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玲的头像

梁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0
分享

母亲

我年轻的母亲出现在铺上时,一群姑娘、小媳妇看直了眼睛。

母亲不是美人,但长相极清秀,而且,眉目间洋溢着一股令人欢欣的娇憨气。额上几绺刘海,垂在胸前的两条麻花辫子本来很平常,可与铺上的年轻女子的发型相比,显得有点别出心裁:她只编了很短的辫子,却留了很长的辫梢,离经叛道地垂下来,很别致,也显出标新立异。

铺上的女人,上了年纪的,穿有布纽襻的大襟褂,年轻的姑娘、媳妇也穿大襟衫,只是花色鲜亮罢了。然而,母亲的衣服是铺上人眼里的洋装,那是县里女干部才穿的制服。蓝色制服上衣上,有四个带盖口袋,白色衬衣的小圆领翻在外面,显得又洋气又可爱。

伴着这样的母亲同行的是我美男子父亲。年轻的父亲,身材高大,面部轮廓棱角分明,白皙的皮肤,一口村人没有的洁白牙齿。尤其是他那双眼睛,那双比常人大了许多眼仁也黑了许多的眼睛,像爷的眼睛一样,冷峻地闪着寒光。这双眼睛若有些许温情,便能让女人拼了命去爱。许多姑娘为他动了春心,父亲却最终娶了母亲。

或许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县电厂工作的父亲娶了她。然而,困难的日子里,草坪铺家家粮食不够吃,劳力少的我家,分的粮食更少。

婆看清家中缺劳力的严峻现实,当即要求父母退职回家挣工分,大爹、大娘也力劝他俩回家种地。你俩在家挣工分,我们在外挣钱。大娘给母亲说。

唉!长叹一声,父母背着铺盖卷回到草坪铺。那一刻,母亲和父亲一定没想到,这一抉择意味着什么,没有想到他们再也走不出草坪,将终生与艰辛、困窘为伴,而他们之间的情感也因此消磨殆尽,只余肩上承载的生活重负。

一间屋,报纸糊了墙、顶棚,一张床靠墙放着,对面墙上并排挂了一面带喜字的方镜、简易书架,箱柜搁在床头的条凳上。这就是父母的新房,极小,极简陋。然而,母亲却让它极干净、整齐。箱柜上没有薄尘,床上没有汗臭味,衣被没有污垢。即使我们姐弟一个个出生,母亲身体越来越差,她还是坚持定期拆洗、晾晒被褥,三天两头洗衣服,而这些活都是在上工前、收工后做的。

阴风苦雨或朔风凛冽的夜晚,橘黄的电灯光下,母亲抱着小弟,我和妹妹们围着父母团团坐着,说些带童稚气的话。父母乐呵呵地听着,时而插句点评,慈爱的眼光一一扫过我们。现在想来,那是一幅极其温馨的图画!这安适的世界,就是一片青青芳草地,一张古雅温柔欢乐的画,我和妹妹们总是不舍得离开去睡觉。说不出原因,只觉得冷了、饿了、被小伙伴欺负了,回到这儿,即心安、愉悦。

在学校学了歌舞,转学回来的青又教了几支舞蹈,于是,母亲组织我们姐妹晚上在家唱歌跳舞。《小松树》、《北京的金山上》,一曲一曲地跳,父母坐在一边看得很沉醉,还时不时感慨,嗨,我娃就是比别人灵。

铺上人每天吃两顿饭,这是千百年来的约定俗成,更与粮食匮乏有关。可母亲常常为我们做晚饭吃,不是什么好吃的,有时,一锅煮了包谷珍的酸菜面,有时,一人一碗烩饼。红薯粉掺些白面,摊成薄饼,出锅后,切成菱形块装碗。然后,烧一锅葱花汤,浇在碗里,香喷喷的,我们吃得开心,父亲与母亲更开心。

母亲会做时新衣服,我们姐妹的衣服款式往往是女伴们效仿的标准。我是铺上第一个穿花裙子的,我的藕荷色衬衣吸引了铺上女娃艳羡的眼光。

要过年了,女伴中流行穿红条绒短大衣,焕桃有,大玲有,改娃也有,我没有。于是,我被边缘化了。除了焕桃,她们踢毽子、跳皮筋不叫我;走在路上,不约而同地撇下我,远远地在前面勾肩搭背,做出亲昵样儿。那时,我哪儿知道其中蕴含了妒忌,还以为是红衣服之故。

带着委屈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又生气又好笑,便将准备为姑缝制的衣料给我做了一件衣服,又重新给姑买了同样布料做了一件。

