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恒昌的头像

李恒昌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9/28
分享

碧水做骨肉 甘泉流美韵

碧水做骨肉 甘泉流美韵

——读李婷“流韵三部曲”

【本文原发2023年第三期《渤海风》】

此地香睡者,姓名水写成。

——【英】济慈

端午节期间,阅读了岭南作家李婷女士的“流韵三部曲”——《圭江流韵》《东江流韵》和《彭蠡流韵》。这“三部曲”,是三部散文随笔集,以游记和生活随笔为主,据李婷自己介绍说,“三部曲”分别代表着“娘家”“婆家”和“我家”,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贾宝玉曾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读了李婷的“流韵三部曲”,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如果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的话,那么岭南女子李婷便是圭江、东江和彭蠡之碧水做的骨肉,而她这些清新美丽的文字,则是她的心灵之泉,流淌出的亮晶晶的音符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韵律。此情此景,正如她在《梦幻神奇在“龙宫”》一文中所描述的一般: 一条清澈的细流,像来自远古的一根长长琴弦,从入洞开始便为我开始了弹奏。美妙的琴声始终萦绕耳畔。一会儿好像俞伯牙弹奏的《水仙操》《高山流水》,“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不由得使我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妙境中;一会儿又似晋国音乐大师师旷在演奏《阳春》《白雪》或《清角》,弥漫出飞鸟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有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当然,还有的如嵇康的《广陵散》,李龟年的《渭州曲》,董庭兰的《胡茄十八拍》,诚然就是历代音乐家的集大成。大有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情形。

“情”之流韵——浓郁深沉感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情感学,情感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文贵有情。无情感,不文学。李婷的“流韵三部曲”,处处充盈着浓郁深沉的情感。她的很多文章,因情而生,为情而写,以情感人,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她“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出于海”的真实写照。

李婷浓郁深沉的感情,最集中体现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上。她毫不回避地写道:“亲情,像一条无形的绳,有了她,就有了牵挂。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种幸福;多了,一抹色彩;多了,一种情爱。”对于她的婚姻,有些人是不理解的,也有好心追问的。“婷,当初你选择嫁给你先生时,好多亲朋好友并不看好你这桩婚姻,还有人说你的婚姻不会超过三年。”她却淡然一笑说:“这没什么,爱他,就要竭尽全力。”这就是她对感情最坦诚的态度,也是对亲情最真切的理解。

在《凝碧拥翠的观音山》一文中,李婷深情写道:“隐身于仙泉瀑布山谷中的回音壁,是大自然的精妙作品。半圆形的石壁,光滑微斜,好像父亲那宽阔的胸膛。面对着伟岸的石壁,我情不自禁地呼喊着‘老爸’,我清晰地听到了石壁很有磁性的回声。回声竟然重叠三次,袅袅不绝于耳。”人都说,父爱如山,但将自然的大山视为父亲,恐怕李婷属于第一人吧?这体现的是一种极为难得的“齐物观”,更体现了她对大自然的敬重和热爱。

在抒写范文正时,李婷用了这样的语言:“他那温和的脸庞,睿智的目光,以及巍峨的身躯,都给了我一种既威武又温情的亲切感,让我体味到了他浑身蕴藉的正能量,禁不住热血沸腾。心想:虽说欧阳公、富公都受到人们的尊崇,而我却更倾心于范公,假若说他活在当今的话,保不准我会以身相许呢。”由此可以看出,她不仅尊崇热爱大自然,更敬重热爱历史上那些具有伟大品德的人物,不惜将他们当作自己的择偶标准来看待。

甚至因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真的影响左右了她的婚姻取向。在《让我动心的彭泽男人》中,她坦言:“如果没有这三个身为彭泽令的伟男子让我动心的话,我的婚姻取向,绝对不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彭泽。——由之,出生于彭泽的安徽庐江籍大小伙搅动了我的芳心,携手步入了甜蜜的殿堂。虽说今生今世,心高气盛的我与彭泽令无缘,但是今天的结局还是令我欣慰的。”这说明,她是一个对伟男子格外向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看重感觉和重视感情的人。

在李婷的情感世界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难以割舍的“乡情”——“圭水北去,流淌出一个游子的停泊港湾;圭江北走,流淌出我婷婷心中的牵挂。不管走到哪里,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家乡,心底总在深情的呼唤着她:北流、北流、北流......”这种“乡情”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乡愁”——“沙塘,并不是村中那口不知岁月老池塘的俗名,也不是一个普通村落的代名词,她在我的灵魂深处已经幻化为精神的家园。不管我游走何方,寄身何处,都不会忘记:我的沙塘,我的家。”“儿时的年味都去哪了呢?怎么再也闻不到了?站在村口的我,望着生我养我的故乡,不由得怅然若失,一声长叹。”正是这种“乡愁”,才使得她的情感显得更深刻,更悠长,也更值得回味。

