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存梅
上周,我被县上抽去参加昆明市文联组织的“脱贫攻坚·送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与市摄影家一道为寻甸易地安置点免费照全家福。
周日早上,县委宣传部举行了简单的启动仪式,分5个小组,奔赴各拍摄点。
我们组的拍摄点是金所、功山和羊街辖区的9个自然村,我负责联系协调和引路。我们组有三位摄影大咖:组长张新民,成员杨金海、刘智勇。
第一站是金所街道摆宰村委会迤郎库村。
说实话,我没去过迤郎库,不知该村在何方?按村名猜测,该是一个彝族村。
刘智勇老师开着私家车,车上塞满打印机、镜框和照相器材,张老师和杨老师只好挤在堆满镜框的两侧座位上。
我在副驾驶座上用手机导航,因修路,近路被断,绕路,又遇一搅拌车坏了,堵死去路,加之导航不给力,几次走错,左问右问,七绕八拐,最后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才到了迤郎库村。
入村,在未竣工的村活动室门口,停车等待小村长和摆宰村委会主任。因是临走前接到安排日程,金所街道联络员有事,村长在医疗室打点滴,村委会张主任前来协助我们。在民族村做事,要是没有村干部的协助,村民们不会轻易相信外来人员,即便是为村民做好事,他们也不一定愿意。
村活动室路口,山凹处,是新修的斗牛场,四周围着钢筋栅栏。对面山上是村民原住地,低矮破旧的房屋,掩映在绿荫丛中。一村民背着一捆绿色的麦苗,悄悄走过……
我沿新建的移民新村绕一圈,整齐的村舍,别墅幢幢,各家外墙上有不同的正能量彩绘,给人欣欣向荣的景象。往前走,别墅区的下方和村尾,是连排规范的养殖房。
村间白色围墙上写着醒目标语:“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此话有哲理,励志。往上,弧形的围墙上有长标语,仔细看是首打油诗:“庄稼要靠肥来长,鱼儿要靠水来养,人民要走幸福路,永远紧跟共产党!”哈哈,接地气,合民情!
一路走过,有一彝族妇女在门口洗衣物,我告诉她,准备换上彝族衣服,叫家人出来照全家福。她笑笑说,家中就只有她和女儿,女儿一会要去上学。
村头,见一个老年妇女坐在晒豌豆的场边,拐棍靠围墙,微笑着剥豌豆荚,与她交流,她说嫩的不好晒,剥了炒吃。问及她高龄,她乐呵呵道,83岁了。她还说,新房子好住哦,一脸的满足和幸福。
转身,一个男孩子带着几个孩子迎面走来,我叫他们回去喊家人来照相。他说,我爸去打针还没回来,他早上就通知村民了,现在是农忙季节,我们农村人,都在地里干活呢!他说这话,听得出他是村长的儿子。问他村里给有其他族?他说,全是彝族。
顺着村间水泥路,往回走,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罅开门缝露出半边脸,悄悄往外偷窥。他见我过来,伸出一只拿着手机的小手,仿佛在说:看看,我也有手机了!抬头,他家门口墙上订着退出贫困户告知明白卡,我按下快门,定格了这特别的瞬间。
回到村活动室门口,村长已赶到。他说,要支打印机,就到他家去。村长家在村后排,车子停在他家门口,几位摄影老师急忙搬下打印机和摄影器材,边安装边让村长赶快通知村民准备好。村长在高音喇叭里连喊两遍后,张新民老师调试打印机,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到村里给村民拍照。
在等待村民收工回来的当口,村长儿子带着一帮小伙伴来了,我说,快去喊家人来照相。他们说,要去上学,等不得家长回来啦。听此言,我让孩子们一排站好,先为他们拍一张,趁孩子笑闹的瞬间,我快速定格了他们快乐纯真的神态。
看着孩子嬉笑远去的背影,村委会张主任说,趁村民干活回家换衣服的空隙,叫我们赶快去村委会吃晚饭,饭后再照。
三下五除二,吃过晚饭,马不停蹄,返回拍摄。
找好拍摄地点,村民们陆陆续续出来,但大多数在观望,叫他们照相,笑笑说等一下。两个中年彝族妇女,身着绚丽的彝族服饰过来,刘老师先为她们拍一张,洗出装框,做样本给他们看。随后,村民们才以家庭为单位,开始来照。
一家刚拍过,又走来另一家两口子,刚站好,拍过的那个彝族妇女拉着新来的妇女,说着彞语,走到一边,脱下自己的新鞋子给她换上。未忙得换去干活泥鞋的妇女,换上别人的新鞋,留下了幸福的笑靥。
很快,暮色笼罩了移民新村迤郎库,迷蒙了山野,周遭一片静谧,隐约听松涛声起起伏伏。
此刻,村长家却热闹非凡,摄影师们在紧张有序的忙碌中:选照片、调光、打印照片、装框……张主任说,这个村原来在对面那片山上,道路不通,房屋破旧,无法居住,落实扶贫政策,整体迁移到这里。
紧张有序的忙碌,直到晚上快十点,全村全家福拍摄打印完毕。村民拿到全家福,如获至宝,喜悦在心底荡漾,幸福在脸上开花。他们用浓浓的彝族口音说: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了!!
有家一个人吃饭的户数,他双手举着独个的全家福,很神圣地说,这么好的照片挂哪里呢?对了,挂新房子堂屋正墙上!临别时,这个彝家汉子又说:感谢政府盖房子给我坐,谢谢你们帮我照相!
因第二早要去额秧拍照,我们连夜赶往寻甸。
一路上,三位省城来的摄影家感叹:看看这些村民,要是靠他们自己,再过二十年也盖不了这样好的房子,如今的国家扶贫政策真好啊,穷人分享国家改革红利,都住漂亮别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