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昌潘永明
2022年7月16日这一天,对原籍山东齐河的高中毕业生孟诗妍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她收到了梦想已久的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这所大学,正是她爸爸——孟祥斌烈士的母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孟诗妍拿着录取通知书,恭恭敬敬的对着爸爸的遗像在心里默默告慰。
孟诗妍的妈妈——叶庆华女士在一旁看着,突然间感觉女儿又长大很多。从2007年到2022年,她深深埋藏了自身的伤痛和孤独,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成人。丈夫的牺牲,仿佛还在昨天,一晃却已经是十五个春秋相隔。此时此刻,欣慰之外,她又仿佛有卸下一付担了很久的重担的感觉。因为,女儿对她说:“妈妈,我要去信大找到自己的信仰。考上信大,我不仅是去求学,还是要重走爸爸走过的路。”是啊,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所在的地方,就是精神的归宿。孟诗妍曾经去过那个地方,她知道,在美丽的信大校园里,有爸爸的雕像,年年清明,有都有人前来瞻仰凭吊。
对于孟诗妍的爸爸、叶庆华的丈夫孟祥斌烈士,人们并不陌生,他是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央军委曾授予其“舍己救人模范军官”。他出生于山东齐河县,1997年12月入伍,2002年6月入党。牺牲前系原第二炮兵某旅司令部副连职机要参谋。2007年11月30日,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回部队的他,在浙江金华婺江大桥上,因奋不顾身搭救跳江女青年李小月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在最灿烂年华的纵身一跃,不仅挽救了李小月的生命,还以另一种形式,开启了一家人从军的非同寻常道路。
孟诗妍对爸爸的印象,其实很模糊,爸爸牺牲那年,她才三岁。后来所有对爸爸的想象,都是建立在妈妈保存的几张爸爸的照片上。爸爸牺牲那天,他们一家三口极其短暂的相聚又永离,对她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因为,年幼的她亲眼目睹了爸爸怎样纵身跳进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生活在一种阴影里,一种光环里。幸运的是,因妈妈工作调动,初二转学到金华上学后,她慢慢从爸爸的阴影和光环中走了出来,开始拥有自己的拼搏和喜悦。虽然,那时的她还没有完全确立自己的信仰,但是已经悄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也是最近的道路,她要报考爸爸生前所在的大学。她要在那里,去寻找自己信仰的基石,寻找一个军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答案。
孟诗妍回望妈妈,血浓于水的感恩之情随泪水涌出。她的妈妈叶庆华女士,给她的言传身教,守护了她的健康成长。妈妈原本是一位乡村教师,是一位普通的军属。然而,爸爸牺牲后,她不仅仅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照顾两边老人。而且,很快接过了丈夫遗志,义务从事爱心帮扶活动。她省吃俭用,连年接续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基本学业。更了不起的是,自己开拓出一条传承烈士精神的道路。她整天忙于收集散落在外的革命烈士们的信息,寻找无名烈士的线索,自费为烈士画像,想尽千方百计让“烈士回家和亲人团聚”。她带头发起慰问年暮烈士子女活动,包括给老人们过生日。她还积极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讲烈士们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多次建言献策,助力完善修订烈士烈属有关政策,保护修缮分散的有名无名烈士遗迹、烈士墓和烈士陵园。对妈妈的无私奉献和大义大爱事迹,孟诗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在心疼妈妈辛劳的同时,也格外敬仰妈妈。正是有了妈妈这一榜样的引领,孟诗妍早早萌发了要去爸爸生前所在军校的想法。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深夜,孟诗妍提笔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思念之情和信念之火跃然纸上:“爸爸,女儿考上信大了。我终于可以离你近些,再近些。”“爸爸,女儿真的好想你!”“如今我已经读懂你的选择,明白你当年为何义无反顾。”倾情倾诉之下,孟诗妍还向爸爸倾述了对妈妈“用柔弱的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的“真的不容易”。“时过境迁,我渐渐长大,不仅读懂了你,也时常暗暗告诉自己,要向你学习,将来像你一样承担起军人的责任。”字里行间,孟诗妍对爸爸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更令人欣慰的是,她那青春而坚定的信念同样流出笔端:“我希望如你们一样有信仰,有担当,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中国!”
精神同归处,即是大家园。看到她们母女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形象,心中生出一些期许和盼望。但愿今后的世界,“桥梁都坚固,路途都美好”,也希望她们母女二人走得更美好,更快乐,也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