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发旺的头像

李发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13
分享

一代村医杨时俊

                  

                  . 李发旺

                    (一)

杨时俊,男,一九四一年八月出生于会宁县韩家集镇东西坡村,自幼家庭贫寒,升初三时,恰逢一九六0年大饥荒,因无法承担在校读书的生活费用,迫使辍学。

一九六二年,县政府委派专业医务人员,在各个大队生产队开始培训“赤脚医生”,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于是在中国乡村出现了“赤脚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

初中辍学的杨时俊,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理所当然被村民们推荐为“赤脚医生”的学习对象。

一九六五年、六六年、六七年,又在会宁县创办的卫生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当年的培训老师是走州过县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的医师,换句话说能使病患起死回生的名医王元亮。培训期间杨时俊认真刻苦钻研学习,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训,他学习掌握了医学上的很多知识。用杨时俊的话说,中医的基础知识要首先熟悉掌握望、闻、问、切,细诊断。

望明气色正视病情,闻听声息耳目心音。

问知病情细致入微,切脉知病对症下药。

学中医首先要从学习经典医书入手,比喻《黄帝内经》《切脉针灸——黄帝内经针法》一是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二是对于中医学的重要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即要明其意义,又要背其原文,不死记硬背是没有功夫可言的;三是要主动摸索探讨,怎么样才能对一个病人的病情更好的治疗治愈;四是要学用结合,这对中医学更为重要。

有很多人就是怎么样理解理论和实践应用的问题,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多,可一到临床实践中才发现疗效很是甚微,那你就要大胆研究理论与实践中的差异化。

比喻说,学中医针灸,得就近取穴,说透了那儿疼扎那儿,选穴方法有些也很危险,针灸把脉的取穴原则上先整体;后局部;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经络;后肺腑;先补后泻。

中医且脉有歌诀: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等24种脉象的特点和主病,歌诀当然要背的滚瓜烂熟,主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好运用好,积累经验,中医要懂药性,要辨阴阳,明病理,以观察外表为主,脸、舌、气色等……入一门比海深呀!学医的那些苦涩滋味一言难尽,唉——谈到这些过程他很吃力的哀叹了一口气,说,不过现在医学设备发达了,以检测化验单为依据。

              (二)

什么叫“赤脚医生”,就是给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虽然面临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医疗设备器材十分匮乏,打破困难,创造条件,包括自己采药炮制。“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这就是医德医风的古老规范准则,三年的认真学习培训,使杨时俊受益匪浅,他对做人行医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他深刻地体会到医学的确是一门非常广大博深的学术,通过认真刻苦学习钻研,拓宽视野,不断掌握疾病的诊断方法,充分了解疾病内在的变化。古人云:修行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一年学个大阴阳,十年学个没阴阳,意思是越学越深沉,因为普天下所有的工作都允许犯错,都允许错了重来,唯独医生这个职业不行,医生错不起,一错就是别人的生死存亡。活到老学到老,未必能学个好医生,既然村民们都能看起我杨时俊,那么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必须要给村民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九六八年,在东西坡村承办了大队合作医疗卫生室。

合作医疗卫生室成立后,杨时俊随时接待社员就诊,那年代没什么怪病,大都是发烧、跌打损伤、咳嗽、头痛腰腿疼、肠胃不适等常见病,一般情况服些中草药都能治愈,没有的药材自己采集或配一些土偏方,好比化心果子熬冰糖是止咳的良方,苦苦菜能润肠通便,降三高,泻火降烧的良药,大蒜、蜂蜜的用途十分广泛,遇到扭伤或中风的,一般扎干针(即针灸)疗效很不错的,破皮脓疮,拔罐效果很好的。杨时俊起早贪黑,大队领导看他还真忙不过来,给他又配了一名年青帮手,杨时俊开始早出晚归给需要上门就医及久病不起的患者打针送药,每天穿梭行医于东西坡大队的八个生产队之间——金盆川队、东坡杨队、西坡湾队、刘弆队、道弆队、西坡队、东坡队、唐方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里留下第一串脚印是杨时俊的。

