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下李说
在我的眼里,蛐蛐是一个好玩物,这种印象在我的童年尤为深刻。记得总是有几个小伙伴,每每放学回家,一路上就注意那些好听的蛐蛐声,都在什么地方叫,好不好捉!有时,还用粉笔画个记号。晚饭后,天麻麻黑了,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带着手电和纸叠成的小筒,去寻找记忆中的蛐蛐声。
大多数的蛐蛐都喜欢在花草丛中,也有在砖堆里的。花草里的蛐蛐比较鬼,人还没有走近,叫声便戛然而止,它能早早地听到人声。得在那里静静地待一会,很快,那个声音又叫了。瞿瞿……瞿…… 声音又响又亮,肯定是个好蛐蛐。手电光过去,草丛下有一片枯叶,半卷着,那蛐蛐就伏在半圆的叶里。光亮亮的头上,两根须眉不停的晃动。它似乎不怕光,依旧在叫,背上透明的羽不住地震动。它没有任何缺损,完好无比。
我们掐起一根毛草,用带毛的一头轻轻地向它伸去,它不叫了,也不动,静静地在看。草儿触到了须眉,那须眉就乱动,好像看到了东西,身体便前后摆动,如临大敌似的,那对门牙般的大钳就冲着上来。你越逗它,它越疯狂,围着那根毛草不停的攻击。它的好斗性,为它迎来了生存的机会,也让我们轻易地请君入了瓮。它被装进了那个纸筒。
这一晚上,捉得好,能有两三个蛐蛐,大部分都跑了。有时,也伤过蛐蛐的腿,让它变成了残疾。蛐蛐的品种很多,好玩的就是那么一种,叫着蟋蟀。其它的我们就叫作油葫芦,个大体硕,圆头圆脑,叫起来像摇铃声,一连串的不停。还有个叫棺材傻,圆脑袋前面被切了一刀,一个斜平面,看上去像一具棺材板。它的叫声没有特点,很弱很细小。再者便是什么马三尾、白娃娃,形状大致差不多,但好斗性不强,不大好玩。
看过一部电影《济公斗蟋蟀》,尽管知道是部动画片,有神力在帮助穷人与财主斗,那个蟋蟀的搏斗威力却令人兴奋不已,蟋蟀几乎成为正义的化身。而那时的我们,就想捉住一只永不言败的蟋蟀,打败所有的对手。
那阵子的生活比较简单,学校的课程也简单,孩子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就多,逮蚂蚱、捉知了、玩蛐蛐几乎成为那时最为乐趣的事。而玩蛐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讲究起来,得给蛐蛐营造一个像样的窝,这窝要么是瓦罐,要么是陶器,必须带盖,盖上要有透气孔。罐内要放过廊,半圆形的,还有雕梁画柱,上得釉彩,这是让蛐蛐叫累了在其间休息的。精致一点的陶罐是有雕花的,各种各样的花卉,盖子上还留有工匠的名姓,就像著名的茶具品。
蟋蟀进了这等居室,便是一种享受。经常会吃到青椒,石榴和青菜。我们那时只是找个罐头瓶,压些潮潮的土,便是一个窝了。我想不管蛐蛐住在哪里,它的叫声总是一样的,而我就是爱听蛐蛐那种铜铃儿般的叫声,特别是在秋雨绵绵的夜里,坐在廊亭间,听着花草中传来的瞿瞿……瞿…… 的蛐蛐声,心里就特别的滋润和恬静。
那阵子,玩蛐蛐的人多,精通蛐蛐的人很少。听说城南一处古庙地,有一个养蛐蛐的老人,我约了小伙伴前去寻找。那座古庙的周边,长着许多古槐,几人合拢不住,槐叶密密层层,像泻下的绿色瀑布,能铺盖半条巷子。巷子的路全是青石铺的,年代久远,青石明光光的耀人,几乎能看清人的眉目。
此地民宅多为四合院落,属清末建筑,门前见石狮,亦有拴马桩一类的石物。整片地古香古色,清雅幽静。在这里养蛐蛐,绝对是个好地方。我们问过路人,都说往前走,不远的一棵古树下搭着屋棚的人便是养蛐蛐的。
走近那棵古树,树身都空了,果真围着那棵树有着一圈的棚檐,檐下放着一张躺椅,躺着一个老人,蒲扇在手中慢悠悠地晃着。头发已经花白,面容慈善,脸上皱纹不多,气色微黑,留着山羊胡,特别是那道寿星眉让人不可忘记。眉心淡淡的,往两边去就浓、就长,浓成了疙瘩而后垂下去一寸多,像眉间的胡须,银白相间的,让人立即便想到神仙样的老寿星图。只是他身后的树洞里,放的不是仙桃,而是几层隔板架起的蛐蛐罐,大大小小,各种颜色,各类形状的,全养着蛐蛐。瞿瞿……瞿瞿瞿…… 的叫声起伏不停。
我们叫他蛐蛐老爷,他应了,问我们有没有好蛐蛐,他收呢。我说怎么收!可以换蛐蛐罐,他的罐儿很值钱,根据蛐蛐的好坏确定罐子的档次。我又问咋看蛐蛐的好坏!他说得看成色,得和他的蛐蛐斗。说着便拿出几个罐子,打开了让我们瞧,并一一讲给我们听。说到好蛐蛐打斗时,他眼里就来了神光,一种兴奋和激动,那几根长寿眉随着他脸部的肌肉颤抖在不停地跳动,似乎让我看到一个痴迷蛐蛐,又为蛐蛐癫狂的老顽童。
这次见面让我玩蛐蛐的兴趣大增,特别是蛐蛐老爷的蛐蛐罐,时时刻刻都在诱惑着我。那段时日,每当傍晚我都在院子、巷子有蛐蛐叫声的地方。哪怕是一片砖头堆里,都会一块砖一块砖地翻看,不放过一个叫声。
在一道土墙的缝隙里,听到了一只蛐蛐的在叫,叫声很特别,声音洪亮,并且有一种铜铃般的金属感,想象这只蛐蛐一定很大,体格健壮,形态肯定很威武。我打过手电光,果然蛐蛐的脑袋又圆又亮,看到光照,它也前后摇摆,像遇到了强手,随时冲锋陷阵呢。我兴奋极了,估摸着这一定是只好蛐蛐。
