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我在乐清柳市参加了一位老同事小女儿的周岁喜宴。去年的今天,孩子带着哭声来到世上,365天过去,却以甜甜的笑容面对世人。生命的奇迹,真是不可思议!
见证孩子的成长,倍觉光阴的易逝。在过去一年的匆匆步履中,就个人而言,讲了18场课,写了57篇文章,也参与了不下30万字的公司书稿、文稿校订,参加了5次左右的社会活动。有幸被浙江省贵州商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获颁“情系留守、爱心助学”荣誉证书。
全年发表的五十多篇文章中,公开刊物、内部刊物、网络平台各占三分之一。这份“成绩单”,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过去的讲课和讲座,范围涉及多个方面,近年则专注于企业文化,写作体材也更多地集中在散文随笔上,这符合大龄人士不断“做减法”的法则。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的精力体力都在弱化,不管你甘不甘心,都得惭惭收起曾经勃勃的雄心。
欣慰的是,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虽然有人说,衡量作家的标准是作品,不是会员证。但在大多数作家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也与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等国内大奖无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级的会员证,还是值得拥有的。虽然也不时曝出有人出于各种原因要求“退会”的声音,但前提是已经入会。如果连门槛都进不了,又有什么资格说退出呢?于我而言,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
坦率地说,我不是那种天赋很高、运气很好的人,尽管我比较努力,高考还是考了三次,驾照考了三次,申报中国作协也不少于三次吧。所以,我总觉得“天道酬勤”的说法有些片面,当下可能更多的是“天道酬智”(有智慧、善变通),还有人说是“天道酬强”(有资源、敢决断)。如果一个人既勤奋又聪明,再加上不可替代的一些资源,那真是不成功都不可能!
人总是在不满与反思中前行的。一位在职场上顺风顺水,大家都认为他“混得很好”的朋友说,他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反问自己“我真适合干这份工作吗?”一直纠结要不要换岗位的问题。这个我有同感,“爬格子”爬了几十年,常常有写不下去的感觉。当我看到很多人快速崛起,而自己止步不前的时候,我也会自问:“我是吃这碗干饭的吗?”很多次想放弃,最长有三个月不写一篇文章的记录,最终却又因为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坚持下来。
听某名人演讲,说国外一些人到了50岁,就果断地从“热闹”中抽离出来,学会在寂寞中独处;到了60岁,就把所有的存款集中在一张卡上,以备不时之需;到了70岁,则把最后的归宿之地找好,甚至墓地周围栽什么树、种什么花都做了精心安排。听后惊出一身冷汗,细思却是明智之举!
我对中国文化人的老祖宗孔老二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教诲并无多少感觉,但对曾经一位老领导的经验之谈铭记在心。他说的是“三十戒色,四十戒斗,五十戒说”。都说“祸从口出”,职场内卷的一大表现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现实也一再说明,“管住嘴”多么重要,老领导的话让人醍醐灌顶。因此,过了五十岁,我便越发嘴严,能不说的就不说了,能不参乎的就不参乎了。《红楼梦》中有个薛宝钗,她的人生哲学是“事不关己莫相问,一问摇头三不知”。哈哈,学习宝钗好榜样!
平生最爱阅读,过去的阅读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现在却集中在阅读两类作品:一是名家经典,二是朋友赠书。名家经典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多读有益无害;朋友赠书是对自己的重视,阅读是对朋友的尊重。同时,朋友大多和自己有类似的经历和环境,看看他们怎样来描述大家共同熟悉的生活无疑很有意义,因而是值得读、必须读的。
过去读书,喜欢在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句段划线或批注。现在则尽量保持书本的完整与洁净,以便读完后集中赠予他人或机构,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小民百姓,居住条件有限,我不想让太多的东西挤占了生活空间。书读过了,应该让它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继续发挥作用。总不能把一本折得皱巴巴、画得麻花花的书赠予别人吧。
过去喜欢用各种物件把办公室堆得满满的,以示博学和丰富,现在却是能少尽量少,让人看上去清爽一些。如果有一天要搬走,也不至于那么麻烦,总之是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吧。
新年伊始,想说的话太多,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不离不弃的家人,感谢那些我曾无意中得罪却能包容谅解我的“大人”(宽宏大度的人),感谢那些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过和一直给予无私帮助的“贵人”。
离开老同事宴席的时候,我握了握宝宝轻柔的小手,宝宝依然甜甜地笑着,一双明澈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她的天真无邪的笑容,她的好奇的目光,让人想到“宁静”“祥和”等如此这般的字眼。
世事无常,让我们留住那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