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军学的头像

李军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6
分享

独田行吟

                              李军学

山由东北方向来,像大象汲水,往西南渐下河谷。独田乡镇府,独田街都在大象的背上,依山势走向,随其脊梁而居。两旁是商住房,中间空出街道。街道宽约四米,长百米出头。在街尾山体下落处,围着山沿建了一排凉亭,视野宽阔。

此刻,我正独自站在凉亭里远眺。眼际峰峦叠嶂,层叠推送渐入渺茫,直至分不清是地上的峰峦,还是天上的云层的地方,天与地无缝对接,在清晨的薄雾中,有一种苍茫壮阔之美。

要离开了,就想回头看看昨天走过的地方,记住这一段心灵之旅。具体的景物是看不到的,它们在低处,在远方,在苍茫里,被大山收入褶皱里珍藏起来,只能看出大体的位置所在。

这次采风活动是余先生组织的。余先生是独田人,写诗,写散文,出过集子,和我们有过交往。后来有十多年的时间,他到外地做领导,就没有再交集。我们编辑部时常讨论州内某某能写文章,其中就有他的名字。认为他是被仕途耽误了的作家。果然,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他已带着领导的光环。或许,他的心里一直有着诗和远方,所以才有了这次的成行。

以作家的身份,去书写独田,心里满是忐忑和感慨。我是大山的孩子,对大山充满了深厚感情。走出大山后,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家乡生长万物养育我,父老乡亲极尽亲情抚育我,而我,除了写一些感恩和怀念的文章之外,从来没有能够真金白银回报家乡,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愧疚。现在,要书写另一处和家乡一样的地方,高山、深箐、河谷……面对的都是从小摸爬滚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环境。熟悉之处无风景。我纠结于如何发现并展示独田山水人物的灵魂了。我怕辜负了余先生对家乡的赤子之情,怕辜负了像家乡一样的山水和人民……

我看到礼社江和马龙河在独田山脚下汇合,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滔滔向前;看到了因它们的存在而存在的大湾电站;看到了河谷中如烈火一样盛开的攀枝花;看到了低热河谷中生活的人家和他们种植的热带作物。我们走进农家,品尝了他们辛苦种植的香蕉、甘蔗、袄柑、木瓜……他们那种恨不得把家里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所有好东西都拿给客人,还生怕客人嫌弃的心情,一如我家乡的父老面对远方的来客,让人感动又心酸。我像一个情感丰富嘴巴笨拙的小孩,不知如何表达,唯有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拿出来的东西都接住,把他们的这份情义都记在心里。

同车的刘先生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他是双柏人,在独田工作过,这里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健谈又深情,一路指指点点,在独田中心学校里,他指着山顶上宽阔的足球场,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这是他在这里从教时,带着学生用手工一锄头一撮箕平整出来的;下去礼社江的路上,他指着路边的一棵大树,说二十年前在独田教书的时候,有一次他随学生去家访,在这里遇到瓢泼大雨,他把外衣脱下来顶在学生头上,自己站在树下,被雨水淋得裤裆底淌水;在谷底的大沙坝,他指着破旧的矮屋,说这是他带人修建的。那时他刚从学校调到乡政府工作,就住在这里,带着群众修水渠,呆了11个月,打通了8公里长的三面光,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请过一天假……清楚生动的描述,激动处忍不住一番手舞足蹈,我相信此刻他已经回到了那时那刻。他的描述深深地打动着我,如同播放纪录片,许多情景随着他的描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热情地喋喋不休,一度把我拉回到我带朋友回故乡的情景里,我拉着朋友们,去看我的故事: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村里唯一通向乡里的路,小学、初中、高中,我一次次从这里走出去,又从这里走回来,孤独、彷徨、崩溃、坚强;这条现在还那么清澈的河流,是我童年的天堂,留下过数不清的记忆。我时不时指着具体的某处,告诉他们,我在这里野炊,我在这里捞鱼;这个小草坪上,有一个鸡枞窝,每年七月底都出几十朵鸡枞;这蓬草窝里,一只野鸡妈妈孵化过一窝小野鸡,被我虏回家中饲养……不管朋友们喜不喜欢,我把我的景物悲喜统统塞给他们,不怕他们笑我那些事的小,那些物的凡,那些景的陋——它们都是我珍藏的宝贝啊,只有我认可的朋友,我才和他们分享!

