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超国的头像

廖超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13
分享

雨色秋来寒


                /廖超国

 

人类真是奇妙而有趣的动物,温饱之后整出了一个叫文化的东西。自有了这个东西,人类便矫情起来。寄情于自然,把本无感情色彩的自然现象与自己的心情联系起来,赋予温度、色彩、好恶、亲疏、情感等元素,以物抒情,借物喻志。风本风,云本云,却要喊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守四方”,一下了,这风可不是自然的风了,这云也再不是自然的云了。山是山,水是水,却要吟出“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这山这水都已不是原本的山水了,分明染上了情绪。树归树,花归花,却要道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就这么一下,这已不是普通的树和花了,已经置入了心境。普通的日子,一旦添加了“诗和远方”的情愫,便有了意义而变得不再寻常。一年有四季,四季本不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那是自然不过的事,可人们却从中感叹出春喜秋悲,夏爱冬厌来。

当下正是秋天,去年此时就想为其写一篇小文,但后因种种原因而搁下了,心里一直怀有愧疚,总对自己说,我欠秋天一篇文,因为已经为春天写了《多味的春意》,也为夏天写了《夏天的神韵》,不能亏久这个很有争议的秋天。但真要动笔的时候又有些犯难,秋天,可是一个被文人墨客写透了的题目,所有关于秋的话题,随手拈来都入了诗。看秋风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听秋雨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观秋色为“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赏秋菊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追秋梦是“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感秋怀是“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品秋味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要想写出新意是多么的难。但转而一想,为还愿而写下的文章,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乎那么多干什么呢?找一个切入点,为秋天也为自己,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心情,写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思考,就像人生到了秋季一样,好听的、不好听的,想听的、不想听的,一切都变得不太那么计较。耳顺之年耳变顺,取悦自己最要紧。

中国古代文人眼里的秋天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露为霜”、“秋风秋雨秋煞人”。自屈原在《离骚》中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定下了悲秋的调子,后来的文人发扬光大,宋玉在《九辨》里感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秋悲放大。欧阳修的《秋声赋》浓墨重彩加了一笔,其写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云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轮到马致远那里则到了极至,“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他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勾勒出一幅沧桑悲凉的画面,让人黯然伤怀,升出人生苍暮孤寂之感

但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里,秋天可是另一番景象。他在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里写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他在另一首诗词中还写到“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他看到的秋天是斑斓而美丽、辽阔而深遂、繁茂而昌荣、成熟而丰硕。

现代作家峻青,他力驳《秋声赋》写下了名篇《秋色赋》,他不明白欧阳修为什么把秋天描写的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他赞赏秋天,“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天却更加使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同样是秋天,而人跟人的感受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不同呢?

这让我想起了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他们俩人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原来,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心中的世界。你心里装有什么,你眼里才会看到什么。积极向上的人,总能看到阳光。消极颓废的人,眼里只有阴霾。心地仁善,才能遇见最大的福报。心地纯净,才能见到最美的风景。归根到底,你的认知由你的“三观”决定。但这其中,无关是非,无关对错,只与人的教育、经历、年龄、环境有关。个人对自然的感知只是一种存在。哲学老人黑格尔曾说“存在就是合理”。况且,只有当一个人头脑中同时可以接受和容纳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事物或观念时,人对世界的认识才有可能真正接近自然的真相和本质,这种认识才可能趋近全面。正因为每一个个体的独特的感知丰富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磅礴,如此多彩,如此可爱!这便是自然的法道,这便是人生的哲学,这便是生活的逻辑。

此刻,夜已渐深。窗外滴哒的雨声,打在即将飘落的树叶上,添染了夜的寂静,这是入秋来的第一场雨。正像春雨是春天的使者一样,秋雨是秋天的报信鸟。秋天总是从一场秋雨开始的。而且随着雨色的加深秋意愈浓,要不然为什么人们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呢?秋雨有特别的韵味,它不像春雨那样缠绵,却有春雨的细密,不像夏雨那样急骤,却有夏雨的凉意。它浸润经夏天骄阳暴晒而甘枯焦渴的泥土,洗净草木残叶上沾满夏尘的喧嚣。更能平静夏季酷热高温带给人们浮燥抓狂的心境。秋雨可入画入诗入耳入心,可以带来一份特别的心情。

