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下李说的头像

月下李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4
分享

《秋微凉(三章)》

文/月下李说

                                             秋   微   凉

      秋天就这么一天天的凉下来。起初的日子,暑气还未褪尽,落过几场雨,但总感觉热闷,潮烘烘的让人不爽,老想到桑拿天。还好,毕竟是立了秋,有了早晚,能让人感觉出微微的秋凉来。

记得过去的秋天,这段时日似乎很长很慢,暑气总是褪不尽,什么树呀草的,叶子老是绿丛丛的,显得很厚很重。慢慢,那些叶子才开始变黄,浅浅的黄,花儿果儿才开始落。一场秋雨,一种黄叶。

突然的,几天寒流袭来,暑气便荡然无存。人们才开始感到秋冷,开始增添衣物。无论是风和雨,下过一场,叶落满地,草儿显出萎黄。可草丛里的蛐蛐们还在拼命地叫着闹着,知了仍在树枝上绝唱。

终于入了冬,有了冬天的感觉。人们开始买烟囱,准备冬里取暖的炉子。开始挖地窖,储存过冬的白菜萝卜和大葱,排队买两三个月的蜂窝煤,放在露天阳台上,让风吹日晒,干了好取暖。

往往这个时候,雨便少了,风就多了,风吹到人身上,让人打寒颤。树们已经落尽了叶子,干巴巴地等着过冬。

几十年过去,人就衰老,这是自然的规律。那么天呢,也会衰老么?若干年里,人们看到了它在变化,一年四季变得春短夏长,又秋短冬长了,这种变化是天变老了么!

这些年的秋天就很短暂,刚刚添加了一件薄衣,一场风雨过,又得换厚衣,弄得人薄的厚的衣服一堆,哪一件也不敢洗,都得备上。在人们的感觉中,似乎无春也无秋了呢。

难道不是么!古历上的立秋与立冬,永远是那么个时日,但人的感觉却变了。特别是今秋,暑气刚刚遗尽,秋天那种微凉正好享用,这雨就一场接着一场的来了。

秋雨很猛很大又很长,大的成暴雨,来的很突然,一下便是七八天。多地雨水成河成灾,淹没土地,毁损粮田,山区洪水泛滥,塌方滑坡,堵塞交通,成千上万人迁移,所有的山间道路临时封堵。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脉因此不得入内,全让这种秋雨任意肆虐,人类只可望洋兴叹而已。

这样的雨已是秋的微凉丧尽,早早进入冬寒时节。昨日人还穿着短袖,露着胸口,短裙下动着修长的美腿,一夜间,人便上了冬装,套上了厚袜,穿上羽绒衣,戴上了厚帽。看着满街的行人,穿的厚厚的样子,在寒风冷雨里窸窸窣窣地行走,人会悄悄地想笑。几天前还是短袖薄衫,突然地就走进了冬天。这老天究竟想干嘛?

于是,另一种担忧便来了,今年的冬天会不会冷!对于有暖房的人来说,寒冬腊月犹如春季,而那些常年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卖命而寄居他乡的人们,这个寒冷的冬天实在不好过。

秋雨依是绵绵,天上的云总也不散。突然发现往年那么爱叫的蛐蛐,一个都不见了,更别说秋蝉,今年的秋天就没听到几天的叫声。

秋天丢掉了微微的凉爽,人们也丢掉了秋凉的享乐。等待人们的便是寒冷的长夜,是一场又一场的雪花,在那冰天雪地里,人会想起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来。

                                           雨    微    声

      我喜欢下雨天,更喜欢下雨的声音。那声音在天上,汇聚出一团一团的云。有时在山涧,飘逸出一缕一缕的丝状,就像扯薄了的棉絮,朦朦胧胧地透出山的影子。

离地面太远了,雨的声音就变得静悄悄,能看到它们在慢慢移动,在亲吻着山涧的每一片叶子、每一块山石,留下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雨珠儿。

那珠儿在转,滴溜溜的响,落进了草丛里,噗儿一声,又滋滋滋地浸入山地中。那种流动的声音细微极了,人的耳朵几乎,不,是根本听不到的。但它一定是有一种声音的。

雨的声音在城市上空,那是一片黑灰色的云。云层时儿薄、时儿厚,薄的常常透出太阳的白光,有点刺眼,却看不见太阳。厚时的云就变得乌黑,很低,低的压在了楼顶的避雷针上。

从窗子往外看,人在云雾中,就像立在了天上。打开窗子,能听到雨的声音,不,还有云和风的声音。呜呜的怪叫,呼通通的震动,就像楼被抬了起来,往天上浮去。刷啦啦一声,玻璃窗上挂上了雨丝,全斜成了一条线,黑云就开始跑动。

