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梁的头像

大梁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3/17
分享

“活烈士”传奇

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上,刻有“黄崖山六勇士”六位烈士的名字。然而其中一位叫韩成山的,生活中却依然奇迹般地活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

解放前的1947年春,蒋介石调集了王牌部队,向鲁中解放区进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七连接到抢战黄崖山的命令:阻击敌军前进,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

七连火速赶到蒙阴垛庄的黄崖山阵地,还没来得及构筑工事,敌军一个团的兵力就从正面攻上来,另一个团迂回到我军阵地的西南侧,妄图进行两面夹击;天上,则有四架美式飞机狂轰滥炸。七连连续打退了敌军七、八次的强攻,坚守在阵地上。

敌军终于恼羞成怒,又动用起数门大炮助阵, 向主峰疯狂地发起了猛攻。终究是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太大,七连的战士早已伤亡过半,弹药也将用尽。他们果断地掀起了山顶上的石头,又连续击败了敌军的几次进攻。

此时,我军主力已经攻克泰安城,第八纵队也安全地从蒙山转移。虽然接到上级发来撤出战斗的命令,但主峰上的七连一排战士已被敌军重重包围,根本没有冲出去的可能。最后,排长猛地拉响了仅有的一枚手榴弹,向着敌群甩去,然后,仅剩下的6名战士背起伤员,纵身跳下了悬崖……

第二天黎明,卫生班副班长韩成山苏醒过来,鲜血将头和脸糊了厚厚的一层,跳下来的战友已全部牺牲,而他因为背后伤员先摔下的缘故,侥幸地没死成。看到敌军的影子还在晃来晃去,他干脆像死了一般一动也不动,真的又昏迷了过去。

再醒来的时候,夕阳已渐薄西山,由于失血过多,第一个本能的感觉就是口渴,抓起草根塞进嘴里嚼,反而渴得更厉害了。突然,他感到一股温热的小便从下体失禁淌出来,就接进手心一口掩到了嘴里,胃里却一下子翻江倒海地难受起来,连刚吃下的草根一下子吐了粘乎乎的一滩。

临近黄昏,一阵沙沙的脚步声传来,他细眯眼一看,原来是一位背着筐砍柴回来的老大爷,正朝着他隐藏的树丛边走过来。“救命呀……”他气若游丝般地喊。大爷停下来,循着声音发现了他。

夜幕降临的时候,老人背着一坛水和一包煎饼赶来了。等他饱饱地吃完,老人不容推辞地背起了他,走一步歇一步,走走停停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才回到家,韩成山被安置在一个比较隐蔽的石洞里。老人偷偷地找来当时山里很宝贵的盐巴,和着野艾水为他擦洗,还宰掉家里仅有的一只小羊羔给他滋补身子。

呆了70多天,韩成山的伤势也有了好转。一天,他架上老人专为他打制的拐杖,趁着夜色的掩护离开了。他拖着残疾的身子,讨着饭走了7天7夜,才回到了沂南县库沟的老家。

韩成山写了无数封信,急切地想与部队接上联系,无奈由于部队流动频繁,最终没有回音。为了生活,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劳动,艰难地维持着一家六口捉襟见肘的农家生活。他还利用在部队时所学的医术,走街串巷地为乡亲们看病、针灸,有求必应,从不计较得失与报酬。

1977年清明节,一位曾经参加掩护任务的机枪班班长离职回乡休养,途经蒙阴县距离黄崖山十几里的地方,突然决定留下看看,就徒步上了以前战斗过的黄崖山。在山上,他碰见了一位老农民,老农民一拍脑袋,说:“对了,当时一排并不是全排覆没,好像听说还有一个卫生员被人救了……”老班长听完又惊又喜,忙循着线索找到了当年搭救韩成山的那个老人的儿子,一切才真相大白。

原来,当年战斗结束不久,部队就在沂水召开了庆功大会,庆祝我军以百余人的兵力成功阻击了敌军超两千人的进攻,同时将光荣牺牲的“黄崖山六勇士”的名字刻在了孟良崮纪念碑的石壁上。

1992年,国家领导人接见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韩成山老人,说他是当今一部最深刻的教科书,并将他称之为历史的“活烈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