秋雨有声可听。秋天的雨可以下出音乐来的,虽然单调但却耐听。无论是疏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芭蕉,无论是细雨浇落花,还是粗雨击残荷,时而有风相伴,时而独往独来。只要你静心耹听,要么是滴滴嗒,要到是哗啦啦,要么淅沥沥,要么是吧挞挞。就像古老的原始音乐一样。不同的心境下听出不同的韵律或不同的韵动带来不同的心情。耹听秋雨,最宜在黄昏或静夜,一个人面对窗外,或坐或站,一杯热茶或咖啡,什么都不想,什么都可以想。微微闭上眼晴,宁心静气,让人融入自然,让心融入雨里,让思绪飘向远方。像这季节本身一样,繁化过后,只喜一味禅香,守一份安宁,浅喜,浅爱,素心,素暧。心中无物,无喜,无忧,无累,无扰。感觉时光会凝固起来,享受那片除了风雨声之外的清净,虽然这场雨后,天会渐渐变凉。

秋雨有色可观。春雨染绿大地,秋雨则像画家手中的一支画笔,把山川涂抹成有黄、有红、有褐、有黛绚丽多彩的图画。黄的是落叶,红的是枫叶,褐的是大地,黛的是山峦。雨时,天空灰蒙蒙,大地湿漉漉,横钭的雨线伴随着飘零的叶子构成一幅动感的水墨画幅。雨后,天空深邃碧澄,大地色彩斑斓,和煦的秋日阳光照耀在晒满落叶的道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草香,组成一幅“秋涵容众色”丹青长卷。心底里自然地生出“一阵秋风一片黄,一瓣落花一脉香,一场秋雨一场凉,一段流光一阵慌”的句子,感喟四季轮回,天地运转,生命也和这大自然一样,同样会有秋天。那时你才发现,人生也像这场秋雨中的落叶一样,匆匆而过,所有的过往都只是浮华一梦。人生是过程,最应把握当下,何不乘这秋色,从容地拈一片枫叶作为记忆的书签,闻一声雁鸣作为告别的提醒,藏一段雨韵作为回忆,裁一缕风曲忘记忧虑,踏一山云水开始新程,持一杯菊茶为自己清火,吹一管芦笛悠哉乐哉,让秋日的心曲随风飘荡,让心底里还仅剩欲望,淡淡地摇曳远方。

秋雨有味可品。品秋雨其实是在品人生。不知道余光中老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那读一遍就让人忘不了的句子。“雨,该是一滴湿滴滴的灵魂”。少年听雨在楼上,红烛低沉;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白头听雨僧庐下,亡宋之痛。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的话,少年会有春的悸动,青年会有夏的燥热,中年会有秋的寂寥,晚年会有冬的冷冽。人生啊,就是一场折腾,一场漂泊,一场变幻,得意时会升腾为云,落魄时会徒降为雨,那云雨的翻腾又是什么力量左右着呢,自有人类以来,多少能人智士,苦苦探求,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特,都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结局,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冥冥之中的不可由己控制的力量左右,人们称它为命运。年青时什么都信就是不信命,到了人生的秋天,什么都不信却只信命,你对宿命变得迷茫,没有人能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

秋雨,无论是听,还是看,或是品,其实都是一种心情。微雨霏霏,是舒缓是宁静是回忆,那份凉意,虽不浓厚,但也透心;大雨倾盆,是洒脱是急骤是震撼,那场肆意,虽不豪迈,却也率性;秋雨绵绵,是寂寥是清冷是凄凉,那种历练,虽不绝望,但却无奈。

雨色秋来寒。

 

 

 

 

 

                                        2017106

                                       写于武昌南湖水域天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