街上的人,都撑起了伞。黑的、蓝的、红的、花的、七彩的和透明的,透明的就能看到雨,听到沙沙沙的雨声。那声音很润耳,不像楼顶上的雨云,那么尖厉和恐惧。雨珠儿浮在伞上,形状就很奇怪,是圆是方是角是棱,却又都不是,零零散散的一片碎银。伞动了,雨珠儿的形也动了,那种流动就沙沙沙的微响。

雨在院子里落,听不到落雨的声音,却能听到人踩在雨水里扑嗒扑嗒的声响。楼檐下的门道里,坐着人,是一位老人和一个中年妇人。老人年迈的走不了路,坐在轮椅上,面部没有表情,满脸的皱纹几乎不动。有人走过了,领着的孩子叫她:老奶奶好!她依旧没有表情,招呼她的那个中年妇女看着手机,嘿嘿地笑了两声,说:这娃真乖!

这个老人是被儿女送到这里养老的,这里有一个私人养老机构,也就是两套房子里养了四五位老人。从未见过她们的子女,却天天看见老人坐在轮椅上望天。太阳出来了,她看阳光,那是让老人晒太阳,可这雨雾蒙蒙的天,老人在看什么!一双没有表情的眼睛,就那么一直望着雨发呆。

雨的声音能给我带来愉悦,尽管是微微的雨声。可对连表情都没有的老人,雨声给她又能带来什么!是一点一滴的伤愁,还是星星点点对生命的记忆!或许是对老伴的思念和对儿女们的期盼!

人的生命的最后时期,是喜欢阳光呢,还是喜欢雨中的声音呢!我无法说清这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

我想,我的那个时期是该住在山里,一座简单的茅屋,静静地躺在一张竹床上,听着屋外沙沙沙的微雨声,平静的活着。

因为我对雨有着说不清的情丝,特别是那种微微的雨音。

                                               月 微 明

十五的月儿圆,月光落在了我的头顶上。那种明月感,让人想起儿时的玩月来。看过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知道水中可以捉月,于是急忙忙搬来院里的瓦盆,放在屋檐下,添满了清亮亮的水,静静地坐在那里看月。

水中的月,如同天上的月,光微明,好可爱。月中能看到人说的桂花树,树影儿斑斑驳驳、深深浅浅,只是没有风,树叶动都不动。我好奇,像那只猴子一样,伸手捞月。

月亮碎了,碎成一团银花。闪烁的,跳跃的,渐渐,碎银儿又拢在了一起,水面静了下来,又是一个圆圆的月亮。这月亮就捞不完,我便长大了。

月亮总是在天上,也总是在夜晚,才见光明。月亮的光明很妩媚,不那么炫眼,弱弱的光很让人想象出一个反光的银盘,有时就像一张透光的剪纸,那纸是淡黄的,好像有了岁月。

可不,这张剪纸的岁月很久了。小小时,它从东屋的房檐上冒了出来,月光就洒在我的窗子上,窗子上糊着雪白的纸,我们伸手作着和平鸽,影子投在窗纸上,鸽子便跃跃欲试,想腾空而起,小伙伴们争着去捉,天天窗前一片戏弄声。

成人了,下乡插队到黄土高原上。土窑的门前是一片黄土地,平光光的能在上面睡觉。我们便躺在那里,看着月亮从东边的原峁峁上露出脸来。月光柔柔的,微微的明亮里有一片树影,浅浅的黑灰色,遮住了月光。也正是那片暗影,才让人类想象了若干年,有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桂花树的美丽传说。

后来,再后来,走过了中年,又步入了老年。再去看那轮明月,月光微微,似乎很难看到桂树了。月在当空,星星却没有几颗,而且星星也不再闪烁。它们的光芒都到哪里去了!看着这样的月和星,人心便不会产生想象力,那些美丽的传说故事便成为纸上的文字,星星和月亮也就成了纸中的画了。

就想,这么一直往后去,我的子子孙孙们,将如何理解星星与月亮呢!如何演绎嫦娥奔月的故事呢?或许,我的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因为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担忧地球和月亮的存在,而是要寻找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其它星球了。尽管这好像是一个梦想,但人类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梦想在前进的。

望着这微微的月光,我想着人生的光芒,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

                                      

                                                      2021.10. 西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