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界的头像

李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2
分享

今夜峨眉山月一轮秋

今夜峨眉山月一轮秋

 李界

今夜,也是秋天的夜晚,可挂在峨眉山巅的明月不是半轮,而是一轮。这满满的一轮明月撒向峨眉山,让青青的峨眉山更加妩媚,这满满的一轮明月撒向青衣江,让盈盈的青衣江更加晶莹。

站在青衣江畔,站在李白大诗人曾经伫立的地方,遥望着峨眉山巅满满的一轮明月,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和他那首著名的诗篇《峨眉山月歌》。

当年,也是在秋天的夜晚,也是在青衣江(原平羌江)畔,李白遥望着峨眉山巅的半轮月亮,写下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诗句。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在秋天的夜晚,在半轮月光的映照下,诗人伫立青衣江江畔,抬头远望峨眉山,低头凝视青衣江。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是多么地美丽,多么地值得留念啊。

然而,面对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李白却要远离故乡蜀地了。白天是不忍离去的。这些年他与故乡的山水为伴,游遍了蜀中的山山水水。他怎能抛下他们离去呢?月圆之时也不忍离去。他怕月亮太明亮了,故乡的山山水水看见他饱含的热泪。

悄悄是别离地笙箫。诗人只好选择在夜晚,在月亮半轮之时,独自一人乘坐小船悄悄离开。

让诗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出蜀,就再也没能回故乡了。

是他把故乡忘了吗?显然不是。你看他客居扬州旅舍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看他在洛阳时听到春风吹来的笛声写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你看他在宣城见到杜鹃花写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可以说,诗人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故乡的人,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或许是回蜀的道路太难了吧?当时的蜀道确实是太艰难了。正如他在《蜀道难》中说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他在送友人入蜀时,还反复告诫朋友,蜀中之路,崎岖不平:“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但我认为这都阻挡不了诗人回归故乡。正如蜀道难,不也没能阻挡诗人离开蜀地吗?

我认为诗人最终没能回归故乡,是因为胸中的远大抱负没有实现。他怀揣:“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上马能击贼,下马能草檄”的绝技;他胸怀“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奋其智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渴望向先贤一样安邦定国建立奇功。他崇尚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他崇尚诸葛亮“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他崇尚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他正是怀揣这样的绝技,这样的抱负,这样的榜样,离开故土,去实现人生目标的。

可诗人出川后,郁郁不得志。他供奉翰林成为御用文人,只好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来点缀升平,讴歌宫廷生活。安史之乱后,诗人饱离战乱之苦,渴望建功立业。他接受永王李璘邀请参加幕府,不料李璘暗怀争夺帝位野心,他也因而获罪入狱并流放夜郎。在61岁时,诗人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叛匪,他毅然请缨杀敌,由当涂北上,行至金陵,因病折回。他面对苍天,发出“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的悲壮绝唱。

可以说是世道艰难,胸中抱负无法实现,让诗人回归故里成为泡影。李白在《行路难》中慨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胸怀理想抱负,克服重重困难远离故乡。然而“天妒英才”,面对腐朽的朝廷,他处处碰壁,别说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就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诗人又怎能顺利回归故乡呢?

千百年来,峨眉山的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青衣江的流水去了又回、回了又去。可诗人却一去不复返。

千百年来,在诗人离开的地方——青衣江畔,家乡的人民建起了峨眉山月宾馆,盼望漂泊的诗人回来安居;建起望峨眉山月亭,盼望诗人回来随时遥望峨眉山美丽的月亮,再次写下动人的诗篇。

今天的蜀道再也不难了,有高速公路,有飞机场,有豪华邮轮联通各地。昔日的蜀道难,今天变成了四通八达的坦途。蜀道再也难不住诗人出蜀入蜀的脚步了。

可诗人终究不能回来了。在峨眉山下,在青衣江畔,只留下了诗人《峨眉山月歌》的绝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