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超国的头像

廖超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09
分享

聪明与精明

世界上有些事就是这么吊诡,人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谁若被人视为愚蠢,一千个不乐意。但一个人若被人称之为精明,却并不是什么好事,除了别人在与其交往过程中格外小兴外,他自己也不会觉得荣耀,甚至反感。聪明与精明,仅一字之差,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反差呢?细想开来,这里头还真藏有学问。人不能不聪明,但不可太聪明,聪明过度便是精明。精明是不讨人喜欢的。精明的人他自己遇事斤斤计较活得累,别人与其交往担心被算计也觉累。所以,做人以聪明为好,别过度聪明而精明。人生的艺术是度的艺术。过度就是一种伤害,慧极必伤,强则必辱,精则为蠢。

《现代汉语词典》对聪明和精明作了通俗易懂但并非深刻的解释。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精明,精细明察,机警聪明。这解释只让人明白个初步。

但正如村上村树所说的那样,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一真理。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真正明白其义,从来不能只靠词典。词典只是引入门,真正能完全领会词语的含义,还得经过生活的锤炼,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学会。不然为什么人们常说,纸上来的终觉浅呢。

我以为,聪明是离智慧最近并趋于智慧的一种势能,如果说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聪明则是智慧的次高境界。智慧是对知识融合后的运用。智慧是对生活的一种领悟,是对人生的一种透视,是对过往的一种反思,是对未来的一种远瞻,是人生深处发出的不显不炫的放射性物质,其可灼照和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聪明则是对世事的洞明,是对人情的练达,是朴质中的不惑,是厚道中的不愚。当然,聪明也分大聪明和小聪明,大聪明就是一种智慧,我们这里所说的也是大聪明。精明则是远离智慧的一种过于精妙的算计,其看似胜于聪明,实则是一种不聪明,甚至是一种愚蠢。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聪明是一种心智,精明则是一种心机。所谓心智,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情商。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终身成就奖、被誉为“情商管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在其经典著作《情商》一书中提出了情商的五个能力,简要的可概括为,自我觉察、驾驭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关系。指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把控好了情绪几乎可以说就把控好了人生,因为一个人一生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情绪管理不当有关。情商的核心本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而心机,字面上理解,是指心思、计谋。虽不是贬意,但通常没有人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心机深沉之辈,更不希望与其交往过程中被其“涮”。心机重的人,城府较深,不易了解,爱耍心计,不好交道。这种人表面看似热情,对谁都熟络,但通常是怀着特别的目的而来,有用则热,无用则冷,势利世故。一旦被人识破,人们与其交往便慎之又慎。

聪明是一种计算,精明则是一种算计。计算有从已知求未知,考虑和筹划之意。是使用各种算法的“算术”,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算术”。因为即使是简单的柴米油盐烟火人生,也少不了日常的计算,生活是需要计算的。更何况马克思老人家那句直透本质的话语,让我们更深刻领会数学的重要性。他说:“一门科学只有当他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真是的,这个世界,很多表面上的因果和逻辑关系,其实背后都是数量关系。一门学问只有数学的参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问。显然,聪明是与计算密不可分的。而算计除了考虑、计划、猜测、估计之意外,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有口不言心自明的含义,即暗中谋划损害别人之意。通常提醒朋友时会说,你小兴遭人算计。有人这样归纳计算和算计的不同,“计算是事物数术,是一种功能;算计是关系认知,是一种能力。计算是计在前,通过认知关系进行逻辑操作。算计是算在前,通过逻辑推理产生洞察策略”。其也表明喜计算的人朴质、简单、易处,好算计的人狡猾、复杂、难缠。

聪明是一种自知,而精明则是一种自负。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人贵有自知之明。中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高度统一。古希腊一座神庙的大门上也刻着“认识自己”这句被希腊人奉为“神谕”的箴言。聪明人通常自知。自知之智,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去短,弘优抑劣。自知之志,知道自己的志向,一辈子立志想干什么。只有明确的目的,才有努力的方向。自知之得,知道自己所得,除个人努力外,他人助力,机缘际会不可少,便会生感恩之情,知足之意。也会在人前谦逊而不自傲。自知之失,清楚自己的不足,从不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聪明人还善于自知之机,明势借势。机会来了不放过,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别人的机会不眼红,自己的机会不脸红。既不贬低别人,也不炫耀自己。没有机会不抱怨,扎实修炼硬功夫。而自负的人则不然。他们从来都会高估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以为只有自己才行,“少了张屠夫,都要吃带毛的猪”。其实,自负是一种无知,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精明人在与有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狂妄,常会令人反感。