        .     (三)

东西坡大队这个地名让人联想到了那里的路况并不平坦,有东西对坡、对沟、对梁,出门见山,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东西对坡中间被一道十几米深的涧沟隔断。涧沟底常有“眼泪”般的一股碱水汩汩流淌,看不到一块卵石和散沙,没有一条鱼虫,柴草很少,两边除了陡峭的高崖到处泛着一层白皑皑的盐碱,“泪水”有时会枯竭干涸,峡谷含黛,天地宁静,夜晚除了豺狼眷顾便是猫头鹰凄惨的叫声,像夜半的冤魂。那么顾名思义祖辈们取的这些好地名:苟家岘、云台山、周家湾、枝高岔等。这里出生的游子,一听地名就有一种乡愁的亲切感,因为韩家集镇是个文化古镇,它虽偏远落后,大自然在这里撒下神奇和灵秀,悠悠的岁月盛满了农家生活的香甜,荡漾着纯朴的民俗风情,洋溢着生活的精致韵味,那里人杰地灵,从古到今人才济济。

但是出行的实际情况到了雨天雪天攥紧两手提心吊胆谨慎出行,尤其是东西坡在雨天雪天、暮霭晨曦,几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爬坡溜沟,上门打针送药的很多事迹还真当应该他做的份内事,多少双针扎实密的千层鞋底一双接一双磨开个大窟窿,脚板粗得像树皮,“赤脚医生”的辛苦跟钱基本关系不大,一片安乃近不到二分钱,纯属工作。

杨时俊说,听起来象在讲故事一样,一九六九年的一个冬天,一次行医夜间,在东西坡的那道深涧沟遇到过狼的故事(七十年代初豺狼的动物还很多)

杨时俊说,我加快步伐行走到涧沟底,大概晚上十一点多钟,他见沟底天黑得渗人,把平常舍不得扣亮的手电筒打开,眼前射来两束绿色光芒,挡住了年轻气盛杨时俊的去路,不过那年月他象其他路人一样,不论是白天黑夜,他习惯性的手里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二茬榆木棍,棍是给怂人壮胆的,也是雨雪天的拐杖,拿着棍宛如贴身保镖行影不离,让一个怂包胆子很怔,白天不怕狗,夜晚不怕狼。杨时俊把榆木棍“呜呜呜”在头顶抡几圈神鬼让三步,就这次他不断地抡都不顶屁用,眼前的两束箭似的绿光仿佛射入他的软肋,杨时俊再次扣亮手电筒,狼依然对峙着,威风凛凛地盯着他。山沟沟里寂静无声,阴森可怖,常言说,狼行千里吃肉,猪走千里吃糠,绿莹莹的箭光随着手电光亮像他逼进再逼进,杨时俊心生一计,用木棍橇起一疙瘩土块,像子弹射向狼头,狼绕了个圈又蹲在不远处,怒发冲冠地堵着他的必经之路,还真惹毛了,好像吃不上两口软肉势不罢休,这家伙也很狡猾,明知今晚一对一的势力谁怕谁。

狼对手电光和棍棒不屑一顾,狗蹲子一座“嗷嗷——”呼唤起了同伴,或是在唱山歌,凄厉的嚎叫在空旷的大涧沟中回荡,杨时俊浑身麻酥酥的,谁不怕狼是假的,尤其是当你独自一人时。

他要想办法对付豺狼的疑难杂症,不管你的毛病多大,我要对症下药。

杨时俊心里怔了怔,握紧了棍,虚张声势,狼眼都不眨,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他心里想,狼不就怕人吗?怎么今晚连我杨时俊都不怕,难道吃了豹子胆了。

