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弥阙斋斋主的头像

弥阙斋斋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0
分享

合阳花花有食情

合阳花花有食情

文/李军

吃,对中国人有多重要?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

对于合阳人来说,“吃”早已超越了果腹的范畴。但是想要追寻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合阳花花说起。

“花花”是过去流传在妇孺中间的歌谣,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农村人关心的或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几乎都可以在“花花”中得到反映。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花花中,有趣的是,好多内容都描绘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活动,记录下了“吃”与“喝”的饮食文化。

1、打罗罗

打罗罗,硙①面面,七斗斗,八罐罐②。白的献爷爷③,红的④哄娃娃,剩下麸子喂骡马。骡马喂的壮壮的,好到外家看唱去,啥唱,灯影子唱⑤,一锤打了个窟窿唱!

注解:①硙,音wēi,硙子,即石磨。②斗斗、罐罐:即斗和瓦罐,都是装面粉的器具。此处以叠词形式出现,是为了模拟孩童口吻,以便小儿跟学。③爷爷:指神灵,方言音yaya,所以与下文“娃、马”等字押韵。④红的,指提取精粉后颜色较黑的粗面粉。⑤灯影子唱:即皮影戏,靠灯光把皮影的人物形象投射在影布上。

评析: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流传很广的歌谣,多用于妇女逗引孩子玩的场合,一边念歌谣、一边牵着孩子的双手前后晃动,模拟用罗筛罗面的动作。看似随意的唱词却反映出人们祈盼粮食充裕、生活安闲的美好愿望。

2、红头绳 打抓角

红头绳 , 打抓角,妹妹出来拜哥哥。哥哥拉的小黄狗,咬了妹妹的小嫩手。

妹妹妹妹你甭哭。咱大咱妈过端午,给咱割肉炒豆腐。你多咧,我少咧,倒到锅里另舀咧。挂香包,响花炮,先看热闹不热闹!

3、花花《三字经》

人之初,煮牛肉。煮不烂,就搭炭。搭不着,就敲锣。锣不响,就撒谎。一谎谎到合阳县,混到馆子吃踅面。吃了面,没面钱,沟子蹶起挨炭锨。雁,雁,摆溜溜,八月十五吃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吃死我不管。豆芽芽,嫩闪闪,我大在朝做大官。捎回书信搬家眷,捎回红袄绿缎衫。捎回裙子扎花边,朱红儿鞋,朱红儿尖。朱红儿轿来花门帘,左脚扎到轿跟前。右脚扳住轿栏杆,坐到轿里活神仙。

4、“雁、雁,摆绺绺/后头跟着你舅舅/你舅舅,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尻子底下坐一碗/你大打你,我不管……”

5、早晨吃蔓菁,上午蔓菁煮,黑了喝的蔓菁水(shu)。

注解:①蔓菁,音mán jing,即芜菁、诸葛菜、大头菜、圆菜头、圆根、盘菜。

6、嫁郎要嫁种田郎,夫妻天天都成双。一同锄麦务棉花,一同拔苗同打掐。你摇耧,我牵耧,你捉犁把我吆牛。你烧火,我擀面,你择菜来我砸蒜。同盆洗脸同吃饭,一搭搁碗同安眠。拉拉扯扯生不开,说说笑笑蜜样甜。(说说笑笑到如今)

这些花花,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从生活出发,既朴素,又感情真挚,表达得极为生动。无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合阳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

其实,合阳花花中还有很多好吃的。为了保护好这一文化遗存,合阳民俗学者史耀增老师编撰出版了《合阳花花》、合阳“党定花花会”倡导和组织者安文秀《党定花花》,收集整理千余首合阳花花。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在报菜名。重要的是,多阅读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经典,了解一下先民的生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庚子年冬于弥阙斋

作者简介:李军,合阳人。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李军伊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西安青年》编委、《渭南文坛》特约作者,《酒店尚子》专栏作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