“思”之流韵——启迪人生智慧

大文章家梁衡先生曾说,文章“为思想而写,为审美而写”。李婷的文章,虽多为生活和旅行的记录,多为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但也都充满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是她心有灵思的写照。有些哲思,犹如夜空了的礼花,光彩耀人,具有较强的启示价值。这一切都说明,她还是一个富有智慧、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

最有代表性的是她对于“无可无不可”箴言的深刻理解。每次到可园,可堂、可洲、可轩、可亭都是她的必到之处。这其中,她不仅仅是为了各具特色的美景享受,还包含着对“可”字的钟爱。这源自孔老夫子《论语·微子》中的“无可无不可”的名言,她对人生意义的一大认知,发端就在这里。她信马由缰在前人赞誉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的可园内,尽情欣赏着这无声的画、无韵的诗,大有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沉醉之感。可人、可意、可爱、可观、可赏、可口、可亲、可近、可贵......纷至沓来,拥入胸怀,给了她一种无可名状的无形大象,漫溢出无限哲思在心头。正是这一哲思,潜在地引导了她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在她的文字里,也不乏对人生价值观念的思考。在《别样的幸福》中,她说:“我一直觉得,帮人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感恩找我帮忙、麻烦过我的人。是他们让我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施展,知道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来,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因为有人需要我。生活中,我享受到了被人信任、被人依赖的别样幸福……喜不自禁。”这与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诸多人的价值观念是多么的不同。“出于污泥而不染”说的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更令人欣喜的是,李婷的哲思,还有更宽的范围和更高的境界。在畹町,她居高临下,俯瞰山下蜿蜒伸展的滇缅公路时,恍惚间,似乎看到一条正欲腾飞的中华巨龙。它的活灵活现,它的民族精神,在龙的子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昨天,今天,明天。蓦然间,一曲雄浑的旋律盘旋天地,荡气回肠。据此,她发问:“这不正是中华儿女的《龙的传人》,在边城畹町唱响的最强音吗?”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类似的哲思,还有很多。在东江,她看见只有那个汗流浃背的石匠,在聚精会神地镌刻出“东江儿女”的字样。据此,她认为这是蕴藉着英雄赞歌的希声大音,仿佛在巍巍大岭山巅回荡。

在杜甫草堂,李婷看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诗人走了,他在这里留下的辉煌诗篇却光照千秋,灿烂辉煌。少陵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凭借‘诗圣’之名而万古流芳。”看着这样文字,不能不让人联想“草堂”与“辉煌”的内在逻辑,从而自觉升华出更为高洁纯粹的价值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李婷的哲思,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非常深刻的,有些不乏对历史和现实深刻而又锐利的追问。在历史已有公论的大人物面前,她也敢于发出自己的心音:“不管怎么演变,高大的墙体始终将这些人、这些房围困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间,像对待笼中鸟一般捆绑住他们的翅膀,一生也走不出自我封闭的围墙。不知道,当年营建水围的郑大人是否想到了他后人如今的情况?”

李婷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但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以思想者自居,而是把自己当做海边偶尔捡到漂亮贝壳的孩子。“黄旗山,是个适合修身养性、静思清神的好地方,佛家的文化内涵、道教无形大象、儒家和谐妙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满山的故事、满山的智慧,一朝半夕是不会领悟到的。”在她的眼里,世间有很多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领悟、去体会。

“意”之流韵——写照悠然禅心

李婷身为一个岭南女子,生存于现实之中,生活于滚滚红尘之中,自然有多重身份,也充满几多艰辛,几多磨难,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双慧眼观察世界和人生,一颗禅心面对俗常生活,展现了难得的人生品味和品质。这一些,都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的文字之中。读她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走进和领略她那颗淳朴善良、简单透明的禅心。

