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灵魂的河流的头像

灵魂的河流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8/14
分享

探索长期降水过程预报的农气专家

探索长期降水过程预报的农气专家

——记东北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孙立德的长期天气预报和人工增雨故事

郑继超

夏日,农民最担心的是“掐脖子旱”。

在玉米抽穗前后一个月最需要水的节骨眼上,此时缺水,幼穗发育不好,雄雌穗间隔期太长,授粉不良,果穗小,籽粒少,会造成产量明显下降,就等于把庄稼脖子卡住了。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喀左)位于蒙古高原南端,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十年九旱。炎热的太阳光长时间炙烤大地,土地水分迅速蒸发,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又不够强劲,降雨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制造的“凌乱”的夏天又加剧了高温干旱,令人心悸的“掐脖子旱”就这样形成了。

2008年,就是一个这样的年份。整个6月喀左县仅降水17.0毫米,旱情非常严重。

天气越来越热,走在街上,如同炙烤在蒸笼里。庄稼卷曲着叶子好像在挣扎着做最后的喘息。农民们盼着雨,心里像长了草。一些老人开始张罗祈雨,他们望着天,心里骂着,嘴上祈求着,也埋怨着。

这老天爷的事,谁又管得了!

有人管得了,喀左气象局4月印发的《喀左气象》小报上,明白写着7月3日—4日有雨。隔着两三个月,就敢说哪天有雨,老人不屑一顾地翻了翻眼睛,嘴角溜出“哼”的一声,说:“你就吹吧!”

敢于公开用纸媒发布每月主要降水过程预报,在全国县一级的气象机构里这还是第一家。这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而是一种自信和魄力。

1980年,老爷庙公社的土地只有很少部分干埋上了种子,大部分土地还在等雨播种。不期而来的一场透雨,让干埋等雨的土地获得了多年未见的好出苗率。很多等雨播种的农民后悔莫及。

孙立德从这件事情上深深地体会到了长期天气预报对安排农事的重要性。他决心在这个领域做成一些事情。

从198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孙立德对喀左县境内每一次的天气变化,几乎都有认真的观察和详实的记录,并且对每一条有关气象的谚语都进行过无数次的验证。孙立德办公室的桌子上、卷柜里,甚至地上到处都堆叠着各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他自己十几年观察验证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人说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有超过2万个小时的时间投入。孙立德在这个领域里的投入远远超过2万个小时。

大自然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就像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一样,是那样的牢不可破。天气,往往存在着前后呼应的“韵律”关系。两个相隔时间很长的天气现象,经常呈现出某种“韵律”的相关性。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某种天气过程,在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有规律地重新明显起来,而且因季节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能够抓住大自然的这些韵律,就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

蛤蟆叫,云,风,星星,虹,晕,蛇过道、蚂蚁搬家、蜻蜓扎堆、燕子低飞……在孙立德眼里,这一切变化,都与天气有关。

他非常重视农谚,进行了大量搜集整理,而且经常进行验证。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春雪一百二十天还雨。”“大风百日雨。”这是三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气象谚语,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对月雨同样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即以前某个月的降水情况在经过一定的周期后会在某个相应的月份里重复出现。

孙立德总结出长期降水过程预报的规律是:相关+相似+韵律(天气谚语)+天地水气系统(综合集成)。

通过农谚、 “对月雨”和天气云图等大气韵律分析,孙立德预测,2008年7月3日至4日会有小到中雨,如果不施加人工影响,降雨量将不会令人满意。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重点部署。喀左气象局更是精心准备,力争把雨量增加到最大。

指挥一场人工增雨作业,不亚于指挥一场复杂的战役。

6月27日-30日气象局与县武装部联合举办了人工增雨作业培训班。作业人员都是有经验的老炮手,但培训要求更高:从招聘的120名炮手中优选出32名炮手进行发射,要求闭着眼睛也要做到准确无误!

副局长关心带领服务股的专业人员跑遍了17个乡镇和农场,检修了22个炮点的火箭炮和备用的38门“三・七”高炮。

孙立德在大凌河沿岸的平房子镇三台村和山湾子村摆开高炮增雨作业战场,目标是南来降雨天气系统。

孙立德的办公室就如同作战司令部,温度、风向、风速、气压等等数据像战报一样源源不断地放在他的桌案上。他经常在监控大厅里观看卫星气象云图的微妙变化,也不断地抄起电话和上级气象部门和邻县气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数十次地跑到外面仰头观天。

7月3日天空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清云,一点也没有要下雨的样子。这一天喀左县气象局人工增雨作业人员没有出动。农民们沉不住气打来电话,县政府的领导们也打电话询问,孙立德回答说还不够人工增雨的条件。

7月4日,在喀左气象局监控大厅里,孙立德和副局长关心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每隔六分钟,他们便刷新一次电脑屏幕,观察最新的雷达气象云图。

