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春赓的头像

李春赓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1/22
分享

燕归来

初秋的清晨,对于四面环山的水塘村来说,早已进入冷飕飕的寒冬。清脆的爆竹声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惊恐的狗叫声在山谷中回响,交叉起伏,延绵不断,犹如吹响的起床号。

村民们早已钻出被窝洞,来到村头开业的“燕子农家乐”凑热闹,刘燕夫妇忙前忙后,满头生汗,脸上却写满了笑容。农家小院立即热闹起来,切菜声、吆喝声、嘻笑声、祝贺声交织在一起,凑响了欢庆的乐章。

此时,扶贫村官陈卓也没有闲着,他招呼来客,敬烟递糖,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却美滋滋的……

回想近五年来的扶贫经历,他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小陈是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村官,五年前,毕业华东科技大学的小陈,成了上海对口支援云南的一名大学村官,父母都是退休干部,已经为小陈谋了个央企的“铁饭碗”,但直到毕业前夕,小陈才把不想去上班,要到云南当村官之事告诉父母,父亲一下子愣住了,气得血压飙升。母亲也半天才说:“翅膀硬了,会飞了!”但生米已煮成熟饭,父母无奈地摇头叹息。一年来,为小陈的工作奔波协调之事,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陈深感此次惹怒了父母,以至于离开上海时,父母也没有来送行。尽管如此,小陈到达云南边陲小县城后,第一时间就给父母报平安。

县里很重视,专门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期间,小陈听说有个叫“鸡鸣三县”、号称“世外桃源”的水塘村,就十分向往。毕业名校而且又是计算机程序专业的小陈,来到这个边疆贫困县,算是“大熊猫”级的稀奇人才,所以培训结束,组织部门有意将小陈留在城郊的村寨,但小陈坚决要去水塘村。

水塘村位于六昭山支脉与哀牢山脉冲击的交汇地段,村寨四面环山,山连山,山套山,被群山紧紧拥抱,交通十分不便,加之又是处在三个县交界地,所以就有了“鸡鸣三县”之说。

那天上午,县里专门派车送小陈去报到,临走前,驾驶员告诉小陈,那条路弯道很多,如果会晕车的话,吃点晕车药。小陈说不会。

车行驶在依山势而挖凿的土石山路上,“S”形与“之”字形交替绕山而上。一边是摇摇欲坠的巨石,一边是灌木丛生的悬崖,对于第一次走山路的小陈,心真是提到嗓子眼了,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小陈,右手紧紧地抓着车上的扶手,左手抠着座椅,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的路,似乎要看穿路的尽头。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小陈明显感觉车速快了很多,吃下去的米线也开始在肚子翻腾,尤其是路上凹陷积水的急弯处,偶尔会来点小漂移,惊得小陈差点叫出声来,打干噎也随之忍了下去。小陈偷偷瞟了司机一眼,没有半点惊恐之意,只是给小陈微笑回应。也许是轻车路熟、常跑山路的原故,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又好像是在展示自己娴熟的车技。一直到村头,提到嗓子眼里的心,才落回肚里。

车子径直来到村党支部活动室,村小学与活动室就在一起。小陈下了车,刚想往学校里走,突然看见校门外横七竖八躺着几条狗,狗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眼睛半睁半闭,对小陈的到来不当回事,却把小陈吓了一跳。驾驶员却若无其事地往里走,那几条狗纷纷起身,夹着尾巴悻悻地离去。小陈感慨到,山村真纯朴,连狗也这样温顺。

山村很清静,学校正在上课,朗朗稚嫩的读书声,似乎成了大山深处最蔓妙的音乐。

一会儿,王绍山书记带着几个村干部来了,王书记对小陈的到来非常开心。五十多岁的王绍山,在村里干了十多年的村支书,由于村干部补贴少,村里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有时那点补贴还不够交电话费,而农村工作杂事多,像张家长、李家短等这些芝麻绿豆的事都得去解决,有些工作干了还吃力不讨好,这种“苦差事”许多人不愿意干,加之很多党务工作要在手机APP上完成,这可把王书记难住了。王书记常常报怨地说:“我连微信都不会整,还让我在手机上报这报那,这不是逼牯子下儿吗?”小陈的到来,让王书记感到后继有人了。

其他村干部则不冷不热,小陈也知道,水塘村先后来过两个挂钩帮带干部,而且还是县直局办的“一把手”,但村子的变化不大。看到小陈是“学生官”,农村人仍停留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以貌取人的观念上,认为小陈整不成什么事,就像黄牛脖子上的沓拉皮有了不多、无了不少。因此,对小陈不是很感冒,甚至觉得是些“官二代”,无非来打个蘸水,混一份资历而已。虽然没说出来,但小陈从村干部的言语表情中看出了端倪,这让小陈感到的压力山大。

