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峰梅的头像

李峰梅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20
分享

红楼如纯酿,愈品味愈香

                 

红楼如纯酿,愈品味愈香

初识《红楼梦》,全是因为它那“四大名著”的名声,少年时期,读书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翻完全书,只记住了几个人物、几段情节。林黛玉身体真弱,心眼真小,结局真悲惨,就那么吐血死了。薛宝钗真坏,抢了贾宝玉。王熙凤真厉害,管理那么大的一个家。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印象。

二识《红楼梦》,是因为八七版的影视剧,唯美的影视画面,青纯、可爱、漂亮的女孩儿们,叽叽喳喳的大小丫头们,紧紧的吸引着我的眼球,伴随着影视剧的结束,映入眼帘的人物越来越多。

三识《红楼梦》,是因为电视中的《百家讲坛》,刘心武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谜”,刘先生娓娓道来,引书中诗词、隐语佐证,虽一家之言,听后却让人眼界大开,自己对红楼的兴趣瞬间爆满。

四识《红楼梦》,得益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高一下学期,《红楼梦》成为整本书阅读篇目,这给自己细读品读这本书提供了最佳机会、最佳条件。一路读来,收获颇丰。

细品人物。书中的人物繁多,关系复杂,细细读来,觉得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写的是来自现实生活的“真的人物”,是具有独特、复杂、多层次的性格结构和丰富的性格内涵的人物。《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即使年龄相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似,甚至有某些共同性格特点的人物,通过言行举止,每个细节的描写,每个人几乎都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是孤高傲世,黛玉的孤高是入世的孤高,是看不惯世俗人情,孤高中有一种对美好理想和生活的追求,所以孤高中含着热,并显得自然率真。妙玉的孤高是出世的孤高,孤高中表现出对生活和人生的厌倦,因此孤高中透出冷。同是温顺,紫鹃有着亲切感,平儿透出善良,都有明显的差异,绝不会互相混同。对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人物性格往往具备人性中两种相反的东西,即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缺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才华出众、洁身自爱、天真直率、心口如一、不枉不屈、真诚专一,同时因为父母双亡,长期寄人篱下,因而又多愁善感、尖酸刻薄、高傲多心。林黛玉天真直率、心口如一。如大观园中姐妹和宝玉等海棠诗社的人聚会作诗。吃蟹时,宝玉为了抢头功,率先成诗,她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她的这首“蟹咏”是平平之作,真不如宝玉的。她自己马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等宝玉恭维,便一把撕了,令人烧掉,并老老实实地对宝玉说:“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有时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从不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话来讥讽、嘲笑庸俗和虚伪。有时用时冷时热、冷嘲热讽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爱的真诚专一。第二十回,黛玉在贾母处,见宝玉从宝钗处来,立即冷笑着说:“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甚至站起来,回了房去了。对于她和宝玉的爱情,黛玉很敏感地知道宝钗的有意介入,因而随时紧张对待:宝钗以通灵微露其入贾府之意,黛玉马上尾随宝玉而至,冷言冷语搅乱宝钗的好事;宝玉多说了些“宝姐姐”,黛玉就含酸嗔言;宝玉讽刺宝钗引起宝钗反感,黛玉也幸灾乐祸。总之,黛玉身上,有高洁、抗争、寂寞、孤独,有孤高、尖酸刻薄,也有一往情深。林黛玉作为典型人物,身上有美的一面和不美的一面,正是这些特点,使她们的形象具有了真实感人的力量,读着读着,这些人就活了,真的就在你眼前晃动,如同实际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这部书既然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除了主要人物,生活中就离不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书中对于小人物尤其是一些有特点的小人物的刻画、描写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读完让人印象深刻,如书中的冷子兴、焦大、刘姥姥、鸳鸯,晴雯、袭人等他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充满了人间烟味,一个个荳薇草芥的小人物,如一块块砖瓦,奠基起红楼大厦,成为书中众多人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故事情节发展转折中起重大作用。

细品文化。《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又是一场文化盛宴,判词、诗词、建筑、礼仪、服饰,历来被红学研究者青睐,细读深思,深陷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韵文,作者大量引经据典,用典频率和典故来源均为妙绝。《红楼梦》正文诗词韵文所涉及的典故特别多,《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之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一首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可悲命运。我查了一下材料,知道了化用了“停机德”、“咏絮才”事典。“停机德”用了《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中说,乐羊子之妻用刀断机杼,规劝他继续求学,不要半途而废。“可叹”句是言此及彼,意指薛宝钗虽然有着合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咏絮才”用晋代的故事。《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有一次,天下大雪,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堪怜”句是作者同情才女林黛玉悲惨命运的感喟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翻腐为新,化平为奇,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在这些诗词中数量和质量兼美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了。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作者花大笔墨的人物。自然,有关林黛玉的诗词书中最多。如《葬花吟》(第二十七回)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遗际的全部哀音和“谶语”式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洒上空枝见血痕”和下句“杜鹃无语正黄昏”联用两个传说,前者引化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故事,所以黛玉号“潇湘起子”。后者与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故事同义。用精悍笔墨画出黛玉哀伤凄恻的气质。

《红楼梦》堪称一部文化小说,除了诗词这一特点外,中华民族独具东方风韵的衣食、住、行,乃至读书做官、婚丧祭庆、市井村野等习俗,都在这部伟大的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读者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惊叹作者的慧眼神力,构制了如此精巧的艺术结构,从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和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的过程中,写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段真相,显示出中国南北文化的洋洋大观。它的风俗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点之一是讲究细节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当时贵族家庭的生活实况,比如对私塾教育的风俗,严格地说起来,《红楼梦》中详细描写的只是私塾中的一种:家塾。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豪门贵族对请来的教书先生恭敬有礼,家塾教师的地位不低。比如贾雨村为落魄文人,他在林如海盐政衙门内教其女儿林黛玉识字,林如海就对他很客气,称他为“吾兄”、“尊兄”,推荐他进京谋官,并且承担费用。书中还对家塾的教学情况有细致的反映。如第九回中贾政对男仆李贵说:“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特点之二是精彩隆重,充分显示出各种礼俗的动人魅力,烘托出小说的场景气氛,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描写效果。比如中国人最重视的过年,书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有着淋漓尽致的描绘,渲染出富贵之家的年事风俗。先写过年的准备,贵戚豪门的气派一上来就显露无遗:“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楼府从大门、仅门、大厅、暖间等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接着又写贾母在年三十带领有诰封称号的妇人进宫朝贺,回来后便进行隆重的祭祖大典,描写笔触愈加细致:“里面香烛辉煌,………..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哨,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这一段描写除夕祭祖的风俗礼仪,气氛庄严肃穆,场面整齐有序,足显礼义之家的排场气派。

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让我们走进红楼,反复品味红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读书中领略这部伟大著作的美景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