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只有在冲击中才能求创新,才能得发展。
随着社会的节奏加快,网络的发展也十分迅猛,通过网络的立交桥,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并且很快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冲击着传统文化。
传统的人们不得不投鼠忌器,对网络上的东西不得不心肯情愿地承认那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文化,一种对传统文化叫板的势力。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你无法将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铲除根绝,而且这东西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接受。
网络文学一如当今社会的快餐,已经深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早期的快餐只是在吃的方面蚕食人类,现在已经蔓延开来,如经济快餐,性快餐,五花八门。快餐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是追求高效率,经济实用观念的集合品。快餐文化已经势不可挡。
快餐这个词,是80年代的外来语,许多辞书上还没有。港台一带获译作速食、即食等,英语中则称做"fast food",意思也是快速的食品。而消费者对快餐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外来语原意所能包容。但无外乎这么几点,即快餐是由食品工厂生产或大中型餐饮企业加工的,大众化、节时、方便,可以充当主食的食品。快餐,似乎节约了时间。但想一想:本该平静地给身体补充营养,适时调节身心的疲惫,在心理与生理上恢复状态,使我们能更好的投入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可所谓的“节约时间”“求快”非但没能给予我们应有的营养,反而加重了我们生活的忧虑,实在是得不偿失!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自然是科学的。
有人认为,所谓快餐只突显“快”,但是缺乏营养,多吃无益。文化快餐同样存在此类缺陷,既缺乏内涵,也不可能体现和代表主流,多啃也会无益。处于现代快节奏社会里,快餐文化在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影响。
自然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粗制滥造,不如传统媒体文学那么严肃庄重。
有人说,目前是快餐文化的转型时期,让我们感到头痛,打开网站,随便一搜索,各类的文学网站冲弃着我们的视觉,让我们无所适从,走进书店或图书馆,迎面而来的是汗牛充栋的书,应接不暇,琳琅满目,这就让我们无从选择,失去了方向。
也有人说,现在的人,特别的年轻人,可没有心思去看那些名著之类的大部头的书了,摆在床头里让它尘封,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情况表明,现在的人极少踏步图书馆或书店,因为现在网络资源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要看一部名著或写一篇论文,鼠标动几下,什么都有了。文化快餐不仅仅让我们应接不暇,现在的专业作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现在网络写手已经成为另一股不可忽视的支流,可以这么说,一根电线杆压下来,打死十个就有九个是作家,网络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网站,让每个文学爱好者都可以投笔从文,成为作家,现在衡量一部作品,是靠点击率来判断了,当然媒体的作用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现在那些专靠写作谋生的作家,不得不另谋出路,改变风格,保住饭碗了。——这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余以为,快餐自有快餐的好处和妙处。细嚼慢品精制的食品,固然可以吸取其精华,其形式典雅庄重,如同品味古典名著的精髓;潇洒自如地穿越网络小巷,流览一个个贴子,犹如在烟熏火燎的大排档品尝着一种种风味小吃,也无偿不是一种乐趣。其实,快餐文化里也有可学习的不少东西,关键是看怎样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兴趣,在文化快餐里,切忌扑风捉影,人云亦云,我们要做的是端正自己,找到自己的速食之路,坚守自己,才能走出迷茫,回归文化。
今天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数字传媒的风云际合,不能不使人的阅读变得纷繁而不确定,如同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时,互联网对于速度的依赖性,为阅读制造着快感也制造着缺憾。《快餐国度》是根据多年前风行美国的一部揭露快餐业内幕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讲述虚构的米奇连锁快餐公司如何推广其新款大号汉堡包的故事,影片揭示了快餐文化正在渗入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其中快餐业与大众娱乐业联合诱使青少年沉迷于垃圾食品的情节发人深省。它给人的启示是:网络上越是纷繁,传播者便越是有义务为读者奉上精华的作品,给人以好看,如同好口味的快餐。
网络文学要出精品,也必须出精品。这也是我们品味快餐文化的精髓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