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下李说
去过一次延安,是三十年前的事。近日再去,延安就不像延安了。
那时的印象,是走在延河边上,河水浑黄,有条状的黄泥裸露着,河水淌得挺急,能听到哗哗的水浪声。岸边什么都没有,直看过去,就是那座驰名中外的延河大桥,再往后看,是宝塔山,是那座赫赫有名的,伟岸光辉的延安宝塔。这个场景实在太过深刻,有过这幅画,也有过这种摄影,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完全集于了这个场景了。并且,凡到过延安的崇尚者,没有不在这个场景中留下自己身影的。
当然,这些印象中肯定是少不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清凉山、南泥湾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被赋予红色的地区。曾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坐在毛泽东与斯诺谈过话的石礅上,感应着伟人们那种灵魂碰撞而产生的巨大的革命火花,也体察着伟人极简生活环境中,挤压出的极大的革命激情。当然这种体会是建立在历史的真实场景上,一点一滴地联想出来的。也记得,在南泥湾那条泥泞的道路上,我们的车轮陷进了泥坑,十多位同事呼喊着把车抬出来,才开始前行。但,它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出旧时的南泥湾,说是陕北的好江南,可同样是在艰难困苦中熬过来的。
这些印象至今难忘,也永远不会忘。
这次到延安,是在中午。太阳依旧那般明媚,蓝天白云和黄色的土地,令人心旷神怡。延安变了,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以往那种黄土沟壑,窑洞密布的场景不见了,我似乎进入一座绿色的山城,车在山峁峁边绕来绕去,山洼里到处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弯弯曲曲的公路平坦光润,两岸绿树成荫,就像进入了大都市。
车在山城中穿梭,时儿入得隧道,出去了,又见一片天地,又是一种景致。这里是延安的新区,自然就多了绿化带,多了花坛中红艳艳的鲜花,多了一座座连排的、漂亮的商住楼。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不会有人羡慕大都市人的那种优越感。他们有的,这里一样不缺,他们没有的,这儿都有,而且少了喧嚣,多了悠闲自在。人活着,不可压力山大,得慢生活、慢节奏,才符合人体健康长寿的秘诀。
日偏西时,去了枣园。刚停稳车,有一妇人过来招呼,蛮热情的,告诉我们怎么走,怎么出,摆手再见时却指着一处商铺说:回来时转转,带点延安的土特产。明白了,停车场的四周全是商铺,就是要让你绕着它走。发展地方经济,人人有责吗。
入园一个口,出园一个口,不走来回路。这种设计到好,人流量大时好控制。延安是革命的摇篮,又成为革命圣地,不要说中国人都家喻户晓,世界上也是闻名遐迩的。这些年,世界总是动荡不定,中国的政权却一直很稳定,就有人来研究中国,研究中国的革命史,研究毛泽东。延安是毛泽东一代伟人最神圣的地方,哪有不来的道理。所以这儿是中外游客容易聚集的地方。
在枣园行走,像似进了公园,满园绿树成荫,草坪铺地,青石板的道路四通八达,真是一个优雅且安静的休闲去处。坐在路边的石条凳上,人心很静,想到近百年前的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一代伟人是怎么在这里进行着革命活动的?但,绝对不会有眼下的这般优美景象。我是这么认定,因为我和这一代伟人息息相关。那么,我们的后人呢!在现代这样的幽静环境中,他们能想到什么呢!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艰难吗?
