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科的头像

陈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6
分享

千年铁府荫城古镇

荫城古镇,坐落于山西长治上党之东南,是明清两代熠熠生辉的四大古镇之一。千百年来,它以精湛的铁器工艺闻名遐迩,享有“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美誉。

在明清盛世,荫城街上的铁铺、货仓、典当行、车马驿站和客栈等商贾之所,竟多达四百余家。追溯历史,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就已有挖煤和冶铁的记载。到了西汉,更是设立了专门的铁官。唐宋明清四代,家家户户都有铁炉,人人皆能操持铁锤,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更是络绎不绝,使得荫城成为了全国铁货的生产与交易的中心。

据《潞州志》记载,当时荫城有八百余户民家,五百余家商铺,商铺密集,交易繁忙,各种铁货琳琅满目,多达上千个品种,从细小的钉子、锤子到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无所不包,分类详尽。这些铁器不仅满足了国人的需求,还远销至阿富汗、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交易量巨大,累计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多万两白银。

这些商业的繁荣,归根结底,得益于当时铁工业的蓬勃发展。荫城古镇的经济因此蒸蒸日上,古镇的规模也日渐宏大。古镇的明清建筑主要集中在一条名为后疙廊的街道上,当地人亦称其为铁货巷。巷内,木结构的灰砖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商号如中山永、发兴和等遍布其中。两排商铺之间,宽约三米,以当时的繁荣程度来看,其地价之高昂,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也不为过。可以说,正是荫城的铁器,为潞商的辉煌历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你行走在这座千年古镇的街道上,似乎仍然能听到那穿越千年时空的打铁声: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在古代,战争频发,那些战场的兵器,都是这片土地上勤劳的劳作人民,用锤子一锤一锤,细细敲打出来的。很难想象,在高温下,把铁烧得通红以后,靠人工的外力进行打造、淬火、打磨等一系列操作,需要付出多大的体力劳动。这不仅考验的是耐力,更多的是人们面对生活的意志。

据说,那时候,各个村都有拿手绝活和名特产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军事器械、祭祀礼器,铸造锻打,应有尽有。荫城镇的古民宅和古建筑遗址非常多,据统计,古镇现存古民宅有上千间,特色院落十多户,寺庙、旧戏台、牌楼祠堂等也有几十处。这些宏大的村落建筑群,同样也是得益于曾经荫城繁荣的铁器贸易。

如今漫步在荫城古镇的街巷里,那绿地黄字的琉璃匾额“永记铁庄”,那铿锵有力的门匾“瑞盛钉店”等等,已成为了荫城人关于铁器记忆的重要文化遗迹。在这里,只要你仔细留意,用心体会,那些巷子深处,处处可见用铁书写出的千年铁府古韵文化里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

现在这些商铺看上去,虽然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没有了昔日的红火与熙攘,但是古镇的每一处土地上,仍旧透露着古代商人独有的文化魅力。每当面对此景,你仿佛还能依稀听到那百年前的驼铃声,青石板上的脚步声,那些声音仿佛是穿越了千年的岁月,然后又融入到现在的人间烟火里。

有时候,曾经繁华的逝去,不一定是一种落寞,更多的是一种清风吹过山岗的记忆。因为生活原本就是那样的质朴,何需只是一面视界。

与荫城千年铁府古镇同为流传的,还有一种民间曲艺——干板秧歌。它兴起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原为逢年过节打铁挖煤时唱的调子,打地摊演唱,道光年间勃兴,遍及长治大小村镇。干板秧歌唱腔一般分为短板和长板(慢板),短板为七字句,长板为十个字句,尾部字要求必须押韵。剧目短小精悍,表演粗犷泼辣,与东北二人转表演形式有些相似,两三个人就是一台戏。道具也简便宜置,传统剧目有《打酸枣》《十二月观花》《双凤配》《双姑贤》《白玉簪》等数百余本。

干板秧歌的创作与荫城的铁器制作有很深的联系。过去打铁时,为了解决烦闷,缓解疲劳,铁匠们常常随着铁锤的起落,嘴中发出“嘿呦嘿呦”的吆喊声,日子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调子,后来又慢慢地即兴加些歌词,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出来,随后经过文人墨客的加工提炼,逐渐成为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并为大众所认可。

同样和干板秧歌齐名的,还有荫城古镇的小吃——荫城猪汤。乳白相间的汤色如琼浆、香味四溢,飘香十里。当你走在荫城,如果不喝一碗猪汤,实属有些遗憾。于是看到老字号那些招牌店,就要挤上前去,从在凳子上。而此时,卖汤人坐在火炉后面,早已经恭候着喝汤客人前来品尝。那切好的猪头肉、猪蹄肉、瘦肉、饼片等,摆放四周。只见卖汤人询问过每个顾客的喜好和口味后,便麻利地将饼块抓入碗内,然后熟练地舀汤,篦汤,一篦一舀,三番五次,重复循环,最后放上葱花、醋,一碗美味的猪汤就完成了。卖汤人游刃有余的一套操作,让人看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欣赏之余,你的嘴上不知何时已是垂涎三尺,不由得要跟师傅说,来上一碗。一碗喝罢,两碗、三碗,越喝越想喝,直到你摸着肚皮,面露满意的表情,这才要罢休。

有着“千年铁府,万里荫城”美誉的荫城古镇,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铁的荫城”曾被《人民日报》刊登。同年,荫城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

无论是铁器文化,还是荫城古镇的艺术与美食文化,都已是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的一种独特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种精神的传承。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历史的悠长,承载着文化的厚重。

如今的荫城,虽然已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那份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古老铁匠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心中。它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