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梁的头像

大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07
分享

〖那些年那些事〗海外海

二十多年前成立的海外海给我的人生历程打上了太深的烙印,我为之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正如《弄潮儿》的诗注所言:“假如我曾经是一支辛勤的航船∕常常在近海中迷路∕而当灯塔和港湾感动着我们∕我想,那就是我们温柔的路……”

在烟台宁海路九十六号就读期间,自己开始喜欢上了舞文弄墨,看一些有关的书籍和报刊,并随便写点诗歌什么的,使得校园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之后简直就有些不能自拔了,每天云里雾里的,差点儿因此荒废了学业。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便应运而生了如“山海潮书画社”等一批社团组织。有一天的晚自习,统计的李青松同学找到我,在楼厅里谈起要组建文学社的想法,我自然满心欢喜地接受了提议。当时校内还有校办文学小报《蓓蕾》,倡办文学社的事自然不会那么顺利。李青松是比较善于沟通和协调的,从打申请到向校领导争取,直至获得批准。

文学社由隋旭斌老师负责指导。组建前的讨论会上,社员们就文学社的取名纷纷献言,我想起了一个名字——“海外海”:这是一片孤独的海∕风景在外∕橱窗里摆满远古的遗言∕∕走出这片海∕让我们去探索另一片海!提名当场获得通过。

海外海文学社不久成立,社徽由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女左晖设计,构图是一支乘风破浪的帆船,在向着深海勇往直前。文学社不定期编发油印小报《弄潮儿》,当年就发展社员四、五十人。其中有八九级的边强、宋全红等,九零级的如刘玉茹、付立红、尚希英、杨洪升、孔令春等,名字一时记不全了,总之他们的写作充满激情,文字功底也越来越深厚。

当时的分工是这样的:李青松负责社团全面的组织及协调,谢波负责散文类的活动组织及研讨,张利负责杂文,我则负责诗歌。期间,文学社组织了无数次的作品交流会,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忆起仍历历在目。

毕业后,我们那些老友携着梦想各奔东西,去了岳阳、防城港、德州、临沂等各个地方,文学社也交由下一届的边强主持。尽管离开了海外海,但之后的几年里,每到成立时的纪念日,我总要发份祝贺性的电报,以鼓励后来者坚持文学、丰富自我。自己也是如此坚定地坚持着,从分配进制药公司到国内外报刊特约撰稿人、从当地党报敬业的记者到独挡一面的县域记者站站长,文学的梦想从未放弃。

岁月如梭。在毕业后的二十年里,我只一次匆匆地拜见过隋旭斌老师,他仍然儒雅、稳重而风采不减;只见过李青松、谢波、张霞、宋全红等寥寥几位文学社员,但他(她)们都是生活的弄潮者,在这些年的奋斗中拥有着自己事业的一片晴空!(2012-9-1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