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木槿花开的头像

木槿花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4
分享

福地热土莲花开——来安行随想

福 地 热 土 莲 花 开

         ——来安行随想


对于来安,虽然没有到过,可一点也不陌生。我的大学汪同学就是来自来安。她大大的眼睛,阔阔的嘴巴,黝黑的脸庞。她是从知青点接到入学通知的,风尘仆仆赶到了学校,一身泥土的气息。那是1978年的春天,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们基本上全是土包子,张口都是方言。汪同学说的是我不熟悉的方言。得知她来自地处皖东的来安,那就是来安腔了 。住在一个寝室,四年的朝夕相处,早已熟悉了她的来安腔,很好听顺耳。恰巧,班里还有一位钱姓男生,来自皖东的天长,他的口音更重,偏偏还喜欢发言,或者和我们女同学畅谈革命理想和未来。时间久了,天长话我也是听得顺溜的。后来,刻苦勤奋的汪同学在南京某大学当教授,理想远大的钱同学到北京当官去了。回想起来,个人的未来走向,在班里就初露端倪。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官,他们都是皖东大地上走出去的优秀儿女。皖东大地人杰地灵。

2020年11月27日,当我第一次踏上来安的土地上时,就迫不及待地给汪同学去了微信:我到你的家乡啦,好美丽啊!她立刻回复,你到来安啦?我前几天刚回去过,还到了位于汊河当年的知青点,几乎全都不认识了。变化太大。她也在惊呼。

是的,我目所及,宽广的马路,林立的高楼,大片的厂房,还有正在建设的轻轨。虽值寒冬,却感受到了车水马龙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热闹气氛,还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涨热情。巧合的是,我就住在汊河新区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兴茂运动酒店,一个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地方。汪同学当年下放的小村庄,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土。

来安,来安,来者皆安。来安县名始于南唐中兴元年,即985年,而早在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就已建县,那时叫建阳县。后来几易其名。算来,建县已有2241年的历史了。历史的星空,星汉灿烂,斗转星移。一个县能建制完整有序传承2200多年,且还有这么好听又吉祥的地名,简直是上苍的眷顾,福地洞天。

 

小时候每当戴上红领巾的时候,我的耳畔都会响起老师的教导,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低头再看看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真的好红好红啊!我坚信,红领巾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长大了才慢慢懂得,这只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意象。意象许多时候是不真实的。可我们所拥有的和平环境幸福生活,的确是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千千万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真实的不能再真实了。那只红领巾我格外珍惜,佩戴着它,心中油然升起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种从小培养起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始终伴随我到如今。

11月28日,我随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采风团,来到了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发生地、坐落在来安县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学会领导和当地领导带领大家缅怀先烈,敬献花篮。

远远就望见一位新四军战士的雕像巍然屹立在烈士纪念塔塔顶。他目光炯炯,威武雄壮,身背斗笠和大刀,手握钢枪,随时准备奔向杀敌的战场。恍惚间,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被拨动,在鸣奏。我父亲的形象和这位新四军战士重叠起来了、重叠起来了。他长眠在另一个松柏环绕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纪念塔的塔基座上赫然可见当年的枪眼。伸手轻轻抚摸,那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年月留下的痕迹啊,电光火石,颗颗要命。抬头深情仰望,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之奋斗的,让老百姓过上安稳幸福好日子的革命理想,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就在此前,我们刚刚参观过半塔镇的美丽乡村黄郢村和大刘郢村。

通往黄郢村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中间用彩绘画了彩虹条,被称作彩虹路。路两边收割完毕的稻田里,还留有粗壮肥大的稻茬,可以想象沉甸甸的稻子多喜人。大白鹅在稻田里觅食,逍遥自在。进入村庄,如同进入了一座祥和安宁的大花园,居民建筑错落有致,两三层楼的乡村别墅比比皆是。房前屋后不是小花坛,就是绿油油整齐的菜园子。小汽车就停在家门口。国庆假期我刚去过岳西的大山里,那里也是一个美丽的新山乡,村民们家家都是两三层楼的小别墅。住在山里的文友李老师说,现在不是村村通公路,而是家家通公路了。可不嘛,眼前的这里也是家家通公路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华夏大地上的崭新面貌。

