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立春的头像

王立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10
分享

光影穿行的思维对话之:坚韧中的激情

电影包含着一种高贵的诗性与抒情性,且都是通过一种人格力量的建立来完成的。威廉 - 惠勒导演的影片《宾虚》主人公宾虚的复仇,视作自己生命的终极,然而其生命具有着尊严与责任,升华了存在的价值。为了保持自身生命的完整性,坚守着一个精神的居所……从而使他不必与罪恶的现实避面相迎。现实太坚硬了,人的存在在它面前是脆弱的,生存的现实是一种代偿,国与家汇成了他的人格痛苦,但在宾虚的眼中看不到绝望,死亡不具有终极意义,这种男人品格是震撼人心的,它关涉到存在的终极意义。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侵略古以色列时期。公元26年的犹太省,耶稣开始在民间传道,出现的呼声直接威胁罗马皇朝的统治权威,罗马皇帝派遣指挥官米撒拉前往耶路撒冷镇压叛乱。米撒拉企图利用他和犹太王子宾虚童年至交的情谊,打动宾虚为他说服犹太族人不要反抗罗马。然而宾虚认为反抗者是爱国志士而非叛徒,拒绝了米撒拉的要求并与他决裂。宾虚因屋瓦掉在街上砸到总督的意外事件被捕,知道真相的米撒拉不但不为宾虚开脱,反而拿他处以重刑,想借此建立统治威信,宾虚的母亲和妹妹也因此被关黑牢。复仇成了宾虚生存下来的目的。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耶稣的反复出现(始终没有露出过面容),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这种色彩不神秘,也不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宾虚的仇恨使他有了活着的勇气,他要反抗的是看似不能动摇的罗马王朝。而另一方面又是耶稣基督的爱。这个爱至高无上(麻风病人的痊愈)——在去泰洛斯途中,宾虚干渴得快要死去的时候,他躺倒在地无力地呼求:“上帝,救救我!”。耶稣来到他身边,给他喝了足够的水,让他充满了活下去的力量。耶稣的爱释放了他,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的祷告。”人的仇恨心理会毁掉一个人,仇恨会把自己囚在牢笼里。耶稣将死的那一刻,说道:“圣父呀,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影片的虚实相间的情节设置。宾虚不认识主,神却在他的生命里决定着他的沉浮。虚实若即若离,亦真亦幻,从而产生审美上的愉悦。

象征的运用。耶稣在影片中不过出现三四次,而且每次都是背影或侧面。耶稣成为救赎和爱的象征,因此令人向往又倍感崇敬。耶稣诞生时出现的哭声,至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把世人的罪行全都自己承担……他就是为了这个来到世间的”神的故事一步一步完全取代了“人”的故事,洗去罪,带来治愈的血和水(复活);迎来黎明(希望)。影片的立意引起了观众心灵的震撼。

片中表现的男性的美、男性的力量和男人之间不同于女性的友谊方式,男人与男人总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怀。宾虚在竞技场与米撒拉进行的惊天动地的赛马决斗,英勇无比,成为了一名角斗士。宾虚历经种种波折与磨难,最终找寻到自己的归宿和信仰。宾虚的复仇是通过仇恨的力量一步一步走到仇人面前的,阿里士的语言就是对宾虚最好的诠释“仇恨使人活着”,相比余华的《活着》,宾虚的“活着”有着更为坚定的目标。阿里士的命令——眼神——桨手——宾虚的一连串蒙太奇充分描写了宾虚仇恨不断积累的过程。越是屈从,越是放弃自己的一切,越有可能更加坚韧,也许这就是属于男人活着的理念吧。男人的标志就是责任与贡献,坚韧是一种激情。某种屈辱不是实际上的卑微,全当善于惩罚自己,这是重获自我前的洗炼。自持、自重、自明的男人,才能练就出自身的尊严和真正的人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