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昌献的头像

李昌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03
分享

悠悠故乡情 难忘童年事

悠悠故乡情难忘童年事

中茶业村位于镇政府西5000米处,是一个不足1000口人的小山村。村子沿河而建,依山傍水,坐落于两座高山之间,南侧山峰名为鸡冠寨,也叫凤凰山,北侧一抹群山名曰火龙台,也叫俊林山。

村口是一个广场,村民称之为大场。大场是全村人集会、唱戏举行重大活动和农民麦收秋收脱粒晒粮的重要场所。这座大场宽厰空阔,约16000平方米,是小伙伴们的乐园。大场的东边是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放点,是重要的抗日老区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听取抗日民兵英雄——全国“爆炸大王”李念林讲述抗日斗争事迹,参观国际点。越南、老挝、柬埔寨、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捷克斯洛伐克、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外宾前来学习瞻仰英雄民兵利用山区地形采取地雷战、滚雷战等“土法”消灭日寇的事迹。许多部队也经常组织野营训练进驻老区根据地。济南空军医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响应党中央“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号召,曾经拉练驻村一年之久,为村民医病疗伤,下针施药,解除病痛。西边小学大门古朴而又不失威严,见证着一届届学子读书学习。

村庄南北窄东西长,瀛汶河的支流河道从西向东穿村而过。一座五孔石桥将南北两岸连接成一个整体,一条生产公路如同飘带环绕村庄。房舍大都南北朝向,随山形而上,依地势而筑。布局规整,错落有致。小街小道阡陌纵横,干净整洁,通往家家户户。桥西面一棵老槐树历经500年的苍桑岁月与风吹雨打,依然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树干粗老干裂,腐烂中空,仅靠树皮汲取营养,供养新枝新叶茁壮成长。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几代人的繁衍生息,见证了村庄的大事小情、日新月异和流失的时光岁月。两条主道横亘村中,穿村过户向北与火龙台连接起来。

火龙台,也叫“俊林山”,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跳崖牺牲的民兵英雄刘俊林改名而成。

在八十年代初期,火龙台山下的土地山坡都归生产队管理,派专人看护,一草一木不允许个人随便割拾。火龙台山场面积大,山上地势平坦、土地宽满。最东面的下坝子是肥沃的黑土地,勤劳的老辈人见缝插针,绕着山坡垦荒造地,开石搭堰、填土整平、垒成一摞一摞的梯田。虽说山高路陡,地处偏远,可也是庄稼人的宝贝疙瘩。生产队将土地按人口分给个人管理,叫做“自留地”,人们便有了生产自主权,起早贪黑、瞅言摸空、卯足干劲爬向火龙台认真侍弄自己的几分土地。挑送肥料、刨耕松土、播种插秧、除草间苗、收割搬运。春夏秋冬,忙忙碌碌,精心耕种,盼望着多打一些粮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就连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石鏠地也打理的井井有条,松土、撒种、施肥一丝不苟。种上几墩豆子、地蛋、几颗萝卜玉米。地也争气,到了秋天居然丰产,地蛋长得像地瓜,红萝卜一米多长,玉米豆子颗粒饱满。秣桔干子长得像竹竿又高又直又粗壮。真是越远越长,种啥长啥,应验了人供地皮、地供肚皮的老话。遇到好年景没风没火,庄稼丰收,秋收时节,担运回家,虽说喜悦,却也辛苦,简直就是秋收愁运。一年四季,农事不断,火龙台上土地多。涉及全村家家户户,农忙时节,全家男女老少,出工出力,如同泰山挑夫般的劳作。陡峭的山道上,你来我往,热闹异常。秋后地瓜丰产,白天刨,晚上切晒。收工回家,家家靠手提煤油灯照亮道路,灯光便前前后后汇集在下山的路上。灯火在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山道上连成长长的一串,犹如蜿蜒的游龙,更如天上的街市,甚为壮观。在这劳动大军中自然少不了我们。