走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伟人的住处,那是一座座保留原貌却不断翻新的窑洞,能读出那段世事的艰难,战争的严酷,以及巨大的革命热情下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作风,真切地感受出延安精神的为什么会有光芒。我的心是激动不已的。可是,我没有拍过多的照片,照片是留给后人的,我便把它深深地印记在心,自己感受着。
参观的人太多了,多的无法让人停留。学生的队伍是一批又一批的来,车水马龙似的。下午的阳光正好,西斜而下,光色柔和,一片银杏树林下金光灿灿,学生们全扎堆到那里,找角度,摆姿势,留下靓影,网传出去。不知道她们传出去的是自然景色,还是窑洞门前的人物景!但炫美肯定是第一位的。至于枣园的人类的精神问题,她们不会过多的思考。
出门取车,那妇人又来了,问这问那的,热情的很。想想,她们也真辛苦,为了生意,那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扫描游客。那种热情让人难以抗拒,结果我们去了,买了一些土特产,还回了一些好听的话。这么一路回来,枣园的印象就很复杂。
第二日清晨,去了杨家岭,杨家岭人更多。坡道上排着队,有游人、有学生、有团体、也有散客。拥挤似乎成为任何一个景区的特色,特别是在节假日。拥挤也成为人们的一种苦恼,把欣赏变成了过眼云烟,浮躁声一片。
转弯处下来了一队军人,胸前挂满了勋章,特别的威武耀眼。有人竟然疑惑了,不理解戴这么多胸章干嘛!于是挡着了后面的一位军人,笑着说:你们这些衣服是借来的吗,挺好玩的。那军人一脸的诧异道:怎么是借的,是我们自己的衣服啊!噢!那人就笑了,说:以前这里经常租红军服照相呢,大家逗个乐,现在没有了,还以为你们也是玩呢。不好意思呀!我们都是立过战功的老战士,来回味延安精神来啦!他说的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地走了下去。
我几乎没有走入伟人们的旧居,因为人挤人,只是站在毛泽东旧居的墙头斜坡上,观望着那三孔窑洞。全是人头在那里涌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们的表情都很愉悦,毕竟是一次游历,一次具有红色教育的经历。至于这种教育能在人心中留下什么,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老一辈人从苦难中过来,知道其中的甘苦和艰难,小青年就不同了,他们新鲜好奇,甚至想象不出先辈人的苦衷,因为她们的人生历程里,最崇尚的大多数都是明星人物,至于艰难和困苦、饥饿与战争那是电影与小说的事。
望着那些游动的人,包括我自己,在穿过已经限定好的路线中,那一间又一间房屋那些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和纪念品柜台,才体会到红色旅游与发展经济是息息相关的事。要懂得历史,更要懂得现实,贫困与富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也是同一时期的两种阶层,社会的不公正常常会在这里表现。
南泥湾是个好地方,真像歌词里所说:今年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 如今的南泥湾,有笔直的大道,有象征性的大型雕塑,川道里望不到头的稻杆,黄亮亮地平铺在那里。还有绿色的草坪,木质栈道,供游人玩耍的器械。另一边,便是餐馆食屋,香菇面一定是这里的特色,几里路上全是面的招牌。有推车的小贩,选了一个纪念品:手榴弹。摇晃时,里面有水声,问过方知,装的是酒,四十五度的白酒。哈哈!这个有特色,买了去。
天空净蓝净蓝的,黄土崖上的绿已经枯黄,苍茫茫一带沿川道延伸到天边。那条路是通往黄河的。想起当年东渡黄河第一战,大部队是不是从这里出发,到达韩城的芝川渡口东渡黄河,打响了平型关大捷的第一仗。我的足下,不知有多少战士从这里走过,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后人来到这里,仅仅是为着游乐的话,那就失去了延安之行的意义。但,又能有多少人在这么想呢!
延安的夜是美丽的。傍晚时就去了宝塔山下,怎么都寻不到上山的口,问人了,才知道晚上不开放。顺着宝塔山转了一圈,便立在山下的道边往上看。那是一座九层的唐塔,眼下被彩光打得玲珑剔透,像一座金光灿灿的宝石,在那座山上放射着万道光芒。山上的光五颜六色,变幻不断,让人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幻想。那是现代人对光的研究和利用,让山城变得美轮美奂。正看着,身边来一人,说:想不想看看整个延安的夜景!想呀,宝塔山上不去啊。我可以带你们到清凉山的观景点,鸟瞰延安全貌。那地方怎么走!我们有车。没用,你们的车上不去,路不好走,地方你们也找不到。那人依旧不停地说。谈好了价钱,我们便跟着去了。
那是一辆面包车,在夜灯下绕来绕去,终于绕进一个坡道,坡很陡,发动机呜呜地叫,两边有住家,却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忽儿能看见远处山上的闪灯,感觉到了山顶,车也就停了。那人说:到了,我给你们当导游。人就走在前面,路不甚好,坑坑洼洼的砖路总是斜坡着上。看到一座庙,有殿堂屋舍建在山顶上,门是紧锁的。顺着旁边一条山道再上,看到一处平台。
站在这里,宝塔山就在下面,一道光彩夺目的城市夜景,闪闪烁烁着人类创造的奇迹。如果,将时间拉回去几十年,还在这座山上往下看,能看到什么!肯定是一团漆黑。从漆黑中走进光明,这是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而为了这种进步,一代伟人的付出是永远值得后人们的敬仰和铭记的。
延安城市的光芒,就像眼前的这片盛景,永世不衰。这,仅仅是我的,一种美好愿望了。
2023.11.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