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设施安装齐全。一位老奶奶在晃悠悠荡秋千,孩童时代的她恐怕都没有过这样的享受。旁边是她的小孙子也在荡秋千,咯咯地笑。一只小黑狗就躺在他们的脚边,闭着眼睛在做前后五百年的春秋大梦呢,估计全是啃肉骨头的梦。他们身后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篮球场,几位年轻人在抢球投篮。小河边一棵树的叶子黄了,金黄金黄的,间或还带点红,正好天光放亮,叶片闪闪,真好看!让人精神一振,眼前一亮。村主任亲自拎着手提扩音器,兴奋地为我们讲解。其实,不用多说,游览所见就说明了一切。黄郢村的祥和富足尽收眼底。

在大刘郢村的村部里,展示着村民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就是我这个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出作品的艺术水准都是很高的,懂行的同行者们都在连连称赞。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还有自己的舞蹈队、县级非遗项目《子母灯》表演队,还自办“村民春节联欢会”。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大刘郢村还是新四军二师师部所在地。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箫望、政治部副主任余立金率部在此驻扎四年。刘少奇在这里做过“建设一个好的党,做一个好党员”的报告。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我的父亲,他也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

父亲1934年从老家陕北延安瓦窑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军前是一位贫苦的黄土高坡上的放羊娃。父亲因身材高大成为了一名红军的机枪手,开始了他浴血奋战的革命生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687团是绝对的主力。在伏击中打到性起时,父亲忘记了危险,站起来平端机枪对桥沟里的日本鬼子进行扫射,后来还进行了肉搏战。战况空前惨烈。此后,八路军115师的部分健儿们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增援新四军,增强豫皖苏地区的抗日力量。在黄克诚将军的带领下,父亲跟随大部队一路南下,成为了光荣的新四军一员。父亲机智勇敢,特别能打仗会指挥,带领部队数次和鬼子遭遇、交锋,全都取得了胜利。父亲负了重伤,在苏北一位叫程广武的青年老乡家养伤,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父亲才捡回了一条命,重返抗日战场。军民鱼水情,老乡的恩情,父亲时常和我们提起。父亲的战斗足迹当年是否踏过来安的土地?还要翻看史料。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地方,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康乐的好日子。我这个新四军的后代从心眼里感到自豪和骄傲。

 

采风的队伍来到了池杉湖湿地公园。这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共有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来安县是安徽省向东发展的前沿,池杉湖是镶嵌在皖苏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是第一次见到长在水中的杉树,这种杉树叫池杉。池杉的形状和别的杉树差别不大,不过它们更酷爱水,它们要在水里生长,靠近水里根部的地方长得粗圆,这一定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凡爱水的植物,没有不美的。芦苇、水仙、莲花、凤眼莲、荇菜、鸢尾、菱角、浮萍……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型水生植物,水灵灵的,随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一棵或数棵乃至数万棵池杉树亭亭玉立在水中,那是怎样的摄人心魄啊!坐在船头,船往前行,静水深流,水鸟自由翱翔,池杉树刷刷掠过,我心飞扬。气温只有2、3度,北风呼呼地吹。奇怪的是,一点也不感觉寒冷。是那些华美的池杉树红伞给我挡风、温暖了我的身心吗?应该是的,静谧的水面上,连绵的红色池杉林,弥漫着火一样的热情。还有湖光潋滟中它们的倒影,所形成的视觉冲击,是撞击到心扉的。

行走在池杉林曲曲折折的木制栈道上,更颇具自然的野趣。在这里,可以和池杉来一个近距离缠绵。又一奇特的景色扑面而来,湖面上出现了一朵朵盛开的睡莲,或单独,或成片,或红艳艳,或黄澄澄,花朵饱满,色彩明艳。惹得同伴们惊讶尖叫。如果是在夏季,或者是在早秋,在湖中看到莲花,一点也不稀奇。那正是它们怒放的季节。

