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恒昌的头像

李恒昌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4/25
分享

第四极的“精神极光”

——读许晨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

李恒昌

许晨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是一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当代海洋文学的厚重之作,是属于时代的书写,也是属于人民的书写。该书真实详实地记录了我国7000米深海载人“蛟龙号”潜航器创新性研发制造,及其潜入大洋深处开展科学考察的“风雨传奇”故事,全面形象地展现了堪比“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新时代载人深潜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与当年张海迪女士的长篇小说《绝顶》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海迪的《绝顶》让人在第三极(高峰绝顶处)看到精神的光芒;而许晨先生的这本著作则让人在第四极(大海最深处)领略到精神的光焰。走向大洋见精神,大海深处有光芒。读罢此书,仿佛看到大海深处的另类极光——精神的极光,是那么瑰丽、多彩、玄幻,令人陶醉,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更激励人向上。

经过几十年辛勤探索和概括提炼,中国海洋科技人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确定为:“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这一概括非常精准,但它又是抽象的,近似口号式的,甚至是不可见的。许晨先生跟随“蛟龙”号远赴西北太平洋,亲临深海科学考察现场,经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深入体验生活,采访了许多科学家、深潜英雄和海洋工作者,以生动的文笔,传奇的故事,深远的意境,真实地再现了“蛟龙”号研发和科考的艰辛而又壮美的历程,为载人深潜精神绘制了具体形象可见可感的“光谱”,赋予其色彩、温度和力度,实现了对其内涵和血肉的文学表达,将其呈现在我们面前,像北极光一样美丽。

赤红——时代精神的极光

这本著作,总体上来讲,讴歌的是华夏儿女追逐建设海洋强国梦的时代精神,展现的是时代精神的极光。

一是展现逐梦奋斗的时代精神。炎黄子孙很早就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梦想。只是,这个梦做得太久了。神秘的海底世界,有多少未知数需要人类去破解。要探索海底神秘世界,建立深海产业,没有高技术等级的深海装备是不行的。载人深潜器的研发,是我国实践“向更深、更远的海洋进军”战略的重要举措。“蛟龙”号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不仅是一次创纪录的伟大壮举,更是梦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敢下五洋捉鳖”的追梦壮举。同时,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意。“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正是梦想、是宏图激励了中国海洋科技人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

二是展现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该书重点描写了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所、701所、750试验场,以及中科院声学所、自动化所等单位,同心协力,团结奋战,历经十年研发海试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历程。赞颂了总指挥刘峰、总设计师徐芑南、副总设计师崔维诚、胡震、试航员叶聪、傅文韬、唐嘉陵等人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前无古人的创举,涉及如此多的单位、部门和人员,如果没有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如期实现目标根本不可想象。这一点,中国海洋科技人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非常棒。这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三是展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有载人深潜能力,但最深也就是6500米。中国海洋科技人,深感作为海洋大国有责任把世界深海技术推向前进。他们确定“直接研发7000米以上的潜器,几十年也不落后”的基本战略。这是我们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敢为人先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一点上,中国海洋科技人与中国航天人和中国铁路人有一拼。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的航天事业、铁路事业和深海事业,从原来落后于发达国家,逐步实现超越,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这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

