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森林的头像

森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15
分享

丹塘的年味

丹塘的年味

李林平

年味,是一种乡愁的思念,一份亲情的团聚,更是人间最美的烟火。人虽有不同的经历,但每个人都有年的情结。农历的腊月,随着春节的临近,看见左右邻舍门前贴着春联,总会让我回放曾在湖南桂阳丹塘过年的情景。

记得第一次到丹塘过年是1986年,那年的农历腊月的25日,大约学校放寒假后的第3天,我们一大早就带着孩子出发,乘耒阳至桂阳的汽车。耒阳与桂阳尽管是邻县,那时交通不方便,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去桂阳都没有直达的,都得转车。那天我们是早晨6点坐出发,到桂阳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那时大哥的单位在桂阳汽车站附近的锰矿公司,我们从他家(当时他的家主要在丹塘)吃点东西,接着乘车去阴山,往大岭村姐姐家赶。冬天的白天时间相对短,阴雨的山区5点多钟夜幕就开始笼罩大地了。阴山到丹塘还有几公里的泥巴路,下雨天路难走,那天晚上我们住在姐姐家,第二天上午才去丹塘。

那时岳父不在世了,岳母是跟二哥一起生活,我们来丹塘是来陪岳母过年,住在二哥家。

到丹塘,我和儿子都是第一次去,开始还有点生悉,妻子的家人朴素、随意,非常热情,岳母为我们的房间、日常用品都安排得很周到,我进屋不到半个小时就有宾至如归、客到主便的感觉。

当天下午,二哥家杀年猪。丹塘杀年猪有点类似我老家,像办喜事一样热闹。主人会热情地把亲朋好友、村里关系密切的都请到家里来吃“杀年猪菜”,去的人越多,主人家就越有面子。平日里,大家没时间聚在一起,趁着杀年猪聚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劲。二哥特别慷慨大方,那天的“杀年猪菜”,把猪身上最好的东西全都献出来了,猪肝、猪肚、锗心、猪腰子、梅肉、排骨是一碗一碗地摆在席上,让大家吃个“猪全席”。虽然我是第一次与他们见面、吃饭,见他们说话坦荡、耿直,无话不谈,一下就融入了他们淳朴的集体。

丹塘杀年猪除了请大家来家吃外,还会给家家户户送一碗猪血(放点肉、猪杂)菜,分享“杀年猪菜”的“三鲜”味。丹塘与我们老家杀年猪不同的是,他们杀一头年猪,基本上是自家全留下,不像我们老家你买一点,我分一点,共分一头年猪肉。

打糍粑也是丹塘过年必备的年货,我们到时,二哥家的糍粑已打好放在大水缸里了。妻子告诉我,打糍粑,丹塘人保持了从四川迁移来的大家一起打糍粑的民俗。从冬至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轮流打糍粑。打糍粑那天,男女各司其职:首先是妇女蒸好糯米,然后叫男人去打。男人把糯米倒到石臼里,大家撸起袖子,喊着口号,挥舞木锤、木棒,围在石臼边转着圈打糍粑。你一下,我一锤,用尽力气往石臼里“捣鼓”,直到把石臼中的糯米打得已看不出饭粒,且不沾石臼、不沾杵才算打好。糍粑打好后,用木棒搅成一团,放到“工作台”上。接着女人们把糍粑团分成大小相等的圆团,再把它一个个压成菜盘子大小的饼状,最后点上梅花式的图样,糍粑便做好了。糍粑做好后,还要摊在新席子上晾干,再放到大缸里用冬至水浸泡才算大功告成。丹塘的糍粑不仅打得大个,而且味道清香淡雅、纯甜爽口,刚做好的糍粑如沾上一点白糖,那甜甜糯糯的味道让你爱不释手。丹塘人简简单单的打糍粑,不仅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喜悦,而且还凝聚了家与家之间的情感。

团年饭,对忙碌了一年的丹塘人来说,当然看重的就是这一顿团聚的年饭。丹塘有句“年三十的砧板——借不得”的歇后语。在他们看来,一年当中这顿最隆重的年饭,不管你在哪里都得赶回来吃。