常年的行医他都习已为常,手电筒的电池已显示微黄光了,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偶尔他想起老人们常说这个季节是狼的发青联群期,不管什么期狼最怕火,于是他在涧沟边上拾掇了一抱干柴草,干柴见火,一道火光冲天,涧沟亮起来了,穷凶极恶的狼终于夹着尾巴惊慌失措地跑上山坡,半山腰处两道绿光目送着杨时俊踏在回家的路上,杨时俊还真感谢狼或许是上帝派来给他作伴的,它知道这道涧沟就是豺狼当道,只要有狼存在,容不得一切妖魔鬼怪的出现,狼是特意前来为他保驾护航夜里行医的,而狼并非狼心狗肺,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那是故事罢了,根本谈不上不讲什么武德道德之内的,狼吃羊并不是狼的错,是动物链弱肉强食生存的法则。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雪无阻,雷打不动。二十多载的沧桑岁月,记录着杨时俊在东西坡村当好“赤脚医生”的铁规不变,不忘初心,心系百姓,要当好一名“赤脚医生”要有责任,有担当,大爱情怀,无私奉献,春去冬来只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四)

一九七一年的秋天,一户村民五六个月大的男婴,因大人奶水不足,孩子久夜不眠地哭,就这么哭闹了二十多天时,孩子忽然生病了,当杨时俊赶到他家时,营养不良的孩子因感冒高烧引发肺炎疾病发作,病魔肆无忌惮掠夺着孩子生命的分分秒秒,他的父亲依然用搞迷信的办法,端着半碗凉水,上面摆着筷子,烧着纸钱冥币,孩子奄奄一息,终止了哭声,张着嘴翻着白眼仁,软塌塌地,脚手冰凉,停止了呼吸,母亲的泪流成小河,稀里哗啦的,把贴在怀中的孩子放到炕上,杨时俊把几根银针用酒精一擦,精准地扎向孩子的头手部多个穴位,孩子抽搐了一下“哇”地一声,像决堤的坝,一家人盯着哭声灌满屋内的孩子,母亲笑了,笑得泪流满面,母亲扑通双膝跪地,给杨时俊磕了个头。

病人是杨时俊的牵挂,给病人打针送药,翻山过沟,就犹如庄稼人春种、夏锄、秋收割,一个人要毫无顾忌地做好每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每看好一个病号,他的心情是多么自豪和欣慰,他把翻山越沟纯粹当作浪漫的锻炼身体而已。

杨时俊在不断地探讨研究乡村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的困惑,他尽管就遇到的有些人患着有些怪病,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某村庄附近有好几户少妇患的是癫痫病,逢年过节准时犯病。碰上这种怪病,杨时俊的干针上起,针到病除,他的干针被人称为神针,在民间广泛流传。

有人得了胃病的患者,杨时俊在治疗过程,首先采取严格的护理是关键的步骤,分清虚、实、寒、热,理性饮食,严禁暴吃暴饮,合理饮食酸甜苦辣,比喻蜂蜜、辣椒、凉菜、冷食,服药治疗重要,忌口尤其更为重要。

             .... (五)

有一次,杨时俊行医来到一户杨某人家,既然来了他还想弄清楚病情。看到一位面黄肌瘦的壮年,灰落落的躺在土炕上,盖着破棉被战战兢兢,低眉垂眼面无人色,杨时俊掀开被子发现他胃腹部肿胀严重,被医院判定为惊世骇俗的胃癌晚期,生存期限为三至六个月。破罐子破摔吧,眼巴巴在等死。杨时俊的话,有气三分响,我要用草药把你喂活,什么叫胃癌,就是发生于消化道的恶性肿瘤,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扩散转移病变。杨时俊采取消肿利尿的治疗方案下药探道,还果然生效了,不过那个年代得癌症相当于彩票中大奖人数甚少,然而杨某人却偏偏中了。不至于得了不治之症,能救的一定要救,能活的一定不能让他死。本来作为医生的心是很硬的,像外科主刀医生和屠夫没两样,都是耍刀割肉的,然而杨时俊的心却很软,遇见病患总想探讨研究一下治疗效果,变个方子换个治法,病都是药治好的,药用到位,病才能除,常言说,药对症一口汤,药不对症喝一缸。

