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成琛的头像

梁成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04
分享

梁成斌的扇画缘

梁成斌,徐州丰县人,是中国擅长画扇面的画家之一。

梁成斌与扇画结缘,最早源于画梅。梁成斌与梅花同月生,故而对梅花钟情。他的扇画作品里有很多梅花。梁成斌写下了《我与梅花同月生》一文。文中写道:“梅墨生在一张画上题上了这样的话,我与荷花同月生,其气也相同。我也可以写上,我与梅花同月生,其气也相同。我爱画梅花,近来画了个梅花的扇面手卷,我题上了前人咏梅花的诗歌,有历代的很有名气的诗人的,也有很多画家的题画诗,如徐渭,郑板桥,李方膺等。梅花是文人们反复歌颂的,原因在于梅花的孤傲,它开在寒冬的季节里,在别的花都纷纷凋零的时候它能开放,正是文人们喜欢看到的。”

梁成斌在谈为何喜欢画梅花时,说:“画梅花也是博众家之长,想画出梅花的精神。画梅花的画家很多,可怎样画才能脱俗是每个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争取把梅花画得雅致一些。”他画了《梅花冲寒寄春思68*34CM》、《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68*34CM》,参加了全国博客书画艺术研究会首届作品展。

梁成斌是个不怕难的人,他喜欢画扇画,尤其认真画折扇。画扇子与在宣纸上作画完全是两种感觉,在高低不同的扇面上画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他才爱不释手。

每到夏季,梁成斌就挑一些安徽泾县产的上等宣纸折扇,画几把送人。他喜欢选择上等的空白扇子,毛笔在那近似于熟纸上留下的笔迹,总会让他得到种种意外的效果。

梁成斌认为安徽的宣纸折扇好,于是就买了。中国还有荣昌折扇,荣昌折扇起源于清初,由两湖两广移民入川,折扇生产工艺技术遂随之传入荣昌,自乾隆初发展迄今已有260余年,是与苏、杭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扇之一。有时,梁成斌也会买些金陵折扇或者荣昌折扇。

有人看梁成斌迷上了在扇子上画画,问他为何不在宣纸上画,他说:“像我这种花鸟画,特别适合在扇子上作画,有时也能出一些不可多得的精品,真是可遇不可求。”

梁成斌喜欢画折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纸扇面积小,属小品类,比画大画要容易的多。有两道悠美的孤线组成的扇面本身就极具装饰感,如苏州园林的花窗户。他说:“你想,同样一张画,画在一页方纸上和画在扇面上的效果大不相同,扇面的冲击力总是强烈些。”

一次,一个好友在家拿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折扇,恳求他在折扇上画只公鸡,并说:“就画你新出版的画册上的那种,克隆一张我得收藏。”

梁成斌笑道:“我差不多每年都给你画扇,你得有许多把了吧?”

那好友也笑了:“我喜欢收藏。这有你每年为我画的,我都好好地保管起来,还有的,是我从朋友处收集来的,见有人并不收藏,让他答应把折扇送给我,真不行我请他吃饭,或用其他藏品给他换。”便在一个精致的箱子里一下子拿出了捆扎在一起的20多把扇子。

梁成斌知道那好友收藏丰富,当时并没当回事,等他一把把打开时,才发现这些都是他画的折扇。他一下子愣了,里面有许多扇子是何时画的,自己竟然想不起来了。

好友说:“我有个心愿,在合适的时候我要搞一次你的画扇展,或出一本精致的小册子,名曰:《梁成斌扇面集》。”

梁成斌认为,荷花极富深厚的感情色彩,她在烈日当空的时候,妩媚灿烂;而在皎洁的月光下,则静影安然。风吹来,她绿波荡漾,红裳翩翩;雨打时,则碧盘纤摇,银珠串串。不论大自然景象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优美画卷。

梁成斌的老家梁寨有个渊子湖,,岸边种有许多莲藕,成斌兄每当回乡探亲时,总要到“淹子”周围转转,但是,未必每次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他觉得观赏荷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说:“我骨子里喜欢画它们。可能是小时候家乡门口的那片荷塘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吧,现在只要看到荷塘我都会停下看它们,看它们就是一种享受。我至今还画荷花,把我的心情都寄托在荷花里。”

大多画家都画过荷花,梁成斌画了多年荷花,认为荷花很典型,其点线面很有代表性。然而,他一直在寻找突破自己的路径。他很想画一张这样的画:一叶一莲蓬,还原一张照片上的构图,这有时很难,他试了几次都不行。渐渐地,他开始感悟了:看来照片上的构图也不是乱搬的。他下决心:要以照片为蓝本,按自己的想法来组合,重新画一张自己喜爱的荷花。愿成斌兄能早日如愿!