蔚蓝——生命精神的极光

《第四极》不仅书写了时代精神,而且书写了人生,书写了生命,书写了奉献,展示了生命潜力的无限和人生美丽的光焰。

一是创造崭新记录,展现生命的极限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探索未知世界是无限的。人类只有不屈不挠地探索未知世界,努力征服一个个极点,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海洋科技人深深地懂得这一道理,也深知他们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他们将探索的目标设定在北极、南极、最高级(珠峰)之外的第四极——最深极——马里亚纳海沟上。征服这条海沟,下潜至7000米,将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工程和深海科学事业来说,7000米无疑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也是一个攀登高峰的极限性标杆。在这挑战极限的大赛中,中国海洋科技人做到了。7062米,他们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说,他们创作的是一个深潜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二是心怀“国之大者”,展现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从《第四极》中可以看到,在“863计划”实施和“蛟龙”号重大攻关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充满家国情怀,心系“国之大者”,甘于默默奉献的海洋科技人。他们的传奇故事和奉献故事,令人感动,激荡人心。这其中包括身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我国机器人研发的开拓者蒋新松先生。正当他们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准备在太平洋试验时,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用生命实践了“科学工作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就是长寿有什么用!活着干,死了算!”的铮铮誓言。这其中包括总设计师徐芑南肩负重任,不负众望的传奇故事。常年奔波于沈阳、北京、无锡之间,带领团队一心一意设计研发,终获成功。还包括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1993年,他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谢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携妻轻装踏上归国的旅途,义无反顾地投身我国深潜事业开发研究。当然还包括那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聚无锡的有志男儿。更包括母亲去世后,毅然说出:“明天就要出海去海试了,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去奔丧呢?你们就代我给妈妈送终吧……”的李永玉先生。他们是中国海洋深潜事业“最可爱的人”,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三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展现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如果说,“蛟龙”号的研发和制造,考验的是人的智慧和奉献;那么,深入海底进行试验和考察,考验的则是人的胆量和勇气。在许晨先生笔下,我们看到了真正勇敢的人——深潜海底的英雄群像,他们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也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不知不觉,我们在水下待了近五个小时了,完成了相关工作。我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的行为,就连外国专家也大为赞叹:“中方队员们在甲板上冒着风浪,在黑夜中奋战,在向几千米深的海底取样,他们真的很不错。当男人像男人时,这个国家就会有希望。”这些深潜英雄们为什么会如此为之?只因为他们拥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为什么想从事这项工作?”唐嘉陵从容地回答:“我从小就有当兵的愿望,也向往海洋,潜航员与海军接近,所以我愿意做。”“你对生命是怎样认知的?”“人到这个世界上来,生命是有限的。不管长与短,只要干好了这辈子的事,就没有白活。”“你怕不怕死亡?”“实话说,人都怕死。但我觉得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值了!”一句“就值了”,展现的是属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

玄黄——科技精神的极光

研制“蛟龙”号,开展深海科考,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一项重大科技攻关活动。自然离不开求是精神和科学精神。《第四极》向我们展现了海洋科技人坚持求是精神和科学精神,奋力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光芒。

一是深度书写,展现坚持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台潜器有12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都有自己的难点,每个问题都必须要解决,不能有短板。我们通过不断地仿真分析和模型实验,实现了12个系统在技术上的无缝对接……”还要有语音、文字和画面传输的技术,在深潜器内部配备完善的水声通信系统、水声定位系统和视频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龙之队”精心设计、密切配合,才能获得成功。

三是理性书写,展现坚持科学精神的严谨性。在跟随“蛟龙”号出海科考过程中,海洋科技人的言行,几乎每天都感动着作者。但是,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在充满激情的同时,特别注重理性思考,体现了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当“蛟龙”号研制成功后,作者写道,海洋科技人并没有被研制的成功冲昏头脑,而是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海试工作。为了有条不紊地完成海试任务,成立了海试领导小组,成立海试技术咨询专家组,成立现场指挥部,确定了“精心组织,安全第一,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海试原则,明确了各参试单位的具体任务和主要时间节点。对于海试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超前预想。“载人深潜与无人潜水器不同,三名试航科研人员下潜到深深的海底,如果发生事故浮不上来,那将葬送三条有血有肉的生命啊!”“必须确保有补救措施,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潜水器都能安全上浮。否则不能下潜!”这是海试领导小组给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死命令。这也是科学精神和严谨作风的最好体现。

三是诗意书写,展现坚持科学精神的诗性美。科学攻关是很枯燥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充满诗意美。“海洋科技人奋斗了多少年,奔走呼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终于将载人潜水器打造成型、走向海洋了。”“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我们用科技描绘/ 海底画像/ 深入洋底/ 探寻宝藏/ 大洋事业伴随我们成长……”这充满诗性的语言,无疑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增强了作品诗性的光芒。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这部以我国深海载人潜探的‘蛟龙’号研制为报告对象的报告文学,是作家许晨一次自觉的时代生活深潜,是在扎根我们人民伟大创新建设的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伟大科学攻关行动,一种纯粹崇高、无私勇敢、智慧坚韧精神情感的深切体会和动情的文学书写。”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极光,属于新时代作家的极光。只是许晨先生将这一极光编织和营造得更丰富、更博大、更深邃、更光亮。因为,在这条“深潜”的道路上,他不仅书写了《第四极》,而且还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挺进,继续深潜,从而向读者奉献出了《一个男人的海洋》和《耕海探洋》等最新成果,为新时代的报告文学真正拥抱时代,走向大洋,深入海底大千世界,做出了一个新时代作家不可或缺的贡献。正因为这些,我们有理由向他表达深深的敬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