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廖建华的头像

l廖建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土地庙

土地庙,以前的农村常见,一般位于村口的路边。

土地庙的兴起,据说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自农村,资格的放牛娃,典型草根出生。也许是对土地的情节太深,登基后,他鼓励民间大肆修建土地庙,对司掌土地之神推崇倍至。

土地庙,我们堡子一小队的河坎边就有一个。庙小不显眼,小时我途经河坎无数次,从来没有发现它。那次发现,还是属于偶然。

那天我路过鱼塘档头时,看见祖婆婆蹲在里边的一堵矮墙下正在烧纸。祖婆婆是我家亲戚,她的举动让我好奇,我踱过去看。

土墙高不过一米,墙上盖着青瓦,两头向上翘着,墙前有个灶头似的土台,上面坐着两个泥胎,分别是一个老头和一个太婆。他(她)们头顶扎鬏,胡须花白,善目慈眉,漆红脸,穿绿衣,杵拐棍,脚下的土台摆着一个油碟。这是一个小小的庙宇!突然想起母亲给我说了多次的土地庙,原来就藏在这里!

祖婆婆边烧纸,边念念有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她说给土地烧点纸钱。我不敢多问,晓得她在搞祭祀,害怕一旦问错,祈祷就不灵。

江山社稷!社稷,社是土,稷是谷,土是农村的命根,庄稼是村庄的活魂。社又是土地的总管,掌管着谷物的生长和衰盛,土地公职位如此重要,按理该住高楼大厦,居宽房大屋,享人间鼎盛烟火,但,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土地公和土地婆的住所却简陋寒酸,也鲜有人祭祀。我实在想不明白,回去问母亲。

原来,我看到的这个土地庙是祖婆婆让堂伯重建的。以前的土地庙,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时,被红卫兵拆除了。以前的土地庙,据说马帮路过在这里歇脚,乞丐流落进去寄宿,遮风避雨不成问题,比这个高大多了。而破四旧后重新修建的这个,是私人自发行为,经济有限,修得简易,也是莫奈何的事情。但有个庙子,规模再小,也总比没有好,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稼穑耕耘、修房造屋,老辈人去祈愿,也有个跪拜的场所。

说起土地庙和山神庙,我想起许多小说家和戏曲家喜欢把精彩的故事,演义在此。譬如:《水浒传》里有一回写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发配到沧州草料场,夜晚天降大雪,外出打酒御寒,发现茅屋倒塌,不得已住到山神庙,阴差阳错躲过歹人的大火暗算,最终报仇雪恨,逼上梁山。又有家喻户晓的京剧《铡美案》,可怜人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到京城寻赶考的丈夫陈世美。陈世美中状元当驸马,忘恩负义隐瞒发妻,犯罪欺君怕事情败露,于是丧心病狂安排手下韩琦对发妻一路追杀。韩琦追至土地庙,秦香莲苦苦哀泣。韩琦搞清真相,犹豫起来。杀人怕背良心债,不杀人又交不了差,前思后想,最后引颈自裁,杀身成仁,让人万千感慨;还有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有段写雍正的十四弟允禵大将军王,被押解回京,一天夜宿土地庙,动了恻隐之心,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反而救活了一个差点被饿死的姑娘乔引悌。

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作者为啥情有独钟,要把地点安排在土地庙中?

推敲起来,多半还是想表达:土地神引人正义和广施良善吧?

再回头说说:土地公和土地庙为何如此袖珍矮小?

小时,听我们堡子里有个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人有三种,住在三层不同空间,彼此不相往来。最高的住在天上,身长一丈,一步八尺,叫鸭杆人;中间的住在地面,也就是我们,稻草人;最矮的住在地下,身高两尺,叫草墩人。天上,我们当然不能去,但土地却可以开挖。真想挥起锄头深挖地下,瞧瞧是否地下真有矮人。老人见我们将信将疑,似乎要去验证,忍俊不住开怀大笑,我们才恍悟,他是在吹牛。

土地庙修得简易矮小,可能是限于以前农村的穷迫。土地庙是草根文化,没有官方资助,全靠民间,寒酸也就顺理成章了。

也有人说土地的身矮,跟《西游记》有很大关系,我认为很有道理。吴承恩先生把土地公、土地婆塑造的太过矮小,就像草墩,一股青烟冒出,杵着拐棍,颤颤巍巍,孙悟空猴急,动不动还骂老迈的土地来迟,让伸出孤拐来敲打敲打,土地公和土地婆的形象如此畏缩,哪里还有啥高大上的地位?袖珍的身材,住矮小的庙宇,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