从他的故事中挣脱出来,看他滔滔不绝地在讲,感同身受,泪光粼粼。

乡长和书记屡次出现。他们都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书记说,独田乡的职工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最大的43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32岁。看着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在向我们讲述他们对独田的规划,以及对独田明天的美好愿景,我就想起了20年前的我:刚走出校门,誓要把青春、激情、汗水,统统挥洒在故乡的土地上。却被分配到他乡。刚开始时,心里很疑惑,不是说“长大了要建设家乡”的吗?一直在为“建设家乡”努力着,准备着!慢慢地,不纠结了,打开胸怀,不遗余力。

他乡的游子们啊,多少人,把他乡的水,喝出了故乡烈酒的味道!

我没有在独田驻留过,但途经过,有三次。它没有给我独特的视野,只有满满的熟悉,亦如面对家乡的山、水、人、物。

有高山,有江,有河,有从3623米到650米的海拔落差。山是莽莽哀牢群山之中毫不起眼的一座,是茶马古道上的一步之程,不见经传,外人鲜知。江是礼社江,河是马龙河,在地方地理志书中多有记载。礼社江和马龙河在独田脚下交汇,之后就只叫礼社江,没有马龙河。

山高水深,生活幸苦。立体气候,物产丰富。得益于绿水青山,独田人没有对饥饿的深刻记忆。4000余人,254平方公里,也算得上地广人稀了。这里是云南省出名的野生菌主产区之一,菌子季丰富的菌子,鼓胀了农民的钱包。充分利用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家家户户都养着数量不少的黑山羊。各种山毛野菜、野生茎果,高寒山区的,低热河谷的,异彩纷呈,让彩鄂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客人,都不愿错过大饱口福的机会,再忙,也要抽出一顿饭的时间,喜肉者,钟情于土鸡、腊肉、羊肉、江鱼……没有一点饲料参与,健康味美;喜素者,菌子、树花、芭蕉、香椿、刺老苞……都是野生菜,满嘴都是大自然山水的味道,吃了还想吃,走了想再来。

独田有“云上小镇”的美誉。它的美,得天独厚。

这个季节看不到云雾,怕我们领略不了独田的美,本地的朋友纷纷找出存在手机里的老照片:有小镇悬浮在云海之上,宛如仙宫的;有小镇沉浮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似真似幻的……惊叹它的美丽之余,争相分享。

云南多山,多峡谷,云雾从低矮的峡谷里腾起,把山从下到上,一点一点吞没,最后只剩下一些较高的峰巅,置于乳白色的云雾之上,缥缈出尘,宛如仙境。很多人看到过云山雾海。很多人只看到过局部。想要全面充分领略云山雾海壮阔飘逸之美,就不太容易,需要站在高处远观,一览全局。那样的情境,我只在飞机上看到过。独田不同。独田的山不高,但周围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有着开阔的视野,是看云山的俱佳之地。两边,更有二水环绕,水汽增加了云雾产生的可能和升腾的规模与气势。难能可贵的是,独田小镇就位于山脊之上,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可坐享云山,看脚下风起云涌,这也算是一种福利了。

独田人吃着山高水深的苦,也享着山高水深的福,对一道道的沟沟坎坎,如同对家人、亲友,磕磕碰碰中一点一滴埋下了深感情,难舍难离,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份辛苦。云雾时不时隐藏去无数坎坷、艰辛,徒留仙境,这也正像独田人的性情:把生活中的艰幸深深地隐藏起来,只向外人展现其幸福美好!

我站在凉亭里,虽然看不到“云上小镇”的景象,看不到独田人背后的酸甜苦辣,但看到了远山苍茫,看到了昨天走过的地方,更曾回忆起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心里存下了一份温馨,这就足够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