“云层发展得太慢了。”孙立德对关心说。

窗外阳光灿烂,孙立德显得有些焦急。

“快看!有动静了!”14时35分,孙立德突然兴奋了起来。关心副局长立刻回转身盯着雷达降水回波。

雷达显示,喀左县南部形成了一股明显的降水回波。

“不行!云层不是流向喀左境内。”孙立德有些失望地说。其他人也都失望地叹了口气。

整整一天,孙立德和副局长关心以及服务股的三名同志都没有回家,午饭、晚饭也是在单位附近的小吃部吃的。孙立德让服务股的几位同志睡觉,说准备晚上熬夜。

19时30分,气象云图上一股云层开始占据喀左县东南部。孙立德站了起来,走到窗户前,一边盯着云层变化,一边不断查看气象云图的变化。和上级气象部门和邻县气象部门电话沟通也证实了这一点。“可以判定,将要出现的降雨天气是受到河套倒槽天气系统的影响。好,这很好!”孙立德挂了电话,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大杯酽茶,自言自语。

21时,孙立德让副局长关心和气象台副台长戴成核留在局里坐镇指挥和请示空域,自己和服务股股长王化成带领技术人员分路奔赴增雨作业现场。

吉普车一路烟尘,孙立德望着路边干旱的土地,恨不得将天捅个窟窿,让渴望酣畅淋漓落下。

晚上10点多钟,山湾子村增雨作业点炮长对孙立德说:“有不少人跑来问过我了,咋还不开炮啊?” 孙立德笑着说:“我看今儿个晚上,这炮肯定得开。”炮长说:“我也是这么说的。”

天空阴沉着脸不温不火,等待的感觉漫长而无聊,似乎在考验着孙立德们的耐心和毅力。村庄里的灯失望地一盏接着一盏熄灭了,连爱说笑话的村书记乌国锋也沉默了。孙立德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哪怕坚持到天亮,再坚持明天一天。他相信气象科学,相信自己的预测。

孙立德一边踱着步一边仰头望着天空,不时地往气象局打电话询问天气云图的变化情况。在周围的一片黑暗中,只有炮点散发出一些微微弱弱的灯光。这灯光是那么的倔强、执着、坚定、忠诚。

夜色凝重,万籁俱静,只有孙立德手腕上那块戴了多年的手表在不知疲倦地“咔嗒咔嗒”走着,声音清脆又清晰。

气象局终于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气象云图上显示,大片云层由西南方向进入喀左县境内。孙立德看了看手表:凌晨02时06分。

孙立德兴奋而焦急的声音在寂静和沉闷中如裂帛一般:“空域!空域!”

几分钟后,手机又响了:空域被批准。

可是,发射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云层还没有完全覆盖,还需要耐心等待。

02时20分,孙立德发现云层成熟了。

孙立德再一次申请了空域,得到了允许。

孙立德下达了作战命令:全体作业人员,全部各就各位,做好作业准备!

高炮被脱去了炮衣,人们打开了木箱,一枚枚炮弹亮出了优美的身段,按照孙立德的指挥,火箭炮和高炮开始调整发射角度。接下来的声响是第一发炮弹被填入炮膛。

孙立德凝眉仰望,搜寻最佳战机。

一阵微风卷起地上微尘,树梢呼应着舞蹈,一丝湿润凉爽让孙立德略带沙哑的嗓音终于吐出了“开炮!”这两个沉重、激情四射又憋闷许久的字眼。

第一发炮弹呼啸着打破宁静射入云层,接着,隆隆的炮声不断在云层中炸响,大地微微颤抖,黑暗被曳光照亮。

第一盏灯亮了,接着亮起了第二盏灯,第三盏灯,第四盏灯,很快,村庄里的灯都亮了,村庄从死寂中苏醒过来,人们披上衣服,推开窗子,打开门扉,走向外面。

下雨了,丝丝小雨,悄无声息地落在身上、脸上,落在农家小院、落在田间地头,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也滋润着人们饥渴的心田。

炮声隆隆,雷声隐隐,狗开始狂吠,被惊醒的夜鸟也咕咕地叫着。

雨点大了密了,很快稀里哗啦地下起来,越下越大,飞溅在地上起了水雾,刷刷地响,在农民听来,那是最美丽、最动听、最舒心的夜的歌唱。

孙立德和他的同事们顶着雨继续进行作业。炮管数次发红,作业数次停下来,等炮管冷却后继续发射。作业从凌晨两点一直进行到早晨六点,共发射炮弹84发。

雨越下越大,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天亮了,一夜未眠的增雨作业战士,这时已经很疲惫了。他们回到村部,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就睡着了。他们身上穿着防雨的衣服,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

早晨八点多钟,雨还在下着。

十几个女人披着塑料雨衣,打着雨伞,手里拎着面板、盆和已经和好的面和饺子馅走进村部。

孙立德等作业人员和衣躺在炕上睡得正香。

一个女人小声说:“他们差不多一宿没睡。咱们小声点儿,别吵着他们,让他们多睡一会吧!”

女人们在外屋悄悄地包着饺子,不时地向里屋炕上张望。

孙立德醒了,翻身坐起来,看到外面雨还在下着,高兴地笑了。

一个女人说:“孙局长,你醒了!再多睡一会儿吧!”