梁成斌的老家在梁寨镇上,原来老屋前有一池塘,池塘里长着许多白色的莲花。

童年时的梁成斌,喜欢静静地坐在池塘边,任情感如涟漪的池水,任思绪如飘散的莲香,不断地编织着莲花的故事。

梁成斌喜欢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尤其喜欢纯洁似莹的莲瓣。他离开老屋后的许多年,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含苞欲放的白莲花,让他轻轻地抚摸那粉嫩的花瓣,亲吻那绚丽的花蕊。

他的一位朋友在梁寨第一次看到白莲花时,很是惊奇,便问梁成斌:“这世上怎么有白色的莲花?”

梁成斌答道:“白莲花是很优质的品种,藕的品质很好,我们称它为白莲藕。不教风蒲人诗句,独爱老荷作画题。长期以来,我就不断地画荷花,也画白色的莲花,因为白色的荷花更加高洁,更加亭亭玉立。”

梁成斌又说,陆龟蒙就有写白莲花的诗,其《白莲》写道: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

梁成斌画荷,最用心的是画白莲花,他经常反复研画白色的荷花,作为其他颜色荷花的练笔,他说:“白莲是素面国色。”秋瑾的《白莲》云:“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我知道,梁成斌一定是被秋瑾的那首《白莲》诗所感动。

每一个画家都寄情于山水,那是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一种情结。梁成斌也不例外。他常沉溺于林泉沟壑之间,醉其中而不可自拔,总在梦想“悠然见南山”的情景,把心融于山水的美,享其宁静,悟其纯粹。

梁成斌留在那白纸上的线条,那皴擦点染,都发于看过大山后的心迹,因“性本爱丘山”而来。于是,他十分注重写生,他认为,要面对大山去实地写生,叫亲临其境。“我也去大山写生,也在我的册页上画画,体验大山这个模特。但是写生也不是最重要的,只是通过写生发现我们所需要的,如果为了写生而写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就是你画的和大山的模样一样又有什么用呀,要加上你对大山的理解,提炼出你自己的东西才行。”

梁成斌认为:太行八百里,虽然走过的只是一点点,没法望穿;那云水关山,更不能饱览;然而,能站在一个山头亲临其境就够了!

2012年8月的一天,梁成斌在Q群里向朋友发出了呼唤:“画山水要亲临其境,那种感觉在书上是找不到的。我要亲自去画一棵树,一池水,一个山头。当然有人随行最好,她也成了太行的风景,会入我画里。”8月16日,他果然去了太行山写生。

梁成斌的山水扇面,构图饱满充盈,但绝不显得拥挤,反倒意境辽远开阔。或山峰突兀,云水逸流,林木苍翠,创造出一种热闹里的静谧感,十分难得;或山脚偏安一隅,树影横斜,远处天光与水澜一色,粼粼生出许多生动的波光来,间有小舟停驻,顿生水天茫茫之感。他在《春云淡淡日辉辉》的画境里,构造出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感,将山水自然的密境,从笔端泄露出来,仿佛混沌初开的天地般绮丽。这绮丽密境中,颤动的笔触仿佛带着八大山人的意绪,在浓淡相间的墨色里游移,卷曲的浓云,朵朵如莲瓣相接,罩住远山与幽黑暗蓝的湖面,却浓浓的云团下又泄露出淡淡的白色天光。画面里茂密的松林吐露春之芳华,山坡在红与绿、明黄与赭石的赋彩下,叠了几叠,伸向远方。堤岸上的杂草投着浓浓淡淡的云影,将湖水推向玫瑰红的天空,意境犹如诗人贾岛的一般奇诡莫辨。

2019年上半年,梁成斌凭借他的几幅扇面画,赢得了庆祝建国70周年“梁楷杯”书画大赛展特别荣誉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