东火龙台西火龙台不吃馍馍下不来,这首小时候人人会唱的顺口溜,足以让人感觉到上山下山的不易。

秋收时节,用肩挑着一担庄稼从东火龙台一鼓作气走到“石炕边”休息,放下担子,不一会儿就会汇集一批来此歇脚的挑夫。山风一吹,疲惫全无,神清气爽,顽皮对着回音崖大声喊着“我来了”,拿起石块“咚、咚、咚”地敲打“回音石”,听着对面传来的清晰回音,身心的释放替代了腰酸腿胀。玩耍尽兴,犹未余尽。挑担下山,肩上的重物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双手抱住扁担,低着身子,迈步向下,最陡处如同泰山十八盘。行走在曲折陡峭,磨光溜滑的青石板路上,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哆哆嗦嗦,每下一个台阶,浑身绷的紧紧的,小腿肚子发胀。用一肩挑是坚持不了多久的,需要走一段路换换肩膀,让两个肩膀交替歇歇。两手一前一后托住扁担,双手向上一托的同时向左向或右轻轻一拨,扁担绕着后颈一转顺势从左肩换到右肩,前后重物迅速交换了位置,双手及时扶稳。在路上艰难的走着,也会有羡慕不已的事情,碰见人赶骡马驮运粪土庄稼,觉得赶骡马的人幸福无比,自己只是跟着不用下力,全然不知喂养牲口的操劳与辛苦。一边想着一边走着一边打气,说服自己,咬牙坚持:不能随意歇息,一定坚持走到大家习惯歇脚的站点。就这样喘着粗气,冒着汗水,扶稳担子,走过了“膝盖石”,走过了“小柏树”,走过了“水道”这些人们经常作为休息的驿站。终于到达自己的家中,呼哧一放,人随担子一块蹲在地上,身心放松。卸下担子,又去挑第二趟了。

挑着一担重物上下火龙台绝对是体力耐力毅力的较量。由于上山下山劳作的不易和辛苦,致使很多家长也常常拿此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读书,考上学,吃国库粮,要不就去爬火龙台。朴素的说教力透身心、存储于大脑。这种鞭策在那个年代确实有效,因为他们大都有亲身体验,自然明白父辈辛苦劳作的代名词和从汗水里流淌出来的至理名言。这种说教曾经激发了村中学子发奋图强,考学当兵外出打工,想法设法逃离村庄,为的就是不再爬火龙台,不再过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调皮伴随着童年长大。小时候,蒋家沟与东裕分别是三队和六队的果园,园里瓜果桃李品类繁多,五棱子果子香甜蹦脆。成熟季节,我们实在抵挡不了果子香甜的诱惑,放学了,六七个人聚在一起密谋偷摘果子的大事。大家制定计划,设计路线,击掌发誓,表决保密,然后立即行动。分成两组,一组事先爬上火龙台等待时机,一组大摇大摆明目张胆的走在去东裕的乡间小路上,故意暴露目标,吸引看坡人的注意力。当看坡人看到我们向果园走来,使劲喊话大声斥责,吓唬阻止我们前行。我们故意不理他,依然行进,大有摘不到果子誓不罢休的豪迈气概。看坡人就起身离开看护房,下坡气势汹汹地向我们迎面走来,坚决彻底驱赶阻止,摆出一定逮住我们兴师问罪的气势,尽职尽责的保卫自己看护的果园。山上的几个人早已悄悄顺着山沟爬下来趴在崖根等待时机,一看机会来了,猫着身子顺着坡沟隐蔽处靠近果园,快速到树下摘果。时间有限也不敢多摘,摘了数量有限的几个,用褂子包住,搭在肩上,快速撤离。等看坡人发现一边高声嚷嚷一边迅速踅回,已经晚了,摘果子的人快要登上山顶了。看坡人气急败坏,只能用责骂发泄心中被玩弄的怒火。我们一组看到成功了,一溜烟的跑了,高高兴兴地迅速与他们会合,迫不及待的去分享胜利的果实。坐在火龙台的水池边,吃着香甜的果子,谈论着刚才惊险刺激的一幕,浓浓的果香甜味溢满胸间。

一座国际点曾经把单调枯燥的乡村生活装扮的丰富多彩,使村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农闲时节杀敌练兵的盛事赛事不断,使我们的童年生活也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终生难忘。

最精彩的莫过于在大场看民兵训练,看无线飞机表演,观看民兵地雷滚雷表演。四邻八村的民兵组成一个个方队,整整齐齐,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一列列方队随着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快步跑齐步走的指令进行着队列训练,“练好本领,保家卫国”雄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队伍的周围除了检阅的领导外,站满了看热闹得群众。曾经参加过战斗的老战士站在每一列队伍的最前面,担任方队的教练,手拿一根木棍,给参训民兵做着示范,讲授着与敌拼刺刀的技术动作和要领。随着嘴里喊着“杀杀杀”的声音,前腿往前使劲一躬,后腿用力向后一蹬,手里的木棍迅速有力的向前刺杀。受训民兵身心投入,认真刻苦,一遍一遍的练习着枯燥乏味的动作。等动作练熟后,换上真的步枪,明晃晃的刺刀闪着寒光杀气,威风凛凛,积极性空前高涨,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激励着民兵不知疲乏的重复着刺杀的动作,大场里杀声震天。小伙伴们看着看着,手也痒痒,等到他们稍息时羡慕的凑上前争先恐后的摸摸钢枪刺刀过过枪瘾,心中便升腾起起练好本领当兵打仗的强烈愿望。