孙立德微笑着说:“睡不着了。你们这是——”

女人笑着说:“我们给你们包饺子来了!”

孙立德用手摩挲了一下脸,笑了起来,说:“谢谢,谢谢!多包点儿吧,一会儿,咱们一起吃!”

女人说:“孙局长你看。我们都包这么多了,这得够多少人吃的啊!”

孙立德跳下炕说:“喂,喂,大家伙起来吧,起来吧,起来吃饺子!”

躺在炕上的人们纷纷起身。

村书记乌国锋也醒了,自言自语说:“这回,不旱了!真好啊!”看见女人们和她们包的饺子,很惊讶地说:“吆,你们这些个老娘们,咋还想起来包饺子呢?”

一个女人笑着说:“我们昨儿个晚上就商量了,要是真下了雨,我们就给气象局的人包饺子吃!”

孙立德笑着说:“要是不下呢?”

女人笑而不答。

众人大笑起来。

村书记说:“好,好。我还正愁着给他们吃啥呢。这事儿让你们几个老娘们给解决了。好,好!”

又是一阵欢笑声。

村书记说:“有饺子,不能没酒啊。”

女人说:“酒我们也带着呢!正宗的纯粮小烧!”

村书记说:“孙局长,实在不好意思,吃饺子喝酒,这也实在太简单点儿了。”

孙立德笑着说:“很好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村书记说:“那早晨就将就着。看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下雨天留客。中午啊,咱们好好整几个菜,好好喝一顿!”

大雨一直到中午时分才停下来。

炕上,两张桌子并排摆着,桌上虽然都是农村家常菜,却很丰盛实惠,都用大菜盆盛着。

气象局的人已经喝得够多的了,可是几个村干部还在热情地劝酒。

孙立德说:“乌书记啊,我们真的不能喝了,再喝可就真的醉了。”

一个作业组成员摇着手说:“不能喝了!说啥也不能喝了!你们也太热情了,我从来就没有喝过这么多的酒!”

乌国峰还是劝道:“就再喝一杯!就一杯!”

孙立德说:“不能喝了!真的不能再喝了!”

乌国峰端着酒杯跪在了炕上!

这是蒙古人对客人敬酒的最高礼节。乌国峰是蒙古人。

孙立德赶紧说:“哎吆吆,乌书记,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得得得,你快坐下,我们喝就是了!”

乌国峰笑了:“这还差不多!下雨了,知道下雨是下啥不?”

一个作业人员说:“知道,按你们说法,下雨就是下钱。”

乌国峰说:“我们这儿,下雨就是下金豆子!我们村,满坡都是制种,玉米种子,一斤七八块钱啊!我要跪着看你们把这杯酒喝了!这是我们老蒙古的规矩。”

孙立德等人把酒一饮而尽。

雨后的道路非常泥泞,尽管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车子还是一滑,歪在了路边的庄稼地里。

车子陷在烂泥里,几个增雨作业人员下车奋力推车,可是车子却越陷越深。

远处跑来一个村民,说:“你们是增雨的吧!等着,我叫人去!”

十几个村民和作业人员一起抬车。

“一二—,使劲!一二一,使劲!”

号子在雨后的乡村田野间格外地响亮。微风吹拂着庄稼,刷刷地响。

在吆喝声中,陷进庄稼地里的车辆被抬了起来,稳稳地向前移动了十几米,送到没有泥泞的路面上。

看着乡亲父老身上的污泥和脸上的汗水,孙立德和同事们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不用谢,应该的。也就是你们,给我们整来了雨,我们才抬车。以后只要是你们气象局的车,卡住了,我们还帮着抬!”

截止2019年8月,《喀左气象》小报已经发行204期,每期都有对当月降水情况的长期预报。2005年5月7日、2011年8月19日等这样的人工增雨作业孙立德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成功预报降水不胜枚举。喀左县区域范围长期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5%左右,远高于美国、日本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50%。此外,经15年数百次试验还成功获得了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增雪技术,填补国内外三项核心技术:在稳定云层中,增雨效率达到13.6%;引信采用电发式点火,每分钟上升速度为306米;在-10度的气温下,冰核成核率达到6.3×1013/克,冷云增雨最佳温度在-6—-18℃,高度为3000—5000米。

孙立德不仅在长期天气预报和人工增雨这两项领域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在农业气象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共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8项,其中国家科研课题三项,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填补国内空白,6项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科技论文102篇,有8篇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有67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出版专著5部,5次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26次出席全国学术讨论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报告,多次主持全国农业气象学术讨论会;被评为辽宁省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全国自学成才奖、辽宁省百名优秀专家、辽宁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青年气象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喀左气象局在2005年、2009年、2011年、2015年、2017年五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2006年获得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地县级气象部门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面对每次长期天气成功预报和人工增雨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感激,孙立德感慨万千地说:“我们的老百姓是最朴实厚道的,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心里那杆秤是最公平的。作为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只要你真诚地为他们办事儿,办好了事儿,他们就一定会感激你,拥护你,爱戴你!他们就会永远和你同心同德,血肉相溶,不离不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