其实,在没有来水塘村之前,小陈就基本了解了村里的情况,全村有104户,就有3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村子被大山困住了,存在人多地少,没有多少农活干,农忙一结束,村民就无所事事,整天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几乎一家人就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一旦遭遇不测,家庭就负债累累。

虽然对村子有一定了解,但是小陈还是逐家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从了解得知,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奔小康的愿望很强,只是苦于致富无门,犹如耗子吃鸡蛋无从下口。

当然了,有的则是被骗怕了。前两年,乡政府、村委会引进外地老板来种葡萄,全村干得热火朝天,但老板套了补助资金后,跑路了,葡萄种植项目成了“烂尾楼”。之后,又发动村民种玛咖,因市场行情不好,种了无人收购,结果玛咖烂了一地,坑惨了群众,让村民心寒。如今,一提起发展项目,村民就翻出这些旧账来说,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的外出打工,不是工厂倒闭,就是老板卷款而逃,很多少人没有拿到工钱,就跑回来了。但也有少数人外出打工,挣了钱回来盖“小别墅”的,总之,许多村民上进的激情被慢慢地吞噬。

当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燕家的不幸遭遇后,令小陈彻夜难眠,怜悯之心久久不能平静。刘燕与丈夫王平既是同村,又是小学到初中的同学,算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一对夫妻。刘、王是水塘村的两大家族,因文革期间,两个家族发生过武斗,后期土地包产到户时,又因分配问题发生了纠纷,从而结下了恩怨。

因此,刘燕与王平的婚恋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为了彼此相爱,两人冲破家族的阻扰,相邀外出打工,实则“私奔”。这在水塘村引起了轩然大波,似乎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尤其是刘燕,遭受着来自家庭、家族、亲友等的谴责和唾弃,父母也跟着受了不少白眼。正因如此,他俩在外面打了三年多的工,直到儿子两岁多才返回村里。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长舌妇”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口水话。

他俩不当回事,把打工攒下来的钱用来装修房子,开了小卖部。至今没有举办过婚礼,也没有拍过婚纱相,但两人敢说敢干,不向困难低头的闯劲赢得了不少赞誉,不仅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成了部分“叛逆”青年的偶像。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们的甜蜜日子刚开始时,厄运却悄然降临到他家。先是王平的母亲病故,他们按农村的风俗,体体面面地安葬了母亲。农村有“死人不吃饭,家当分一半”之说,这让他们花销了不少。王平的母亲去世不到两年,他父亲又得脑梗,经住院治疗,虽保住了生命,但却落下偏瘫,生活都难自理。这两次折腾,把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花了个精光。

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雄心满满的王平,看到农村运输能挣钱,会开车的他,向亲戚借了四万元,自己东拼西凑,花了五万多元,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跑了一个多月,又出车祸,车辆报废不说,还把手压骨折了,不服输的王平又借钱买牛养,但因没有养殖技术,牛又死了。开车车翻,养牛牛死,心灰意冷的王平常常自叹:这是“老天不容虱子长大啊!吃南瓜得讲命呀!”甘愿向命运低头了。

从此,王平意志消沉,常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些喝酒划拳、打麻将,一天不理正事。很多亲戚好友来劝他,也无济于事,整天喝得烂醉,回到家里大呼小叫,吓得小孩大哭。说他两句,就来粘着刘燕扯嘴,甚至还动手……

说到伤心处,刘燕也是泪声俱下,更愤怒地骂道:“背着一屁股账,还好意思,脸都不要,整天喝酒赌博,五马六道的,像个酒疯子。要不是看着两个小娃可怜,我早就走了。”

听了刘燕的讲述,小陈想到了莎士比亚对撒克逊公爵侄子的描写:“他在早上清醒的时候,就已经很坏了,一到下午喝醉了酒,尤其坏透。当他顶好的时候,叫他是个人还有点不够资格,当他顶坏的时候,他简直比畜生好不了多少。”小陈对丧失理想信念“酒疯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此时,小陈深感肩负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抓好扶贫工作,还要想法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于是,小陈利用给孩子送书包、学习用品等之机,频繁与王平接触,与他拉家常、套近乎,赞扬他昔日敢于冲破阻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慢慢地王平从内心接纳了小陈,并有了“浪子回头”的决心。同时,小陈告诉了王平,刘燕有外出打工挣钱赔账的打算。王平顾虑重重,表面上说家庭照顾不过来、找不到好的工厂等,其实王平是担心刘燕外出打工怕像脱缰的马,回不来了。小陈耐心地给王平做工作,说明情况,并承诺会帮他照顾家庭。

当然了,小陈为刘燕外出打工之事是有底气的,因为父母退休前,就在上海主管企业的部门工作,让他们为刘燕找一个效益好的企业打工,犹如小菜一碟。虽然走前惹了父母生气,但毕竟是血脉割舍不断的亲情,加之小陈定期给父母打电话,讲述在农村工作的新鲜事,还编发村子变化的小视频,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认为孩子还年轻,到艰苦地方锻炼一下未偿不是好事。

