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开良的头像

燕开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31
分享

煤油灯点亮我童年梦想

前不久,我在南京民俗博物馆,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老式煤油灯,其中那几盏墨水瓶无罩煤油灯,勾起了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是在煤油灯下度过的,煤油灯燃起了我孩时求知的欲望,点亮了我童年的梦想;煤油灯照亮了乡村的黑夜和老百姓的希望。虽时隔半个多世纪,但煤油灯蒙胧的光圈还时常像只萤火虫飞进我的脑海,耀亮我隐藏在心里的许多旧梦,让我仿佛看到了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看到了饭桌上模糊不清的菜窝头和面汤水、看到了认真读书学习的哥哥姐姐和自己、看到了在困苦岁月中艰难成长的我们。

说起煤油灯,上了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由于没有电灯,老百姓家家必备煤油灯,人们称它为“洋油灯”。因为,自清末煤油才由海外进口。所以,煤油称为“洋油”,煤油灯称为“洋油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凭票到供销社购买,那时老百姓生活困难,煤油灯一直受到人们的敬畏和善待。

在我的记忆中,煤油灯好像一直跳动在乡村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昏黄色的夜幕里。煤油灯跳跃着的微弱光亮,为故乡的父老乡亲粉饰上了昏黄神秘的色彩;劳作一天的人们,收工回家看见自家的煤油灯光,疲惫和劳累就会随即消失,让人不由得身感暖和。就是这摇曳的微弱光线温暖着我的童年,为我的童年点燃起了一道生命的曙光。

还记得,每到夜幕降临,母亲便小心翼翼地端出那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简易煤油灯,用火柴点着,煤油灯火苗像个精灵跳动几下后,即刻小屋子里就亮堂了、温暖了。由于母亲自制的煤油灯没有防风罩,起风时,或从屋里端到院子里,要用一只手遮挡着,不然就会被风刮灭。煤油灯管和灯芯越粗,灯光就会越亮。但为了节约煤油,母亲用的灯管和灯芯总是较细,天黑后点着灯,喷出的小火苗仅比黄豆粒稍大一点,屋里虽不是漆黑一团了,但亮起来的也就只是灯头周围的那一小片,其它地方亮光根本照不到,灯光达不到的地方就是隐隐约约的一片灰色。母亲总是把煤油灯放在较高的位置——高灯下亮。母亲晚上喂猪、喂羊、喂兔子、拾掇柴草、打扫院落……她都舍不得点灯,只有我们读书、写字时,或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才点着灯。

还记得,每逢吃过晚饭拾掇利落后,一家人总会坐在煤油灯周围待一会儿,母亲做些手工家务,便坐在离灯较近的位置。到了冬季,母亲要为我们赶做过年穿的新鞋、新衣服,几乎每个冬夜的煤油灯下都有母亲的身影。做鞋最费功夫的自然是纳鞋底,看着母亲坐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把线拉过来、扯回去,仔仔细细地穿针引线纳鞋底,算是我童年最温馨的记忆之一。幼儿时,每到吃过晚饭,我就钻进被窝,偎依在母亲的身边,看着她专心致志地做针线活。一盏煤油灯温暖了整个小屋,昏黄的灯光摇曳中,母亲的面庞显得越加清瘦,浓浓的油烟抽出蹉跎的岁月,熏黑的墙壁记下了所有的往事。灯光映着母亲的脸,母亲的眼中闪烁着慈爱。她灵巧的手不停地飞针走线,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乡村音乐,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有时我一觉醒来,睡眼朦胧中依然看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忙个不停。

煤油灯下的时光,让我爱上了读书。记得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时候,赶上“文革”,停课又复课闹革命,所学的教材内容十分简单,薄薄的一本语文和一本算术,很快就“吃”透了。哥哥的课本、连环画(小人书)、顺口溜手抄本等书籍,我也翻阅了好几遍。没有足够的书读,我就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渠道借些课外读物,饥不择食地阅读能够到手的所有书籍、资料。晚上,在煤油灯下,我聚精会神的读书、写字、画画。我看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出版的连环画、画册等近百本。通过看连环画等课外读物,我认识了许多字,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

