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开良的头像

燕开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9
分享

我家的大柴锅

      燕开良

我家的大柴锅,是我爷爷买的,是一口熟铁锅,口径二尺(七印锅)多,韧度高,厚重耐用。当时,大爷、二爷、父亲和姑姑们都在一起生活,全家十多口人,就是用这口大柴锅烧水做饭,维持生活。爷爷奶奶去世后,大爷把这口大柴锅给了我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农村做饭主要燃料就是农作物秸秆,或树木的枝叶。每到清晨,或黄昏时分,千家万户袅袅升起的五颜六色的炊烟,真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那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出锅,总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和母亲的味道。用大柴锅做饭的年代,才有缠绵缭绕的炊烟,有升腾炊烟的天空,才有飘散的烟火气息和扑鼻的柴火饭香味。

记忆中,我家的大柴锅,架在高高的柴火灶上,灶台左边有一个木制大风箱,年深日久用大柴锅烧水做饭,风箱把儿被磨得光滑发亮。每逢做饭时,我们姊妹五个就围着大柴锅,看着母亲做好吃的,哥哥或大姐不停地往锅底下添柴禾,灶膛里的火焰映红了一个个小脸。当时我小,个子还没有锅台高,踮起脚来,才能看到锅里的饭,每当看到锅里的野菜饼子、窝窝头时,更是饥肠辘辘,拽着母亲的衣角要吃的。我吃着野菜饼子、糠窝头,喝着照人影的糊豆,心里很高兴,感觉全身热乎乎的。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有时候连糠菜饼子和窝窝头也吃不上,不懂事的我,每到吃饭时就哭闹,特别是吃萝卜饭菜时,那萝卜味让我一口都吃不下,只挑几片地瓜干吃。母亲见我整天吃不饱,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非常担心难过,常常暗地里流眼泪。有一次,母亲到生活较好的邻居二大娘家借来一碗白面,等麦收后,还两碗小麦给二大娘。母亲用大柴锅给我烙了几张大面饼。当时,我只知道吃着外焦里嫩的面饼解馋,却体会不到母亲的心酸和难处。现在想起此事,还觉得愧对母亲,恨自己不懂事。

当我长到比灶台略高一点的时候,母亲领着我,我背上母亲用旧衣服、碎布片缝制的五颜六色的小书包,到本村小学校报名上学。每逢放学回到家,我就寸步不离母亲,看着母亲生火做饭。我趴在灶台上,专心致志地看母亲烙菜饼子:母亲一边往灶膛里添柴火,一边用筷子搅和“泥瓦盆”(用黄胶泥烧制的盆)里的玉米面及地瓜干面和切好了的野菜,形成菜面团。母亲舀一勺子菜面团,用双手不停地柔和,菜面团里揉进了母亲的舐犊之情,捏成了一个个约半尺长、三指宽的菜饼子,顺着大柴锅沿依次贴在锅壁上……母亲把火烧的很旺,盖上了锅盖。我看着灶膛里的红火苗,听着大柴锅里的咕嘟声和“呼哒、呼哒……”节奏感十足的拉风箱的声音,闻着大柴锅里冒出的缕缕饭香,真是一种享受,让我感觉非常幸福。灶膛里的柴火“噼噼啪啪”跳动着欢快的火焰,不一会儿,金黄的菜饼子出锅了。母亲把一个个菜饼子放在饭筐子里,一直把一大“泥瓦盆”菜面团烙完。在那个年月,靠吃粮食吃不饱,野菜、榆树皮、榆钱子、地瓜秧子面、糠面……都是充饥的食物。我们家能烙一筐子野菜饼子,真是难得!母亲说:“我们一天就吃两顿饭,要节省着吃,不要浪费一点粮食……”我吃着这外焦里嫩,既松软又劲道可口的菜饼子,高兴的不得了!

那时,农村很少人家用煤炭做饭,更没有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电饭煲……老百姓都是做“柴火饭”。这样,“柴禾”就成了当时农民生活中除缺少粮食之外的第二大生活缺乏品。记忆中,当时各家的房前屋后、村头巷尾、场边路旁……到处都是柴禾垛,各家各户都尽力储备柴禾,以防无柴断炊。在我能提动篮子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们出门拾柴禾,树叶、干草、庄稼秸秆等全是我篮中之物。特别是麦收后,或秋收后,全村男女老幼都在田间搂麦叶,刨麦根,拔豆根,筢豆叶……在河畔、坑边搂苇叶,捡树枝、树叶,拔枯草根……为了捡到更多的柴禾,母亲领着我们经常披星戴月,收拾生产队地里落下的农作物秸秆、叶子,每年收拾的柴禾都会堆满家院,足够大柴锅做饭用。秋后冬初,我与我小姐围着村庄转,串的杨树叶不但能烧火做饭,还能喂羊、喂兔子呢!

记忆中,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自家自留地的粮食收成逐年增长,生产队大田也年年获得好收成,乡亲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我母亲有一手好饭食,同一种面粉,或同一种野菜,或同一种干瘪杂粮食材……经过母亲巧手加工,用大柴锅能做出好几种吃法:母亲炒的醋溜土豆丝最出名,就着醋蒜泥或鲜青椒泥出锅趁热吃,细嫩、酥脆喷香;熬一锅杂粮粥,拌上些野菜叶,放点盐,那“咸糊豆”的味道美极了;用高粱、玉米、小麦、地瓜磨糊子,烙煎饼,煎饼卷上辣咸菜,或卷上大葱,真是香;蒸上一锅菜窝头,或贴上一锅菜饼子,都是那个年代我家罕见的美味佳肴,香味十足。每年的麦收后,母亲用新鲜麦子面粉(用石磨磨成的小麦面粉),蒸上一大柴锅雪白的镘头,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麦香扑面而来,非常好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美食迷人的时节,大柴锅里有鲜花生、毛豆角、土豆、玉米,地瓜等吃不了的美食,如今想起来,我还回味喷香呢!

母亲在世时,我的子女都喜欢听她讲我与哥哥姐姐们小时候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总少不了那口大柴锅;大柴锅不仅见证了我艰苦的童年生活,更盛满了一位农村母亲对儿女们深深的爱。想不到母亲不在了,那口大柴锅却被她留着,一直静静地卧在老家。还是母亲了解我,知道我喜欢收藏古董,珍爱文化遗产!想到此,一阵阵酸楚不由得涌上我的心头,对母亲敬仰的心情油然而生。

大柴锅是我家的传家宝,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家几代人用它烧水做饭,为我家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在我心里始终保持着那份温暖,使我在人生的每个寒冷的冬季,都觉得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用煤气灶、燃气灶、电饭煲等现代化的生活用具做饭,大柴锅没有了使用价值。但是,它是历史文物,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我把它送进了“民俗馆”,让它教育后人记住那个艰苦的年代,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勤俭持家,永不忘本!

数十年过去了,我们姊妹五个在母亲的辛苦哺育下,以糠菜为生长大成人。至今,留在我大脑深层里的我家的那口大柴锅,还让我铭记于心;母亲的养育之恩让我终生难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