听了杨时俊的阐述后,杨某人两眼盈满泪水,彻底放弃治疗的病人猛然精力充沛,激动地拄着拐杖从炕上挣扎着溜下来,就像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因为迷信神话只能治愈人们思想中的毛病,而实际的病是无法治疗的,杨时俊对病人生命的一番“有救能治好”的病因分析,就是良药,病人心理得到安慰了,踏实了,心理作用起到一定的效应,两句话戳中了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的要害,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还是爱多活几天的奢望从他的骨子的深邃处迸出。他给杨时俊泡了一杯茶,决定再堵一把,权当多吃几麻袋草药。他的媳妇也哭哭啼啼求杨时俊可怜可怜丈夫吧,上有老下有小的,天塌了也不能没有他啊。

杨时俊一次性开了十五付中药方,壮汉目睹了一篇白纸黑字的药方,仿佛成分复杂的药昧弥漫开来,杨时俊说:人参甘美有微寒,止渴生津亦利痰。明目开心通血脉,安魂补气解虚烦……

不过有两味中草药难以配上,他到大山里采药,民间收药,彻底解决中药材缺乏问题,这是“赤脚医生”和患者的彼此信任,有些患者大难临身时,是可以给医生托付生命的。

两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杨某人的脸色红润起来了,肿胀消了一大半,脱离拐杖能生活自理了。

有人还形容杨时俊是神医,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人称是东西坡村的老神医,在艰难困苦的日月里不求任何回报,每年春冬两季的流行性感冒,他挨家挨户像送“瘟神”一样,东西坡村到处布满了杨时俊的脚印。

他真不愧是个“赤脚医生”,用脚丈量着东西坡大队八个生产队的每一寸土路的尺寸,隔沟相望交连地界,吼一声传三队,步行起来近者半小时,远的一个多小时能到,也就是说不能让病患在痛苦地眼巴巴地待候他的到来,当然东西坡大队人穷,住不起医院看不起病是一方面,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及生活环境给人们造就的不只是疾病,是疾病折磨的痛苦带来的生死离别。在偏僻的农村,确实面对重急症束手无策,轻病治疗,重病等死,只要卧床不起的人,不是先治病,而是砸锅卖铁先备“四页板子”,谁还管什么普希金读之不厌的诗,贝多芬行云流水的曲,美好的人生即将画上句号。没有多余的一分闲钱往医院塞,再说往医院送病人要徒步四十多华里,最先进的工具是一辆人力架子车,翻山越岭汗流浃背地赶着赶着,奔望到医院,有时候把高烧难以退却的病人变成了一具像冰一样的尸体,让家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以泪洗面。

          .      (六)

哪一年是一九七二年的夏天。

特别在夏收的节骨眼上,天上响着炸雷,地里响着镰刀,这叫虎口夺食,村领导名文规定“赤脚医生”奉陪社员下地收割庄稼,干到夏粮收割完毕,同样以记工分为报酬。头疼脑热的社员群众是常有的事,那你就到晚上空档时间自由支派去,谁叫你是个“赤脚医生”呢?

只有走进“赤脚医生”的年代你才能读懂他们的艰辛与奉献,坚韧与顽强。干上一天体力活还得出诊,就算你不出诊,群众对你的信任无法辜负,深更半夜有时还能享受群众的两颗荷包蛋,就好比现在医生收了红包。杨时俊吃的是熟人的蛋,沾亲带故的蛋,那年代把荷包蛋叫“唐衣炮弹”,惹有人第二天检举了你,等于你砸了饭碗。

