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了,我不免想起了童年时过年的滋味。古朴、实在、欢乐、味浓。那时的过年很单纯,就图的是吃好的、穿新的,玩个痛快的。儿时的年虽说简单,可总是令人难忘,现在想来,仍滋味悠长。
记得童年时快要过年的时候,那种渴望、憧憬、急切的心情无以言表。常常跟缠在大人们屁股后面追着问:“奶奶,什么时候过年?”“妈,还有几天过年?”言语中充盈着急切,对过年的期盼。急切的是等待过年的漫长,这是如今的孩子们难以理解的;盼望的是过年买套或做套新衣服穿,想象着穿上新衣服的样子。还盼望着过年有好吃的,还有,点爆竹、放鞭炮,点上快跑齐欢笑。结伴走亲戚,有了压岁钱。过年放了假,玩得时间长。现在想来,在我国经济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确实有想头,有盼头。
先说过年穿新衣吧。过去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很困难,平日里一般不买、不做新衣服,那时过年的新衣服显得异常珍贵,只是到了快要过年的时候,才赶做套新衣服。母亲先让我们去试穿,等到了除夕夜里,母亲就把新衣服从橱子里取出来,放头底下枕着,当晚我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地睡不着觉,总想着枕头下的事儿,尽快地穿上新衣服看看。初一早上被父母叫醒,就睡眼惺忪地一骨碌爬起来,先从枕头底下拿起新衣服,急匆匆地穿上,顿觉就焕然一新了,精神了许多,再洗把脸,吃了过年饺子,就一身新打扮地拜年去了。拜完了年,就到大街上溜达着玩,小伙伴们大多也换了新装,互相欣赏着,感觉都不一样了。这身新衣服一直穿着走完亲戚,才能换洗一下。这是新衣服的使命,也是童年时对过年的憧憬。
再说说过年吃好的。说是吃好的,是与当时的生活条件相比较而言的,与现在天天像过年一样的生活是不可比的。那时候,平时都不舍得吃,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肚皮吃,这样的生活一般到了大年三十就开始了,大多家庭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包子,到了晚上就忙着做好各种美味佳肴,往往是一年来最丰盛的一次,都跟着美美地吃上一顿,再吃接年的饺子。童年时的过年,吃好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过年与平时的明显区别,今昔不可同日而语。
童年时过年放鞭炮是我的一大乐趣。那时候有鞭炮、爆竹、二踢脚,品种要比现在多。一到过年,我就跟着父亲学着燃放,由手抖--抖到大胆地点燃,一发而不可收,越放越来兴趣。童年时觉得似乎爆竹越响,心情越好,放得越多,越是快乐,放着爆竹的感觉,听着爆竹、鞭炮声声,才感到了年味悠长。
还要说的就是过年走亲戚。这是童年时很愿意做的一件事。提着“礼物”走了这家,走那家,童年时大都是每天走一家,到了哪家,先拉长韵,大嗓门叫着亲戚的称呼问一声:“过年过得好!”不像现在说声:“过年好!”这么简捷。亲戚家一听有小客来拜年了,就赶紧出门迎接,热情接待,忙给几毛钱压岁钱,,等到吃好了饭,亲戚家该留的东西留下了,回去亲戚再给我回礼,就这样满载而归了,再商量着明、后天去谁家,过年走亲戚的经历使我至今难忘。
回忆起童年时过年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看跑高跷、跑狮子的,玩捉迷藏、打瞎胡游戏的,听戏、听盲人说书的,这些都是留存在记忆里的,增添了童年时过年各种各样的滋味,每每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