她怀揣一颗清新之心上路,收获一颗明媚的禅心。“新的空气,怀揣惬意的心境,自东莞一路寻来。怀着虔诚的心境,我置身于佛教丛林之中。出这堂,进那殿, 感受着浓浓的佛教氛围,体味着佛家大智慧,洗礼着被世俗熏染的凡心。虽然说宝山之行有一点小小的失落,没有欣赏到‘石瓮出芙蓉’的奇妙景观,但恍然感到佛家的莲花在心中明丽盛开, 给了我一种清净自在的云水禅心。”她在行走中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和历史文化的心音。“当凝固成一尊汉白玉雕塑的苏东坡吟唱着‘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向我走来时,补榕亭向我讲述着寺院内那些粗壮、古老且葱茂的大榕树之前世今生。”她时常有一种“以我为主”的心境,而不是被环境所主导。她的旅行,既是自己走向大自然、走向历史深处,也是大自然和历史向她走来。

在她笔下,禅心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体验。在仙真岩的春雨里,她的禅心得到升华和凝练。她这样写道:“置身于此,仿佛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感觉春雨沐浴的仙真岩愈发充盈着一股飘然之灵气,让我浸沉于佛道交融教义之中,心境空灵,物我两忘,妙不可言。”

她游览大自然,其实是利用“青峦”在“洗心”,也是享受精神上的洗礼。在黄旗山,她独自躲在道院一隅,翻几页《道德经》,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大智慧弥漫心头,顿时心清气爽,一派澄澈。她深有感触地说,每一次与南社的相见,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回归自然的享受。学庄周“是非齐一,物我两忘”,该是多么美妙呀!看到这些文字,真想与她一道同行,在大自然中涵养一颗清澈如洗的禅心。

“美”之流韵——尽显诗情画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审美的艺术。在李婷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优美的文字,更读出了其中的美学意蕴。“流韵三部曲”,几乎篇篇充满诗情画意,流出的是诗的旋律和美的韵律。正可谓:“一册文字,一册山河,一册美丽的诗情煽动翅膀,一册瑰丽的画意往外流淌”。

她描绘眉山景象,如同画家绘画,让人如临其境,若登仙山。“黎明前地平线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刹那间,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吐出些许紫红,缓慢上升,变成小弧,又变成半圆,颜色由橘红变为金红,然后微微一个弹跳,拖着一抹尾光,只见一轮圆圆的红日悬在天边。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云海,可谓奇绝无双。”

她刻画采茶姑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不肯释手,念念不忘。“时值柔媚清朗的春日,漫山遍野的采茶姑娘正在娴熟地采摘着茶叶。你看那‘扭’‘拨’‘捏’‘摘’‘搁’的柔美动作, 完美表现出了凤凰装的风韵,张扬出《打徨舞》的无尽魅力,吟唱出盘瓠后裔的青春旋律。”

在她笔下,有一种“物我合一”的大美。在彭泽大地,她心生美好的向往,“物我合一”的心迹跃然纸上。“一对白鹅悠然于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为宁静的湖水平添了些许情趣。我憧憬着其中一只是狄公的化身,那偎依身旁的另一只呢,明人还用细讲吗?”

在她笔下,有一种“光彩夺目”之美。“采几枚血红的木棉花,敬献于忠烈墓前。让它们传递出我无限的景仰之情,来慰藉那些年轻的英灵。”这里,仅仅“血红”二字,便凄美了整个墓地。

在她的笔下,有一种“梦幻朦胧”之美。“而我呢?沉浸在观音山雨后无尽的诗意里,长醉不醒。”“恍惚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吟唱着《以莞香结赠吕黍字系以诗》飘然而至。任由‘百年香有胆,生结一精华。得从珠官手,来自莞女家。但令存一气,不必作双霞。日夕君怀袖,人疑处处花’的铿锵韵律,在芬芳馥郁的牙香街上久久回旋。”

在她的笔下,有一种“升华幻化”之美。在她眼里,“却金亭”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却金亭”现象所折射出的古代贤官廉洁品格并不会消失,永远值得后人的铭记和弘扬。“回眸,绚丽的夕阳中,却金亭刹那间巍峨高大起来。”

在她的笔下,还有一种“返璞归真”之美。她认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榭”之所以远近闻名,就因为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有人说,它是一首元曲小令;有人说,它是一幅水墨小品; 还有人说,它是一块精雕的象牙。我说,它什么都不是,它就是它, 它的名字就叫‘余荫山房’”这其实张扬的就是一种本真之美。

在她的笔下,还有一种“纯洁朴素”之美。就连最普通的情感,也是美的。对于亲情,她曾如斯描述:“她,美得纯净,招人爱怜。”

真可谓,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一个美丽怡人的精神世界。读李婷的“流韵三部曲”,既得到了一次阅读的享受,同时也是一次如沐春风的美的熏陶。真的应该好好谢谢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