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美玉的头像

李美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0
分享

踏着六祖的足迹

   或者是一个烟雨迷蒙的早晨,或者是一个宁静美丽的黄昏,又或者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总之,一定是在那个世纪、那个年代最为神圣的时刻,唐代一位名僧------六祖惠能静悄悄地来了,来到怀集冷坑上爱岭,遵从五祖“逢怀则止”的谶言,在蓊郁的林子隐藏着的龟嘴岩石室里修佛悟禅16载,成为享誉中外的一代禅宗。龟祖岩从此被称为六祖岩。六祖惠能离开怀集后,在怀集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平民化的禅宗文化。于是,怀集粤西北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便成了中国禅宗(南宗)文化的圣地。

对六祖岩这一块在佛教史上具有主要意义的圣地,总有一丝丝情愫,说不清道不明。总想抛开一切繁琐、烦恼,前往六祖岩超脱一番。

那天,我们自县城始,经中洲圩,穿越冷坑镇,爬上爱岭。从镇府到上爱岭的乡间小路上,忽是一片碧绿平坦的田野,忽是一排高大沧桑的古树,忽是几口宽大水清的山塘,忽是一路翠竹,尽是让人清爽舒适。一路攀登,只觉黛青的群山延绵起伏,使人进入一种难以名状的境界。要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曾留下了中国佛教史上一代宗师惠能的足迹。此行,我们就是要踏着当年六祖的足迹,攀登上爱岭,拜谒六祖岩,沾沾六祖惠能文化的灵光。

在上爱岭顶峰的六祖岩,是六祖惠能为躲避杀身之祸而匿名藏身之所,更是他静心修炼、创祖成宗的宝地。居高临远,视野与胸襟豁然开阔。山下是怀集境内较为广阔的一片盆地, 参悟佛性时一块块绿毡,起起伏伏四面铺开。六祖,就是在视野如此开阔、风景如此秀奇,又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地方静心修炼、修悟。或许当时他来怀集,只欲避一时的追杀而隐居,是怀集的峻岭、秀水,是怀集淳朴的民风,有助隐居下来的惠能创立了影响全球的禅宗文化。

借着六祖岩的飞檐鸟瞰,只见岩前悬崖峭壁,险象环生。飞檐下的石室能避风遮雨,石室前三两米之遥竟有吉祥如意的石榴树围着六祖岩生长。此岩真可谓天地造化,玄妙无穷。难怪民间流传许多寄托情思的出米洞、出水洞的神话故事。而岭下的百亩果园,花开蝶飞满天香,花香、果香、稻香直逼上山。

我站在六祖石雕神像前,闭目冥思片刻,寄上自己的祈求和向往。此刻,眼前总晃动着1400多年前,六祖静心修炼的身影,想他当年参悟佛性时那冥思神态是如何的安祥;想他长年生活在此,煮饭烹茶、念经烧香,该是怎样的超凡脱俗;又想他每天山上山下行走,更深信当时连玉帝也被他普度众生的虔诚之心打动,怜惜他下山化缘清苦,便在人迹稀少的半山坳安置了一张石床让他途中歇息……

当地人对六祖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早在唐朝,民间就集资在上爱岭建起了六祖亭,后又扩建成六祖禅院,并几次重修,以怀念六祖,赞颂、弘扬惠能文化。

在探访六祖岩的路上,我感到这里的乡村洋溢着一种浓厚的优良传统文化氛围。听说我们前往六祖岩,沿路上的村民都放下农活热情指路;知道我们渴了,村妇礼让我们喝上几口清心透肺的井水;看到山路坎了,坑坑洼洼马上有人填好……由此可见,这一带百姓修心向善,热心公益的传统美德。

下山了,我们又一次踏着六祖走过的路。虽经跋山涉水之劳,却无疲惫之感,倒是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此时,我们多想在六祖岩前再逗留一会,在岩顶上再赏一会儿美景,在石榴树下再听一会松涛,在溪泉声中再领略一会梵音。

突然,一缕阳光透过稠密的松树林,犹如佛光普照,点点滴滴洒在每个人身上。

我不由得骄傲和自豪,是为惠能文化产生于我们脚下的这片怀岭热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