参观完民兵训练,我们被老师安排到公路南边的梯田里,等待飞机飞行和滚雷表演。技术人员在与大场紧挨的南地里,摇空指挥,一手拿遥控机,一手拿飞机。不一会儿飞机便飞上了空中200米处,人群立即发出“啊哦哦”的声音,惊叹无人机飞行的神奇。飞机先是平稳飞行,在空中来回转圈、接着来了一个俯冲、一会儿上升、一会儿冒烟。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表演,真是人山人海,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大家伸长脖子用手搭蓬遮住强光,目不转睛,张着嘴屏住气,视线随着飞机的位置不由自主的转动着。

飞机表演结束,接着就是民兵滚雷演习。雷区战壕的民兵早已做好准备,随时待命。火龙台下的五个迎面山坡上方各挖了一个战壕,从西向东依次标为“1、2、3、4、5”号雷区。随着指挥部的号令,信号兵挥动红旗发出指令。一号雷坑的民兵立即依次点燃滚雷从山坡滚下,滚至半腰,滚雷炸响,响声冲破云霄一个接着一个,伴随着一股股白烟和扬起的尘土沙石,一号滚雷区演练完毕;然后二号滚雷区演练旋即开始,山上的滚雷演练一直排到五号。最有看点的是水雷爆炸的演练,训练有素的民兵将放入水中的雷依次引爆,随着一声声爆响,炸起的一个个水花足有2米多高,雷声水花声交织在一起,非常壮观,观看的人们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外来参观学习的嘉宾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随着轰轰隆隆声音的消失,演练结束。人们沉浸在炸响的雷声中久久不肯离去。特别是我们这帮孩子叽叽喳喳,议论、争论着自认为最为精彩的场景。在老师的带领下恋恋不舍地离开观演场地。

随着年代的久远,岁月的流失,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成为历史。一件件趣事闪在眼前,挥之不去,忘不了来回运输的“魔绳”(我们叫“魔神”)下奇怪的遐想与同伴幼稚可笑的争论;忘不了筛选“金银铂”(蛭石)挣够学费的快乐;忘不了主席台后观看《神雕英雄传》的专注;忘不了吃水靠肩挑的艰辛,忘不了放学后坐在人家大门外聆听《杨家将》的痴迷。忘不了拾麦子刨地瓜的乐趣。满满的回忆,浓浓的乡情,我们已扎根于厚厚的故土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现在的中茶业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通往村中。村委会在东岭沟中的地里打了百米深井。在前坡砌了水池,将水抽至池中,通过管道接到每户人家。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干净的厕所。村里的道路也进行了硬化,路呈斜面“之”字形向上延伸。虽然还是陡峭,却也不再登阶而上。人们生活富足了,精神文化也丰富了。古老的抬芯子民间艺术又焕发了青春,蓬蓬勃勃的搞起来了,由于阵容庞大,设计精巧,别具一格,人物故事丰富鲜明,表现形式独一无二,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佳节日精心装扮的人们抬着八架芯子,拽着走着,生活的甜蜜与优美的曲子融合在一起,其乐融融。村里的秧歌队农闲时节也扭起来了。民间剧团小吕剧搞得红红火火,人们个个精神振奋。村委会依托刘俊林烈士殉难处、主席台、国际点、爆炸大王李念林故居、红旗渠、凤凰山等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精心打造。现在主席台广场已经投资500余万元进行了彻底的修建,广场分为三层。用26米台阶连接,每一层主题鲜明,第一层影壁上写着“人民万岁”,第二层影壁墙是毛主席的词作《沁园春•雪》,第三层影壁墙上是“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几个大字。宏伟的建筑,精巧的设计引来了很多瞻仰者。上火龙台的道路也进行了整修,山上栽植了大量绿树,吹响了乡村旅游振兴的号角。村外一条环村公路像一条飘带将整个村庄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劳作。

蹉跎岁月稠,悠悠故乡情。祝愿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