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街头的麻糖就多起来。麻糖香脆可口,回味悠长,时常会唤起我儿时的一些过年记忆。
最初,吃到麻糖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我还在农村生活上学。每逢到了腊月里,教室窗户外,远远地就能听到一个麻糖老翁的叫卖声,麻糖!麻糖!他的嗓音清脆有力,仿佛是新春里的号角,唤醒了寒冬里每一个孩子们的过年意识。
那时村庄,没有钢筋水泥,无论是马路还是田野都非常地空旷,老翁的声音可以自由地在村庄飘荡,感觉像风一样,张驰有度,随停随去。当他的声音不再起伏,便是走到了学校的门口。老翁找个合适的地方,把麻糖从竹篮里拿出来,放在一块干净的粗麻布上,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下了课,老翁见到我们,就如我们看到他那样兴奋,这是一种心照不宣,也是彼此的两厢情愿。我们是为解馋,而他是为了把麻糖售完。
老翁的模样,仍然记忆犹新。他胡须花白,头上时常裹着一个白色毛巾,笑容也十分慈祥。老翁的麻糖有粗的,也有细的。有带芝麻的,也有未带芝麻的。带芝麻的一毛钱一根,无芝麻的一毛钱十根。当然,这十根比起那些带芝麻的要小一些。老翁待人和蔼平气,每次都由我们自由挑选。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欢声笑语,宛如一团火焰,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冬天。上课铃响起,我们离去,老翁便收拾起竹篮,又去赶下一程路。
有市场,就会竞争。后来,又来了一个卖麻糖的小商贩,他是一个中年男人,骑着一辆黑色二八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安装了一个道具,上面架有一个类似于把心的圆形转盘,盘面用钢笔画了许多条线,线条一直从转盘中心,向四周密密麻麻地辐射出来。在每根线的空隙处,还标记着零至三十相应的数字,只要用手拨下转盘,再按下发射器,就会有一个铁针打在相应的位置,一毛钱就可以玩一次,这种售卖方式,十分招人欢喜。
自从这个商贩出现以后,孩子们就不再钟情老翁的麻糖,而老翁不知何时也失去了踪影。每逢下课或放学,一群人把小商贩围得严严实实。那三十根麻糖似乎是一个诱惑,让每个人无法停止下来,总想去碰碰运气,玩上几把。我们时常就在这样的侥幸中徘徊,小商贩抓住了我们的弱点,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因为每个人都有好胜心,或者说都有一颗贪恋的心。然而,你不可能每次都能让飞针射到三十根上,可是都又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运气,于是小商贩的生意很是火了一阵。其实挣孩子们的钱和挣女人的钱,都有一个规律所在,就是要提前构造一个美好的设想,让你为之心动。这样的广告曾流行过一段时间,有时候足以让人失去一些判断和理智:“重现初恋季节,岁月不再有踪可循,兰蔻护肤;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嫩滑,白丽香皂。”……其实好使不好使无从晓得,也无所谓,只为博得你一个好感,让你为此买单。所以人们就如飞蛾扑火那样,纷至而来。
那时,有个叫兵的小友,我和他比较要好,每逢下课,我俩就会一同前往商贩那里买麻糖。兵的家境贫寒,他的母亲一场大病后,只能顾了自己,顾不了他人。只有靠他父亲的一辆驴车,拉些煤炭售卖,才勉强维持生计。于是兵时常身无分文。我们家虽然不算富足,但父亲会开汽车,相对来说比兵的家境要好一些。所以母亲时常要给我几角零花钱,每次我见兵有些为难时,就会给他分点钱,让他也玩上一把。那些带芝麻的比较贵,我们便选择无芝麻的。无芝麻的在制作过程中少些工序,因此就要便宜不少。有时我手气好一些,有时兵手气好一些,我们中了奖,回去就分给其他要好的小友吃。人多,思路也就多。这些麻糖竟然也不再是吃食,而成了玩物,麻糖有韧性,粘性也强,我们将麻糖在炭火上加热后,就能扯出很长的丝来,那些拽长的丝,足足有两米多长。手中的丝线,在空中飞舞,盘旋。这些丝线与我们的童年一起交织在欢乐声里,直至成为每个孩子的一路成长的基石。
上完初中,兵去了部队,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他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有时候,想起他,我就会想起与麻糖关联的一些事情。或者说到了腊月天,看到超市或街头的麻糖,我就会想起他,想起与他一同经历的那些珍贵时光。
小生意不可小觑,往往也有大智慧。不仅孩子们喜欢,就连成年人也十分钟爱,我到城里上学后,就曾见到一群成年人,将打麻糖的商贩层层围住,那些因麻糖产生的小趣和欢呼,还曾把路过的行人,纷纷吸纳其中。
一年正月,跟着父母去一个表舅家走亲威,看到他们院子里,有一口大铁锅。我好奇问表舅,这锅的用处,表舅说是用来熬制糖料制作麻糖的。我便四处张望,表舅说,到了每年的正月,麻糖就全部卖完了,你要吃,可要等到来年的腊月了。在当时,我还埋怨过表舅,认为他是一个吝啬之人,一个小小的麻糖还要藏着。后来才晓得,那是因为在没有冰箱的时代,麻糖都是时令食物,保质期很有限,才没有存货。后来表舅还给我们介绍了小作坊和麻糖的制作流程。表舅说,麻糖主要用生麦芽、蒸米,醣化发酵后,熬成糖浆,再手工拔糖,卷上芝麻,最后分散凉干,才能外出售卖。很难想像,在那时农业技术不先进,以手工劳作为主流的时代,老百姓是凭着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去创造一切。但敢以肯定的是,那一代人,是敢于承受苦难的,也是敢于追求幸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不再为吃饭而忧愁,不再为生活而为难。在新时代里,年俗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舞狮,舞龙,赏花灯,逛庙会,丰富多彩,各具地方特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和无限地自豪。耳边似乎又听到了那过年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可见人们对新年的渴望与寄托,时刻都在期许着,这一年里的许多美好与愿望。
在我看来,无论是卖麻糖的小商贩,还是表舅的小作坊,基实都是老一辈人留下的传统文化。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应将其继承下来,让更多的现代人有口福去品尝,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食品文化。
当前新年将至,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麻糖早已褪去往日的色彩,可我仍然会买上一些,只为那些甘甜,是来自市井烟火的生活气息,那气息宛如一枚指向标那样,让我在似水流年里,不忘曾经,一路向前,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