那是一件绿格子短大衣,大翻领,两只斜插的口袋。我一见就喜欢了这件新衣服,感觉那明艳的果绿,让我似乎闻到新叶的清香,而我的脸在它的映衬下更粉嫩了。因了这件衣服,我家对街的毋爷叫我“洋学生”,这外号一下子传开,走在哪儿,哪儿都有人叫我“洋学生”。语气有赞赏的,有揶揄的,还有嘲讽的。同伴中若有人想打击我,只需撇嘴叫我“洋学生”,我会立刻从兴高采烈变为垂头丧气。那段时间,我恨透了毋爷,都是他让我与同伴有了隔膜,他再叫我“洋学生”时,我看都不看他一眼,回身就走。

回到铺上的父亲再也不愿进城,不愿看见昔日同事,更不用说像别人那样挑两筐菜进城卖。我们姐弟的学费,一年两次添新衣的钱,都是母亲一趟趟进城卖萝卜白菜茄子豆角的钱。我跟着母亲进城卖过菜。那天,天边还有几颗星,下弦月还没落下西山,母亲背起一背篓菜,牵着我的手就上路。到了县城,天才大亮,母亲占了好位置,菜价也比别人低,所以,很快就卖完了。这时,河街上大大小小的商店开门了,国营食堂也飘出诱人的香味。母亲带我走进去,要了一碗面,放在我面前,笑眯眯示意我吃。直到现在,我都想不通,那时的我,怎么就没想到母亲也饿了呢?

那时的铺上人都敬畏鬼魂神灵,相信善恶因果报应,不像今天的人,什么都不信、不怕,什么都敢做,染得一身戾气。父母本是读书人,可生活在铺上,终究也像婆一样,相信大家相信的一切。丽妹在李家沟那儿摔了一跤,回家后就病了。婆说,遇见不干净东西了,得叫魂。晚上,母亲拿了丽的衣服,带着我去了李家沟。没有人烟的李家沟,乱石遍地,还有不知名的坟茔分散其间,白天经过这儿,我都怕,何况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心里一阵阵颤抖,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角,跟在母亲身后,亦步亦趋。丽,回来啊!母亲大声叫着,深沟一声声回应着,回来啊,回来啊……那声音显得苍凉、凄怆,让我的心颤栗,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不知道是病该去了,还是她的魂真的给叫回来了,丽的病好了。

超负荷的劳动量,粗糙的饭食,终究压垮了母亲。胃病、心脏病等等,将母亲折磨得憔悴、瘦弱,脸色焦黄,头发干枯如秋天的落叶。她俨然成一个村妇、病妇,却挣扎着操持家务,从不让父亲和我们做饭、喂猪、洗衣服。不懂事的我们没心没肺地玩乐着,偶尔的,还因饭不可口,赌气不吃。这时,父亲便劝母亲重做饭给我们吃。

与母亲不同,回到铺上的父亲,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整洁的形象。父亲一头浓密的黑发梳成四六发型,从不会像我的乡亲那样的落满灰尘和枯叶。父亲的牙齿是雪白的,不似邻人那样焦黄,牙缝间塞满菜叶和饭渣。父亲的眼睛是黑亮有神的,从未有眼屎在眼角出现。父亲的衣服虽旧,却洗得发白,父亲的手没有污垢,指甲剪得齐齐的。

这样的父亲便得到女人们青睐,一位骂人三天三夜从不骂重复话的媳妇,因为对父亲爱而不得,而生出对母亲长达几十年的恨。只要看到母亲,或者经过我家门前,一张黑脸便成酱紫色,直着眼睛指桑骂槐,几十年如一日。驯良的母亲不会骂人,只得忍受着无端的侮辱。

写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母亲,天生具备一种东方母亲的牺牲精神和殉难品格!

生活逼得温良的母亲改变了许多。一家子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在夜晚的灯下缝制,那一针针密密缝的衣物,缝进了她多少爱,又耗了她多少精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的脾气越来越大。姐弟中,一个犯错,大家都得陪着挨训、挨打。某年冬天,玉妹和伙伴在外面疯玩,将棉袄也玩丢了。回到家,母亲便责罚我们全体,一边咆哮着指责,一边作势要打。毋妈急急隔街喊叫,玲、玉、丽、敏,快跑!大家一听,转身就跑,就连肇事者玉也像兔子一样跑得没了踪影,只有我站着不动。打死我算了。我想,反正也逃不过这场打。

你这娃呀,想要气死你妈啊!毋妈跑进我家,将我朝门外推,我奋力挣扎。母亲扔下手里的棍子,气得大哭。毋妈也在一边长吁短叹。直到我有了儿子,我才知道,母亲的惩罚是虚张声势的,她哪里舍得打我们呢?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深深体会到,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多么伟大。她是在艰辛、病痛、委屈的处境中,给予我们远比同龄人多的爱。

那样的日子过去了,母亲也有了春秋,安详、慈悲,说话轻声细语,尤其对我们的孩子,格外慈爱,孩子们也爱她,一见她有说有笑。

坊间流传,得孩子爱的老人多长寿,那么,我母亲便是长寿的。

2020年3月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