得知刘燕要来上海打工后,小陈的父亲早就联系好一家民营龙头企业,刘燕一到上海,小陈的父亲就开车接送到企业,企业老总更是另眼相待,专门安排了刘燕的工作。刘燕打过工,又勤奋好学,上手快,几天功夫就进入工作状态。不到半年就往家里寄了两万元钱赔账,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纷纷找到小陈帮忙联系外出打工,就连平时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四十多岁还是光棍的张天宝,也来求小陈帮找工作。小陈有求必应,逐一为他们联系打工企业,并反复告诫一定要遵守工厂的纪律,不得给水塘村丢脸。

打工成了村里致富的捷径。许多家庭倾巢而出,锁着门外出打工。部分建档立卡户也通过两年的打工,攒够了钱后,回来修了“小别墅”,令人羡慕不已。小陈组织劳务输出的扶贫模式,得到了上级肯定和表扬。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水塘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特殊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被列入小康示范村建设。先后修通了村里到县城的水泥路,砌好了堰塘,扩建了村道,铺设了青石地砖,改水改厕改灶,进一步完善了村子的基地设施。还将村后的大黑山、卧龙山中的山泉水引到村里来,让泉水穿村而过,流进村子前的大荷花塘。并对村子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格调,家家户户清一色的黛瓦白墙,田园小院,青石小巷;水塘畔则是亭台小楼,垂柳成荫,荷花满塘,小桥流水,湿地公园……水塘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虽然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而且来村子观光游玩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儿童,被戏称为“993861”部队,一旦有点事,就六神无主。比如去年,村里有一个老人去世一天后才被发现,而在办理丧事时,全村竟然找不出8个青壮年来抬棺材,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别人出主意到其他村找人,才解了燃眉之急。

此事深深剌痛小陈的心,小陈心想,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有产业才留得住人,否则,村子建得再好,成了“空巢村”有何意义?为此,小陈注重引导村民发展“农村淘宝”电商,将村里的土鸡、土鸡蛋、山核桃、草果、八角等农特产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一炮打响了农村电商,成为了电商示范村。同时,还积极引进企业来村发展产业,通过父母在上海的宣传推介,上海一家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来村考察后,决定在村里投资1亿元,建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采取订单式种植,并预付种植订金,专供上海各大超市。

在上海打工的刘燕适时关注村里的变化,看到村里“乡村一日游”逐渐火起来,萌生了回来开农家乐的念头。刘燕的想法与小陈不谋而合,并为刘燕联系了市郊一家做得最好的农家菜餐馆,让刘燕边打工边学习。

随着村子知名度不断攀升,不仅来村子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也吸引了一些“驴友”来探险,一群“驴友”在村前的狮子山峡谷中发现了地热温泉,令人吃惊不小。经专业部门检测,温泉水温在65℃-80℃之间,含有很多稀有矿物质,而且均达到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尤其是对皮肤病患者,具有很好疗效作用。此事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了许多地产公司的青睐,纷纷来洽谈合作,已有两家愿意投资建温泉度假村和疗养院,这可把小陈乐坏了。

正当小陈沉浸村子发展的美好憧憬之中时,王平却哭丧着脸地来找到小陈,气冲冲地说:“我老婆没在厂里打工了,听说跟人跑了,你知不知道?我就说不让她……”看着王平气急败坏的样子,令小陈哭笑不得。

原来,刘燕辞职学厨师之事没有告诉王平,担心王平泄露商机。而刘燕离职时,餐厅老板还开车来接,恰好遇上同村在工厂里打工的张金,张金是王平的表弟,就随便问了一声:“嫂子,不打工了?你要回去了?”这让刘燕感到很唐突,就含糊其辞地“嗯”了一声,上车走了。张金对表嫂言行举止十分纳闷,于是,就将此事告诉王平,王平得知后,可谓板凳子上的屁急得很。一分钟不耽搁地跑来质问小陈,所以才出现了上述“乌龙”。

小陈的父母利用来云南旅游之机,专门绕道来看小陈,看到了村里的优美环境,听了小陈对村子未来发展规划后,知道村子很有发展潜力,二老也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当得知学成归来的刘燕要开农家乐而缺资金时,二老当即表态,愿意出资50万元合伙开农家乐,一下子解决了农家乐建设资金,这让小陈惊喜若狂。

如今的水塘村,每天游客络绎不绝,还有许多网红来此“打卡”。在这里,可以看到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绚烂,秋天的斑斓,冬天的素裹,也可以静听小桥流水,知了鸣奏,燕雀呢喃,令人心旷神怡,诗意盎然,忘却了喧嚣红尘,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春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