太阳跌入地平线之下,黛瓦色的暮霭从山头上浮现时,杨时俊给最后两个病号打完针,深一脚浅一脚,急匆匆地赶往回家的路上,说来也巧,当他踏上那次与豺狼相遇对峙的地方时,他情不自禁地心头一木讷。杨时俊忽然发现涧沟的水多了,只好到河脱鞋,到山打柴,平时水很小,跨上一步就过了,今天怎偏偏一片浊水。杨时俊犹豫了片刻,脱鞋䠀水,过了河他用废纸擦干脚穿上鞋时,从上沟哗啦啦涌来了洪流,他瞬间一个健步,抓住一撮蒿草爬上了山坡,他隐约看见了汹涌澎湃的洪水卷着柴草还有几根树桩顺涧沟涌走。原来在东西坡的远处下了暴雨的原因。杨时俊安全脱险了,他却颤栗出了一身冷汗,比遇到豺狼更让他提心吊胆,真是实打实地发生着一件件让他心里怦怦直跳的事。

杨时俊身不由己地站在崖畔仔细目睹了一阵洪水,这里的天猛然一黑,四面环山天黑如墨,没有月光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深山大沟把力所能及的星光碎影被黑暗全部㖔噬,为了赶路,他经直地操着近路直线赶着走,不过要经过一个乱坟堆的鬼地方,晴天大白日一般人都会绕着走,他偏不信邪,因为他是“赤脚医生”,他胆大心细,在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他饱尝着人间的疾苦冷暖与酸甜苦辣,吃苦耐劳是他的本性,这是多年行医的磨炼成果,不管谁家老小病患期间或老人穿衣落草时首先他第一时间会在现场的。但是今晚经过乱坟堆时忽然眼前有两团拳头大的蓝色火球在坟院滚动,他心知肚明那蓝色火球是白骨磷火,他还是毛骨悚然的一惊,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过,今晚是第一次见,杨时俊心里想,我把你不当回事儿,他那缺电的手电筒也扣不着了,还是把手中的二茬榆木棍往紧攥了攥,“呜呜呜”在空中抡了几圈子,大步踏过了乱坟堆。

                (七)

回到家中,向往常先咳嗽两声,再喊妻子两声,这一次连喊好几声无人应答,当时孩子还小,只知道哭,屋里到处黑咕隆咚的,他愣了一下顺着孩子的哭声冲进上屋打开灯,妻子冰凉的身子躺在炕上撒手人寰了……

杨时俊心里“咯噔”一下,他扶正妻子的头部轻轻愈合上翘着的嘴角,两眼情不自禁地盈满泪水,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哗啦散架了,杨时俊看着孩子的哭声带着刺痛呼唤着妈妈时,他忽然像被人戳了一刀,顺炕沿摔倒了,额头磕在炕沿边上,很快半边脸盛开血红色的花朵……

说着说着,满脸沟壑纵横沧海桑田的杨时俊用手摸了一下眼角,用这个毫不温柔的动作掩饰他内心的伤痛与遗憾。

即使自己浸泡在黑暗中,把痛苦统统揽在怀中,作为一名医生,他会知道人生无常,意外会随时发生,不过发生在他的身上,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八)

采访杨时俊之前,我是隐约知道他的妻子在他出诊回来时因急性心梗未得到急时施救离开了人世,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提起这件事,有些伤痛是不能碰的,也不该去碰。

如今八十多岁的杨时俊,当我见面时,他是一个特别谦逊十分低调,待人热忱的老先生,他的身体还算硬朗,截止目前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求医看病开处方。

故事就讲到这里。

杨时俊的名字和事迹没有出现在报刊与电视屏幕,妻子离世后,他怀着无限悲伤与愧疚仍然行医看病,请不要小看“赤脚医生”,在当年的那个时代,他们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温饱都是艰辛的。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步伐,“赤脚医生”的艰苦工作走过了七十年代光辉的历程,他们光荣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朵当年盛开的鲜花,只是现在遗落在古老的村庄。

当那些年老体弱的“赤脚医生”听他们讲述当年的经历,就像一部历史回忆录的播放,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愿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赤脚医生”那颗赤诚的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