聪明是一种明理,而精明是一种明利。孔子在其《论语·里仁》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是道义,我理解“理”也包含在其中。利,是利益。义和利是检验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虽然,聪明人不能等同于君子,精明人也不可归类于小人,但他们两者也可以用明理和明利来加以区别的。聪明是一种明理,表现为明事理、晓人情、懂分寸、知进退。根本就是使自己通情达理。既不自持聪明“天生我才必有用”,也不落陷红尘“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明白自己“一蓑烟雨任平身”。看问题,找准角度,换位思考多理解;析原因,把握深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观事物,扩展宽度,放开视野览全貌。而精明人,则把明利放在首位,利字当头,一切以利为出发点,有利则为,无利则怠。算盘打得精,总想占便宜,不吃半点亏。虽然,求利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但过于求利则违反了人的社会性共处法则。想占便宜,往往占不了便宜。喜欢占便宜,看似精明,实则愚蠢。作家马德曾说过“这个世界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这也印证了“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的古语。

历史上因“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的性命”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外,还有在她之前的三国时曹操手下的杨修。杨修之死,真是一个典型的被精明害死的案例。虽过去了近2000年,但给人的启示却永不过时,异常深刻,长久保鲜。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杨修,为人恭敬,学识渊博,从孝廉官至主薄,一度深受重用。但因过度精明,恃才傲物,几度猜中曹承相的心思,而被曹操借机杀害。

据传曹操命人打造一个新花园,竣工之时,前去观看,但未做评价。只是在门上写下了一个“阔”字,便离开了。一帮人不解其意。杨修听到后,便解释道:门中有活便是“阔”,承相是觉得门太宽了。于是,自作主张让人把门改小。曹操再次去察看时,甚是喜欢,便问是谁的主意,大家都说是杨修,曹承相表面称道,心里却嫉妒厌恶杨修过度精明。

还有一次,塞北敬献给曹操一种喜欢的点心,曹操在上面写了一盒酥并放在桌上,刚好杨修与一行人进来,他直接把那糕点拿起来分给其他人一同吃了。曹操问他为何如此做,杨修回答道,曹大人所写的“一盒酥”的意思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曹操当时无话可说,虽面带微笑,但心里却不是滋味,当着众人心思被杨修猜中,觉得很没面子,加深了对杨修的厌恶。

更不能让曹操忍受的是,曹操带兵去打汉中,休息的时候吃了一块鸡肋,便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杨修听到后,就去收拾行装。身边的人问杨修,这是为什么?杨修解释,曹操觉得鸡肋食之无味了,他把汉中当鸡肋,得到与否都没关系了。杨修便通知所有人,收拾行李搬师回朝。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本来就讨厌致极,还一二再,再二三,曹操便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杨修。

而“瘦羊博士”的美谈,则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做人不耍小聪明,不怕吃亏,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甄宇的太学博士,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不贪不占,人缘特好。按当时的风俗礼节,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是祭祀百神的日子。到腊八这一天,光武皇帝刘秀都要向太学颁诏,表示慰问,并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以资鼓励。可是羊有大小肥瘦的不同。因此许多博士们为争夺那些大的肥的羊,经常吵闹。有的提议把羊先杀了分肉,有的提出抓阄凭手气。这时候、甄宇觉得不管是杀羊分肉,还是抓阄分羊都有失博士风范,有损博士的形象,是很可羞耻的事。因此,他自己率先拣了羊群里最瘦最小的一只羊。大家看到这种情形,就没人再争执了,都你谦我让,争着挑小的、瘦的。皇帝听说了这事,下诏书给以褒奖,京城里的人也都赞杨甄宇,管他叫“瘦羊博士”。后来,在群臣的推举下,他被朝庭提拔为太子博士院的院长。

古代是这样,如今也没变。

生活的辨证法告诉我们,做人,不可心机太重,心机重则无友;不可太算计,太算计则无路;做事,不可太自负,过度自负事难成;不可太遂利,过度遂利利难得。为人处事少计较,事事计较朋友少。处事为人别较真,处处较真伤人深。难得糊涂装装傻,遇事别把精明耍,智慧才能长立世。糊涂难得扮扮哑,说话把住关口卡,聪明才可保平安。

做人可以聪明但切不可精明。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而越来越远离精明。

2020年12月5日

写于南湖之畔水域天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