其实刚进湖区的时候,第一个景点,远远地就看到了冰冷的湖面上似乎有莲花在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用手机拍照拉近了看,有点模糊,看不真切,但肯定是开花的睡莲。还有小水鸟在其中凫游呢。导游催着要去看池杉,来不及探个究竟,就匆匆离开了。看到池杉后,又被池杉迷住了,差点忘了莲花的事。这会儿,真真切切,那么娇美的莲花就盛开在池杉林的水面。再次的相遇,让我从心灵深处由衷地赞叹,这真是一片热土啊!你看,这里的莲花在它温暖的怀抱里,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恣意张扬,蓬勃绽放,以仙子般的笑脸欢迎八方来客。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观光者仿佛误入夏季的莫奈花园。莲花是祥瑞之花,在冬季的来安还有莲花在等待我们,何其有幸啊!

听说,夏季的池杉湖又是另一种摄人魂魄的大美——如绿野仙踪。当然,那时候的荷花是万花齐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大而浩瀚。爱莲的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池杉湖于来安,就是美人头上的金步摇。一颦一笑,移步如莲,步摇灵动,顾盼生辉。仰慕者纷至沓来。好不热闹。

 

和这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来安县交相辉映的是,在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上,生长着一棵皖东银杏王。之所以称王,那是因为它已经约有1750岁了。这恐怕也是安徽省内最古老的银杏树了(另一棵在凤台县一中老校园内,约有1800年的历史)。我曾经在寿县古城里观赏过几棵千年的古银杏树,深秋时节金光闪烁拙朴华美。那些古银杏树与寿县的厚重历史也是交相辉映的。

我们来到老银杏树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什么也看不清了。奇特的是用手机拍摄,效果却非常好,原先看不清的轮廓,照片中清晰可见。尤其是那黑蒙蒙的天空变成了透彻的深蓝,深蓝色天空下的大银杏树硕大无比,雄浑苍健,甚至系在它身上人们祈福的红布条都依稀可见。或许是老树王宽厚仁慈,不忍让远道而来赶路迟到的客人失望而归,特意显露出自己的真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棵银杏王已经不是一棵树了,而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者。听说,树活到千年会成精的,成精的树有感情有思想,抑或还有魔法呢。小时候听过的许多民间故事都与老树精小狐狸精什么的有关。《天仙配》中老树精槐荫树还会开口说话做媒呢。可不嘛,这棵老银杏已经看过了638750多次的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已经经历了1750多次的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时光掠过盛世的繁华和末世的苍凉,记忆深处还留着花团锦簇歌舞升平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它看过大唐的盛世辉煌,也见证过北宋的山河破碎。现在,一群“知名作家看来安”大型采风活动的成员来到了它的身边,它一定是很喜欢的,一定是欢迎的。对于一个老树精来说,分辨一群人的好坏,不是难事。尤其是还要宣传它的家乡颂扬它的家乡的人,更是欣喜异常了。当年,日本鬼子来到它的身边,老银杏一定是怒目圆睁的。如果可以的话,它也会扛起枪打鬼子的。

老银杏王一定还记得,当年那些半塔保卫战的新四军战士们。他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和敌人作战,直到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点力气。牺牲的烈士们都还那么年轻啊!老银杏王很欣慰,它看到了,从1949年10月1号起,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它看到了,改革开放,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最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时代。它还要活下去,还要见证中华民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

我最后一个离开老银杏王,摸黑在台阶上捡拾了好几片银杏叶,我要把这千年的福份带回去。夹在书本里当书签,时时感受老树精银杏王的祥瑞之气。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能够生长近两千年银杏王的地方,一定是一块福地热土。此次冬季的来安之行,这块热土温暖着我。

祝愿来安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幸福安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