做团圆饭非常讲究,每道菜都经典,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年饭做的是团圆,吃的是期待。四四方方的大块团子肉,圆圆滚滚的酿豆腐,还有肉圆子,红烧鱼,香菇鸡都是寓意团圆,或红火、吉利。二哥家那天的团圆饭,席上除了有鸡、鸭、过年肉、过年鱼外,还有团子肉、酿豆腐、肉圆子,肘子肉。特别是那碗大肘子肉做得非常地道,色、香、味、形极佳,外焦里嫩,肥而不腻,可以说不是“东坡肘”胜似“东坡味”,如今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

除夕“守岁”也是丹塘人的习俗。吃完年夜饭后,大家都不睡觉,坐夜。不过那时多数人,特别年轻人喜欢去看“春晚”。记得当时丹塘村,家里有电视机的人很少,全村仅有两户。我们吃完年饭早早来到刘赤脚医生家看,他家的黑白电视机放在厅屋里,知道大家会来,很早就为我们准备了橙子、椅子、零食、茶水。“春晚”开始时,小小厅屋观众爆满,坐了30多人,有点类似小电影院。“春晚”每一个节目都看,不会漏掉一个,一直要看到唱完《难忘今宵》最后一曲后,大家才犹意未尽地离开。12点过后,家家户户会在大门口燃放鞭炮,迎接新年,即“接年”,然后洗洗手关上大门,俗称“关财门”,辞旧迎新仪式划上圆满的“句号”。

大年初一凌晨,丹塘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全村是一片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满天弥漫的鞭炮味寓意大家对新一年生活的向往,也寄托驱邪、避灾、祈褔的愿望。吃完开年饭后大家开始拜年,拜年,丹塘也我们老家一样有“拜大到小、先内后外”的孝道规矩,即“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来行,初七初八走满堂。”开始是向本宗或本家族老者拜年,然后大家互拜或串门喝茶。初二开始,根据辞年时约定的日子,亲友之间相互拜年。拜年时要带礼物,放鞭炮,吃“拜年饭”。

初二女婿来到岳家拜年,过去是女婿拿着稻草垫子跪在岳父母前面拜,用丹塘老一辈人的话说,跪在地上拜才算拜年。我岳父在世时,我姐夫向岳父拜年,他行的就是这种是“跪拜”礼,我岳父对他非常中意,总夸奖他,知书达礼守有文化。丹塘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婿来岳家拜年,除了自家亲人请你吃“拜年饭”外,大家族也会家家轮流请,而且还会“热情好客”地把你灌醉。他们认为只有把客人灌醉了,才算尽到主人之谊。丹塘人几乎个个能喝酒,男人们喝酒时,还会借划拳来助兴。他们酒令有一言、两言、三言等等,几乎每个词都是好的寓意。如三言的:“一定终,两相好,三元郎,四发财,五经魁,六六顺,七巧图,八匹马,久九长,全福寿”;四言的:“一定终身,两相情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巧成图,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全家福禄”,不管那种划拳令,都是图个热闹、图个欢乐。我不喝酒,我妻子的哥哥顾及我,开席前总会跟大家提个醒,对酒时,他们知道我不喝酒,不会找我来对,那时我们一起吃饭、喝酒,他们是主角,我是看客。

初三、初四我们跟着二哥他们带礼物和鞭炮到舅舅等亲戚家拜年,吃“拜年饭”。到亲戚家拜年,桂阳的习俗是先在亲戚家门口放响一个长鞭炮,然后再进屋向亲戚拜年。亲戚家的招待“拜年饭”非常丰盛,10菜、8菜的,摆满桌子,且是大碗大碗的。初六我们上桂阳,在桂阳四叔家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回耒阳。这个充满快乐、亲情、丹塘特色的年圆满结束。

从那以后,我们又在丹塘连续过了好几个年,虽每一次过年仪式感都差不多,但它却让我除在丹塘过年沐浴了中华农耕文化、孝道文化的洗礼外,收获了亲情、真情,增加一份乡愁和留恋。

1995年从湖南调入广东,再加上岳母去世以后,已有20多年没有去丹塘过年了,丹塘离我渐行渐远。然而,丹塘作为我第二故乡的年味却时常在我的梦里萦绕,梦中总会出现我们在丹塘过年时岳母忙前忙后的身影,梦中总会勾起我对一起吃年饭的温馨时光、对酒当歌的豪快情景的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