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光华的头像

李光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5
分享

青山绿水红魂

弯弯山道,青青山林,白色的雾气升起,掩住了远方山脚下的燕龟湖。湖的那一侧是桐梓,这一边是仁怀,两岸共饮一江水,两边的农户民居却有区别,桐梓那边的房子明显要老旧一些。老家就在大坝镇新田村的朋友杨永刚用掩饰不住的骄傲口气告诉车上的人们,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仁怀的经济与桐梓县难分上下,放在燕龟湖当地,当时桐梓一侧的民居还比仁怀好。1995年之后,仁怀与桐梓经济建设渐渐拉开了差距,表现在两地民居上,就是仁怀这边的房子更新,更好,更漂亮。

手机响了起来,电话刚接通,就听见陈旭急切的声音:“你去新田村了?”我回答:“对,你看到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新田一日游照片了?这是仁怀市文体旅游局组织的仁怀文艺界采风活动,他们负责新田村的扶贫小康建设。”陈旭大声喊:“那你去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你不知道我老家就是新田的?”我笑着回答:“我哪知道你老家在新田啊?你又没给我说过”。

我没想到的是,从这个电话开始,一直到采风活动结束,这位20年前就认识的朋友陈旭接连给我打了五个电话。从他急促的声音里,我知道了他是从新田走出去的农家子弟,知道了他在城里奋斗20多年,创业成功后回馈故乡,年年资助新田村的大学生,为新田村的学校捐赠校服,春节慰问当地7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老年人粮油物资......如果说,一开始和陈旭的通话还带着一点朋友间玩笑的意味,接连五个电话,却让我有了疑问:新田,到底是什么地方,有着这样的魅力,以至于一个离开故乡20多年的游子,如此眷恋,如此牵挂,又如此不计付出的回报这块土地?

采风的人们在新田村的梅子沟流连。在这里,有两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三合院,资料记载也曾有几位当地人考上了秀才举人。这在其他文化昌盛的省份不算什么,但要知道,自古贵州山高林密,文风不盛,在科举上一直属于全国最落后的省份。而新田村一直到二三十年前,仍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农村学生要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绩,不知道要付出几倍的代价!然而,这也恰恰是新田村最让人敬佩之处:这里的人们十分重视教育,从土地里刨不出多少收入,父母们一发狠到城里当“背篼”,就靠着竹子编织的一个背篼,四处爬坡上坎打零工,背篼里装满了生活负重,也装满了对儿女的希望。辛辛苦苦赚到的钱,父母们没有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拿回家里修房买车,而是全力供养孩子读书。有的家庭,靠父母在外当“背篼”,竟将家里几个孩子全部送进大学。新田村的孩子们更争气,多年来全村有数百位学生考进大学,成为了贵州有名的“大学村”,中央和省级的媒体多次报道“新田教育现象”。与我们同车的大坝镇党委副书记李明昌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和别的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比吃穿,不比车房,就比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考上了什么好大学。抚今追昔,不由让人感叹,新田,果然是三百年文脉不断,文风昌盛!

离开梅子沟,我们来到了燕龟湖。这里是在在仁怀桐梓交界处的桐梓河上修建的电站大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原本以地而名,就叫桐梓河水库。因此地山灵水秀,桐梓一侧有山峰如燕子展翅,仁怀一侧有山形如灵龟饮水,原仁怀市作协主席李利维在任新田村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期间,与杨永刚等人一起商议,将桐梓河水库改名燕龟湖。行舟湖上,湖水清澈荡漾,两岸山势险峻,山峰形状各有特色,有如人卧睡,有如燕飞翔。船至电站大坝前,杨永刚向大家介绍说,大坝高达80米,在水量充沛的雨季,河水从坝顶翻落而下,形成高达80多米的瀑布,景色十分壮观。可惜现在雨季已过,这样壮观的景象我们却是见不到了。但燕龟湖山雄水秀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确实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成为一个旅游胜地。

在新田村街道上,村民专门组织了一支穿着红军服装的队伍,举着“中国工农红军赤水河游击队”军旗,队列严整欢迎采风团。仁怀是当年红军长征转战的地方,红军队伍曾几度经过大坝镇,就在新田村,同样留下了红军的足迹。1935年3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在红三军团中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赤水河游击队”,其转战地域就包括了新田村,在新田村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进行了激烈战斗。战斗中,2名红军战士受伤被俘,遭当地民团杀害,遗体被丢入数十米深的山洞。另1名受伤的红军战士被当地群众掩护下来,藏到一个山洞,当地群众轮流为这位名叫范炳贤的红军战士送去饮食,又找来医生为范炳贤治疗伤势。后因风声走漏,范炳贤不幸被当地民团杀害,村民们找来棺材将他就地埋葬在山洞中。新田人民感恩红军,于1966年、2012年两次迁葬三位红军烈士遗骸,2020年,现任新田村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蔡海红多方查阅资料,请教地方文史专家,整理出《红色新田》文稿,又提出重新修缮保护红军烈士墓的倡议。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筹款7万多元,2020年1月18日,新田红军烈士墓重新修缮完毕。

整理《红色新田》文稿,修缮烈士墓,不是新田人民为纪念红军所做的全部。在当天下午的采风座谈会上,一位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于大坝镇工作的老师回忆往事,告诉大家:民政部门曾计划将新田村三位红军烈士墓迁葬到鲁班红军烈士陵园,但遭到新田人的坚决反对。新田人说:红军烈士是牺牲在新田村,是为新田人民牺牲,他们的墓就应该永远留在新田,就应该由新田人世世代代保护祭祀。这位老师还告诉大家:新田人民说到做到,逢年过节,红军墓前都会有人挂青,摆上祭品---这些活动,除了当地政府,更多的是当地老百姓自发的行为。

行文至此,我忽然明白了朋友陈旭为什么对我们来到新田村采风有这样大的反应,为什么他在离开新田村20多年后,依然难忘故土,回报家乡。因为,这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一片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青山绿水是它的美丽容颜,重视教育、注重传承的乡土文化、感恩重情、艰苦奋斗的红色文化,则是它的厚重底蕴,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文化,这样的底蕴,又怎么不让人难忘,让人依恋?

注释:仁怀市、桐梓县,贵州省北部县市,隔桐梓河相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