采,会永远屹立在西南大地,乃至祖国的四面八方。

是的,每天清晨天安门城楼前升国旗仪式,国旗手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正步向前,那是向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不朽的气魄,传递着永不衰败的能量。

一道清风总醉人。来到二楼,就可以看到展柜摆放着多种泛黄的革命遗物。尽管在那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同志们制定了“狱中八条”“防止领导成员腐败”“严格进行整党整风”“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这都是当前我党十分重视的事关党存亡与否的大讨论大改造的纲领性问题,在那个时候,先驱们就已经先为人知地自我革命了。即便在狱中,同样保持廉洁奉公的崇高品德,宁为干净牺牲,不为腐朽谋命。

在和平年代,党三令五声地告诫全党不忘初心,保持本色,这都是历史由来以久的教育方针与路线。在历史的进程中,面对各种诱惑,我们何以掉以轻心。

无可否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首先从自我革命开始。

在另一个展柜中,陈列着同志们在狱中读书的泛黄借书签名单。可想,每一个具有灵魂的追求者,都时时不忘读书,也离不开读书。读书使人进步,就如著名学者培根所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这样才有能力识别正义与邪恶,读书无论何时由为重要。

《红岩》书中讲到的陈然故事,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他的遗物,遗像,以及泛黄的挺进报。

“从来壮士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白公馆的革命者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陈列中还有著名革命烈士黄显声的英勇事迹,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自勉。49年11月27日下午与当年护送张学良到重庆的李英毅同志同时牺牲于步云桥。也就是49年11月27日下午4点到28日,白公馆开时了对革命者们的大屠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日子。大屠杀中,牺牲的还有更多的革命同志,他们的离去,十分令人痛惜。

红岩魂,是一曲西南上空的绝唱,是撼动天地的惊雷。昔日的白公馆,今日的教育圣地,尽管游客不停地穿出涌进,但仍然庄严肃穆。青松作拜,山河共仰,黑山白水埋忠骨。逝去的革命者们,无论历史的长河怎样汹涌澎湃,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

而我们不能忘了历史的艰辛与苦难,就是因为这一批批能人志士的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今人决不能堕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以骄人的成绩,告慰逝者的英灵,以奋斗者不息的精神,实现先辈们血与泪的嘱托。

红岩魂,无论是在晨曦中仰望,还是在落日中回望,还是在风雨中凝望,她都是一道动人心魄的风景,值的可歌可泣。她会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一次参观,一次深受感动,一次倍受教育,一次灵魂的升华。参观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教育乃是长久的,先辈们遗风永驻,万古长存。那首《红梅赞》的歌声,久久在耳边回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