那时,不只是在家里使用煤油灯,在学校里也使用,特别是冬天,天亮的晚、黑的早,学校要求早到校,晚放学。每天凌晨鸡不叫,我们就老早起床,披星戴月,冒着晨雾,踏着晨霜,跑去学校。到教室后,同学们就从课桌里拿出煤油灯点着,然后大声晨读。同学们的煤油灯渐次点着,煤油灯火苗在寒冷的空气里跳动着,似乎给脚手冰凉的我们带来了一丝温暖,朗朗的读书声,在昏黄的灯光里回荡着,由窗户飘出,响彻于校园的上空。有时候,夜幕降临后学校才放学,若是作业多,同学们就点上煤油灯,加班做作业,整个教室里如星光点点,烟雾缭绕,刺鼻的油烟熏得嗓子发干、疼痛,咳出的痰都是黑色的。我就是在这昏黄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看到了未来和人生目标;就是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我慢慢地长大了。

在整个小学和中学期间,煤油灯下的我,一直都是孜孜不倦的读、写、画,常常通宵达旦。有时候,阵风吹来,油灯火苗跳跃不定,忽明忽暗,就赶忙用小手罩上,以防被风刮灭;有时不小心,煤油灯烤焦了头发,散发出一股刺鼻的焦烟味;有时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的时间太长,鼻子间、额头上常常挂着道道黑灰……这期间,特别是高中阶段,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苦菜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青春之歌》以及高尔基的《母亲》、《海燕》和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数十部中外经典红色小说,还读过几本《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

我几乎每天夜晚都在煤油灯下阅读。由于读的课外读物多,积累了较多的知识,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稀奇古怪、经典的故事和传说。譬如:讲《烈火金刚》,肖飞进城买药,他飞檐走壁、“腾云驾雾”,打鬼子、除汉奸的故事;讲《西游记》,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降妖捉怪的神奇传说;讲《烈火中永生》,江姐临危不惧赴刑场,脸不变色心不跳,英勇就义,名垂青史;讲神笔马良画鸟会飞,画石成金,画虎跳跃的神话传说;讲本地的龙山、落凤山、莲青山皇城的传奇故事;讲滕小国、文公台、旧县衙、文庙、龙泉塔、铁牌坊等古滕的悠久历史、古建筑的富丽堂皇。同学们听得非常入神和开心!有一次,一个同学只顾的听我讲故事,课休时忘了上厕所,上课铃响了,他才急急忙忙跑去厕所。

在阅读的同时,我把书中一些优美的段落、语句,特别是有关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美文精句,都用笔记本摘抄下来,并经常朗读和背诵。看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文摘》手抄本,内心不由得涌动着喜悦的成就感。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且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的语文成绩一直较为优异,老师常常拿我的作文作示范,在同学们之间传阅。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各种豪华灯具闪亮登场,煤油灯悄然退身,逐渐演变成了老物件,消逝于漫漫岁月的长河中,和煤油灯一起远去的还有我那段美好的童年岁月。

如今,煤油灯早已远离人们的生活,已成为过去的好时光,它曾经的昏黄色光亮,已被五光十色的电灯所淹没。虽然煤油灯光无法与霓虹灯比较,但却是我们这代人当年黑夜里最闪亮的星。虽然煤油灯下的岁月已过去了多年,但那忽闪忽闪的光亮,依然温暖着我,时刻闪烁在我的心里。那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母亲做家务时,被灯光拉得长长的、印在墙上的身影,在我脑海里至今依然清晰;那熔着昏黄色、跳跃着小小火苗所形成的情景,将会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煤油灯照亮了我童年的梦,那微弱的光亮,启迪了我幼小的心灵。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因有煤油灯相伴,有书读,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虽然煤油灯已远去,但我感觉,它一直亮在我的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