由于窝在墙缝里,它没有退路,稍微逗引一下就进了我的纸筒。我连蹦带跳地跑回家,放进一个新的罐头瓶里,透过那层玻璃,看到了一只十全十美的大蟋蟀。在蟋蟀透明的羽翅下面,还看见两个小米般大小的、金黄色的小粒子。当它快乐的叫起来,两颗金籽儿一鼓一鼓,非常好看。由此,我叫它金籽蟋蟀。
一连几天,我给它喂新鲜的红辣椒、红石榴,拿它和周围伙伴们的蛐蛐斗,打打杀杀了七八场,它居然没输一次。还咬掉了两只蛐蛐的大腿,站在战场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很快,我的金籽蟋蟀就有了名气,常常会有人找我斗蟋蟀。
玩过一阵,我就想起了蛐蛐老爷,想让他评价一下我的金籽,我好去炫耀呢。那天他在,我把罐头瓶里的蛐蛐让他看,第一眼他眼神中就有了光,面孔灿烂起来,笑笑地说:好蟋蟀!好蟋蟀!不多见呐!我也兴奋起来,问:算不算个上等品!他不吭声,却慢慢地打开瓶盖,我心一下子纠结起来,怕它跑掉。
蛐蛐老爷却不慌不忙,伸进两个指头,慢慢地与那蟋蟀戏耍,很快,那只蟋蟀竟然就爬到他的手指上。他忽的一下抽出手来,指尖微微一挑,蟋蟀就腾空而起,他又伸出左手,缓缓地接住,右手握拳往左腕轻轻地一打,蟋蟀又腾空而起,就像现代人的蹦床。弄过五六个回合,蟋蟀便静静地待在他掌心中不动。他拿出一个陶罐,反手一扣,蟋蟀就落入罐中。
这时,蛐蛐老爷才细细地端详起蟋蟀来,边看边笑着,看过一会,又拿出一个罐儿,轻轻地打开,用一根细草逗玩着那只蟋蟀,很快便把我的金籽蟋蟀丢了进去。
这一对蟋蟀是怎么开始接触,又怎样的相互追逐,到完全彻底地抱到一起,那两对钳子相互地撕咬,真像两个武士,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大干起来。蛐蛐老爷看得头都不抬,眼都不眨,我却是心惊肉跳的害怕,怕我的金籽死于非命。结果呢!我的金籽大获全胜,咬得那只蟋蟀跳出了罐子。
蛐蛐老爷高兴地连连说好,说完看着我讲:给你换个蛐蛐罐吧!他拿了一个灰罐放我面前。我是舍不得金籽,又看上蛐蛐罐。见我低头不语,他笑了,说:我替你养几日,你实在想要再拿回去。这样吧,给你个更好的陶罐,里面配上过廊,你再给咱捉个好蟋蟀来。
我心动了,拿上那个好看的罐子,急急忙忙地往回去。对着那个罐子,我整整看了半天,罐上的雕花我摸了又摸,再想想我那金籽,好像上当了似的。又一想,他是替我养呢,金籽还是我的呀。心情一好,我又忙着捉蛐蛐了。
连续几天,捉了几个,有一只不错,个头和金籽不差上下,就是没有那颗金粒儿。养在那个陶罐里,天天拿去和别人斗蛐蛐,光那个罐子往那里一放,就够耀武扬威的了,伙伴们都羡慕的不得了。这只蟋蟀胜多败少,算给我挣了不少面子。
一天夜里,天降大雨,电闪雷鸣的,雨水就像往下倒,第二天却是晴空万里。我突然想起金籽,想用这只蟋蟀换回它。午饭后急匆匆的往古庙地赶,快到那棵古树时,感觉有些异样,那棵树好像少了半边,围树的棚子塌了一地,而且有一条红绳子挡着。我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打问,说:昨夜里那场雷雨太大,老人家不放心蛐蛐,守到半夜,谁想雷电大作,正好劈上那棵树,蛐蛐老人被电激亡,死在那个树洞里,清晨才被人发现。
这个消息真如五雷轰顶,我不知道在那里站了多久,心里颤颤的痛,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回家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晚饭。那晚,我没吃饭,整夜整夜全是蛐蛐老爷的样子,那个兴奋时不停跳跃的寿眉。又想到我那个金籽蟋蟀,它一定和蛐蛐老爷一块走了呢。一连数日,心情沉重的不得了,老是望着那个紫红色的陶罐发呆。
还好,这只蛐蛐一直很活跃,它像一根能拨动心玄的律音,一天一天将我激活。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简单,孩子们的爱好也单纯,每天除了书本学习外,很少见到有意义的活动。所以,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昆虫,去充实那颗好奇的脑袋。正是这种接触,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这个世界上,有生命的不仅是人类,为生存而活着物种很多很多。
不知是什么因素促使了我,把那只蟋蟀养了一个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将它放在火炉边的暖墙下,喂它吃喂它喝,直到开春。有一天,它突然不叫了,我打开罐子,它就躺在过廊边,死了。死的很安详。
那个冬天里,蟋蟀的歌声一直陪伴着我。蟋蟀带给我幼时的快乐至今都不会忘记。
2022.9.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